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

2017-01-15王文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6期
关键词:臂丛全麻麻醉

王文成

(辽宁省盘山县人民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麻醉现今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其效果在于减轻或消除患者术中操作时的疼痛不适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也使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全麻是手术治疗最传统的麻醉方式,大量实践表明对于损伤小、手术部位特殊、手术操作范围小、处理时间短等类型手术采用全麻,术后会带来一些列不良反应,因此医学上开始研究、尝试麻醉范围及时间都好控制的新型麻醉方式,而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就是其中一种[1]。本文旨在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特收集在我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过手术治疗并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或传统全麻)的72例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在我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6月期间进行过手术治疗并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或传统全麻)的72例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34例,年龄18~51岁,平均年龄(34.5±7.1)岁;体质量46~76kg,平均体质量(61.0±2.3)kg;麻醉阻滞领域分布: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患者17例、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患者18例、坐骨神经阻滞25例、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12例。两组患者体质量、年龄、性别、麻醉神经领域等多方面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仅对两组患者采取麻醉方式所起到的组织效果进行对比,其他手术具体类型、部位等均不列入统计范围内。纳入患者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操作方法如下:①患者在常规处理及消毒后再行麻醉,建立起静脉通道,静脉滴注给5 mg的安定。②过程中麻醉师严格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样饱和度等重要指标的变化。③麻醉师穿刺处理,负极“—”端和穿刺针的导线相连,正极神经刺激器“+”端和患者相连,启动神经刺激器,以患者不同神经阻滞解剖部位为前提实施穿刺,初始电流固定为1.5 mA,频率设置为1~2 Hz。④穿刺针慢慢向阻滞神经靠近后,再对其方向、深度进行灵活调整,当肌群有明显收缩再将电流调整到

0.3 m A,操作者观察并判断机体标准肌群存在颤动的时候,同时注射器回抽无血时,可注射事前准备好的局部麻醉药物5 mL,肌群颤动消失,则为神经定位准确,之后再将剩下需要注射的麻醉药物注射致机体。⑤通常情况下闭孔神经阻滞和臂丛神经阻滞使用药物及浓度为1.5%~2.0%的利多卡因20 mL;坐骨神经阻滞及股神经阻滞选用麻醉药物剂量、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15 m L[2]。

1.3 观察指标:镇痛时间;麻醉镇痛良好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镇痛时间及其镇痛良好率对比: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患者,观察组镇痛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良好率也较对照组更高(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发生1例麻醉穿刺处感染(2.7%);对照组2例出现麻醉毒性反应,3例出现神经轻度损伤,1例出现穿刺感染,共计6例(16.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低得多(χ2=3.9560,P=0.0467).

3 讨 论

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和传统全麻或传统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定位更加准确,有客观的衡定指标,操作比较简单,不同级别麻醉师均可操作,而且具有麻醉起效快、波及面窄、影响范围小等特点,特别适合简单快捷、手术面小的小型手术,术后对机体各器脏及多个循环系统影响小,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很低,因此选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使用人群也更加广泛,比如老年患者、小孩、合并有其他特殊病症的患者、妊娠期妇女等,及时身体功能弱,也能很快的适应,进而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近些年来,随着神经刺激器定位引导下的定位技术、超声波神经定位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和应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不断普及,其应用也更加成熟[3]。

大量实践发现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股神经阻滞、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及坐骨神经阻滞这几种类型上所产生的阻滞镇痛效果良好,本次研究也发现这四种类型镇痛平均时间较传统麻醉组患者更长(P<0.05),统计镇痛优良率也更优(P<0.05)。麻醉不良反应通常有麻醉毒性反应、穿刺点感染、神经损伤等,和传统麻醉相比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不良反应少,麻醉需选择合适药物,临床多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本组研究对象也选用了这两种麻醉药物,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适宜给予抗生素防止感染等措施[4],不良反应仅发生有1例。

综上所述,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准确,麻醉效果好,对患体身体影响小,痛苦少,镇痛效果好,且麻醉操作简单,术后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性高、效率好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1]黄伟文.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1,17(34):54-55.

[2]赵永利.探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7):67.

[3]汪卫星.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4,6(9):1271-1272.

[4]张晋峰,张兰.超声在外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8,14(4):630-632.

猜你喜欢

臂丛全麻麻醉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