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2017-01-15王武英
王武英
(阜新市中医医院中药局,辽宁 阜新 123000)
中药的来源多样而且成分复杂,药性也不同,有些一药多效,有的具有刺激性或者有毒,但是经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就有不同的药效。因此进行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依据的,根据辩证用药需要,考虑药物本身的性质和调剂与制剂的要求采取的相应的制药技术[1]。药性理论指的是中药的性能,这在中药理论是核心所在,也就是中药的性味与功能,包括了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补泻”、“升降浮沉”和毒性。本文就中药炮制对药物药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 中药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产生的影响
《本经》中最先提出了“要有寒热温凉四气”这一观点,其中“四气”指的是药物的四种药性,即温、凉、寒、热。通过对人机体寒热变化的调节起到对阴阳盛衰的纠正,这一点说明了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药性理论。而《周礼.天官》所载“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是中药自身所具有的性能。在中医的用药过程时,一定要结合中医的理论体系,而且还要了解中药药物的性能。气和味都是药物自身固有的特性,而不同的药物对相同的疾病都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不过当中药的性味改变后,对其治疗的效果就会发生改变。进行中药炮制主要是对药物的性味进行改变,进而对中药的治疗作用进行调整,通过中药炮制对药物性味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药经过炮制可以缓和中药的药性,还可以纠正中药药物的过偏特性。如黄连苦寒的特性强,经过了辛热的吴茱萸炮制后,就苦寒的特性得到了缓和,这也就是常说的“以热制寒”,也被认为是一种反制。第二,中药通过炮制,可以让药物的性味得到增强。如采用辛热的酒制仙茅,所谓热者益热,可增强仙茅温肾壮阳的功效,也被成为“从制”;再如采用咸寒的盐水对苦寒的知母、黄柏进行炮制,所谓寒者益寒,通过炮制可增强其滋阴降火的药效。第三,中药通过炮制,让其性味发生改变,同时也让中药的用途被改变,如天南星药材辛温,具有燥湿化痰,去风止痉的功效,在加入胆汁炮制为胆星后,药物的性味由辛温变为苦凉,可起到清热化痰、息风定痉的作用。
由此可见,中药炮制对药物的四气五味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也说明了中药性味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同的性味配合之下,药物作用会产生变化,二者既可以对药物的共性进行反映,还可反映各种各样的特性。因此在配药的过程中药了解药材的特性,而且还要了解中药炮制对中药药物的影响,从而才能更好的用药。
2 中药炮制对药物升降浮沉产生的影响
升降浮沉是指中药药物作用的趋向而言。在《本草备要》中描述:“气厚味薄者浮而升,味厚气薄者沉而降,气味俱厚者能浮能沉,气味俱薄者可升可降[2]”。通常情况下,性味为寒凉、味酸苦咸的中药则作用为沉降,属阴;而性味为温热、辛甘的中药其作用为升浮,属阳。同时中药的升降沉浮还受到气味厚薄的影响。而中药药物炮制后升降浮沉就会发生变化“酒炒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如知母主要有清肺胃之火的功效,通过盐炒知母,则可起到泻下焦肾火的作用;大黄生,性味苦寒,直降,走而不守,具有荡涤肠胃、泻火通便的作用,通过采用黄酒灸,可让药物驱热下降,而引药上行,主要用于头目诸热的治疗当中;砂仁是一种化湿醒脾、行气开胃的中药,在中焦起作用,在采用盐炙后,药物可起到下行温肾,治疗小便频。综上所述,中药的升降浮沉的性能是会改变的,在相应的炮制方法下,其作用也发生改变。
3 中药炮制对药物归经产生的影响
经络可以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归经对于人体的脏腑、经络起着十分特殊的作用。一旦人体发生病变,表体病症将通过经络对脏腑造成影响,同时内在的脏腑病变也可以经经络在表体上反映。中药药物对经络、脏腑的病变具有选择性的治疗作用,而在加入不同辅料进行炮制后,有的便可让药物ā引导作用下直接到达病灶区域,有的则可对归经形成改变。如生姜可以发汗解表,因此归入到肺经,同时具有和胃止吐的功效,因此也被归入胃经。实际上有很多的中药都归入到几种经,可用于多种经络疾病、脏腑疾病的治疗。临床上疾病的治疗用药是准确针对主症的,在主要脏腑发挥主要的疗效,因此需要对中药药物采用炮制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在经过炮制后,药物的作用重点也随之发生改变,增强了药物对某一经络或者脏腑的作用,而作用在其他经络、脏腑的效果也就减弱,进而大大提高药物功效的专一性。如柴胡入肝、胆、肺经,具有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醋酒后,其升散之性可以得到缓解,其重点是引药力到肝经中,让疏肝解郁功效加强。知母归入到胃经、肺经、肾经,有凉胃、清肺和泻肾火的功效,知母采用盐制后,引药力重点作用在肾经,可让滋阴降火的作用得到增强。
4 中药炮制对药物补泻产生的影响
药物的补泻是针对疾病的虚实来讲的,中药补泻具有差异,中医主张实证采用泻法,虚证采用补法[3],中药在炮制后,其原来的补泻作用被改变,如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经过蜜炙后则可调和营卫、益气健脾。再如何首乌生用以泻为主,具有解毒疮、通大便的效果,可用于治疗瘰疬,而何首乌在经过黑豆汁炙则以补为主,具有益精血、补肝肾和乌须发的作用。中药药物在经过炮制后性味归经、理化性质与功效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同时药物本身的毒性通过炮制也被降低,药性得到缓和,让药物的有效成分便于煎出,进而让疗效得以提高。
5 中药炮制对药物毒性产生的影响
传统认为“毒”主要指的是药物的偏性,“毒”可以对脏腑偏盛偏衰起到纠正的效果。中药药物在炮制后,毒性可被去除。对中药去毒主要采用的炮制方法有水飞降毒、净制去毒、加热去毒、加辅料去毒、压油制霜去毒、水泡漂等去毒。不过常用的有几种:①净制去毒是除去中药材中毒性及非药物部位,从而达到用药的安全方法。如蕲蛇头部毒腺含有的出血性毒素较多,以及少量神经性的毒素。服用会引发内脏广泛性的出血导致死亡,去头后可以降低毒性。而斑蝥去头足翅方可入药,因为其毒性成分中有部分为镁盐形式存在,是由足关节处分泌的,分布在软组织当中。②水解去毒是用清水浸泡中药,而不断翻动、换水,使中药的毒性成分充分水解或溶解于水,而除去或者减低毒性的方法。如中药乌头,其中乌头碱是毒性成分,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但其水解产物乌头原碱和乌头次碱都比较容易在水肿溶解,因此通过对乌头浸泡让生物碱溶解,降低药物的毒性。③加热去毒方法是采用蒸煮、炒、砂烫、煨等方式对中药药物进行加热,让其毒性物质被破坏,以达到去毒的目的。如中药马钱子,其主要成分有士的宁和马钱子碱,药物在经过油炸、砂炒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降低,而相应的开环化合物的含量则得到明显增加。这是因为通过加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醚键断裂开环,形成新的异形结构和氮氧化合物。④制霜去毒是将中药毒性具有油脂性的去油制成松散粉末来减毒或者与适量的研粉研磨,混匀后过筛,制成松散粉末的方法。如巴豆,除了含有溶解血细胞,和使局部细胞坏死的毒蛋白外,还含有脂肪油,其成分有致泻作用,但还有大毒,如若服一粒半,就会产生严重的口腔刺激或全身肿痛,服用多会导致死亡。所以通过压油成霜,由于温度高,会使巴豆中不耐热的毒蛋白受热变性,毒性减弱,又使大部分的油脂析出,减少刺激性,使其安全用药。⑤加辅料使其毒性成分分解、中和、被吸附或与其毒性成分产生沉淀。其辅料如醋、生姜、白矾、甘草等都可以降低其毒性。如大戟其毒性成分时大戟苷,具有刺激性作用,可用醋炮制后,使其大戟苷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苷元和糖,而苷元的毒性低,又难溶于水,从而减低刺激性及毒性。
6 结 语
综上所述,在中药炮制的过程中,药物会发生变化,而且复杂。同时不仅会影响到中药的质变和量变,也会对中药的药性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遵循中药炮制的工艺,而且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才能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大的药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上起到更好的疗效。
[1]王孝涛,曹晖,刘玉萍.中药采制与炮制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3.
[2]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94-895.
[3]李伟,樊小燕.黄帝内经一本通[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