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面瘫组间针灸

唐 永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盘锦 124000)

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分析

唐 永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辽宁 盘锦 124000)

目的 本文就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58例,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面瘫患者29例。接受常规取穴方法治疗的29例患者设为参照组,接受中医针灸治疗的29例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对比两组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差异显著,组间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呈正相关。结论 在面瘫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该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可进一步的实践和推广。

中医针灸;面瘫;临床疗效

面瘫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临床上又将其称之为口眼喎斜,依据病情可以将其进行划分,一种为中枢性面瘫,另一种为周围性面瘫,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以往治疗中,临床常采用西医治疗,但是难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临床主张采用中医治疗[1]。为此,本文为探究不同中医治疗的临床疗效,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58例,分别给予患者中医针灸治疗和常规取穴法,现将对比结果进行如下分析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信息: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选择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面瘫患者58例,且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结果证实。其后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即参照组(n=29)和研究组(n=29)。研究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0例,最大年龄为50岁,最小年龄为22岁,中位年龄为(36.8±5.4)岁,病程均在5~30 d。参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7例,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24岁,中位年龄为(41.2±5.5)岁,病程均在7~35 d。两组面瘫患者的基本资料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计算可知,参照组和研究组组间差异不是十分显著,结果呈负相关,可进一步探究与分析。本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且所有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

为了确保本次实验更加准确和有效,将患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予以排除,将不适合该治疗方法的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参照组(n=29)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取穴法,首先选取患者较易的穴位,如下关穴、地仓穴以及合谷穴,利用平补平泻手法进行。研究组(n=29)患者入院后则采用中医针灸治疗,首先选取患者的下关穴、地仓穴以及四白穴等,若患者属于周围性面瘫,则选取患者的阳白穴,若患者属于风热范畴,可选取患者的合谷穴、曲池穴以及大椎穴,若患者属于风寒范畴[2],可选取患者的合谷穴和凤池穴,若患者属于气滞血瘀范畴,可选取患者的肝俞穴和膈俞穴。若患者的面瘫由高血压引发,可以选取患者的太冲穴和曲池穴,若患者的面瘫诱发因素由脑梗死和脑出血所致,可选取患者的人中穴和内关穴。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合理实施手法,坚持“虚则补之和实则泻之”的原则,同时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将治疗方法进行调整。患者治疗周期为1天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两组患者共治疗15 d为1个疗程。

1.3 效果评价依据[3]:两组面瘫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若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如口角对称、食物未见滞留现象,皱眉均正常,判定治疗效果显效;两组面瘫患者经不同方法后,若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如口角对称、食物未出现滞留,皱眉接近正常水平,判定治疗效果有效;两组面瘫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和变化,判定治疗效果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

1.4 数据整理和计数: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计数和分析,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结果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检验P<0.05时,则表示参照组和研究组数据结果呈正相关,若检验结果P>0.05时,则表示参照组和研究组数据结果呈负相关。

2 研究结果

研究组(n=29)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后,治疗效果显效患者15例,占比为51.7%,治疗效果有效患者13例,占比为44.8%,治疗效果无效患者1例,占比为3.5%,治疗总有效率为96.5%,参照组(n=29)患者采用常规取穴治疗后,治疗效果显效患者10例,占比为34.4%,治疗效果有效患者11例,占比为37.9%,治疗无效患者8例,占比为27.7%,治疗总有效率为72.3%,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组间差异呈正相关。

3 讨 论

面瘫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且诱发因素与感染、创伤以及神经源性疾病存在相关性。依据病灶可以将面瘫划分为两种,一种为中枢性面瘫,另一种为周围性面瘫。就中枢性面瘫来说,该诱发因素与组织病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就周围性面瘫来说,其诱发因素与神经损伤存在相关性。据《诸病源候论》查阅可知[4],面瘫主要由风寒入侵所致,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患者局部筋脉变得更为拘急。

从治疗方法来看,临床常采用西医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近年来,中医治疗取得临床上的高度认可,并广泛应用,尤其是中医针灸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一般而言,中医治疗面瘫的治疗原则主要以“风”为主[5]。若患者属于周围性面瘫,其病性相对较轻,病位相对较浅,一旦通过针刺进行治疗,可以起到疏风解表的作用,从而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若患者属于中枢性面瘫,其诱发因素与组织病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也属于“风”范畴。虽然两组面瘫疾病的临床症状具有类似性,但是病位存在诸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效果也存在诸多差异。

在面瘫治疗中,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可以将针灸的近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加快患者血液循环速度,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快速吸收营养,从而使活力得以恢复。本次实验中,对患者采取辩证论治进行治疗,不仅使患者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和调节,同时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除此之外,在治疗期间采用补泻手法,可以价格泻实补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结合本次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取穴治疗,对比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由统计学进行计算,差异显著。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说明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的必要性。

由上述结果进行总结,在面瘫治疗中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同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该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可进一步的实践和推广。

[1] 朱凤云.浅谈中医针灸理疗对中风面瘫的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7):4032.

[2] 沈钦彦.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5):90-91.

[3] 冯堂银.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病68例临床观察[J].现代养生B,2014(8):247-248.

[4] 刘国辉.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3867-3868.

[5] 唐卫芳.针灸及西医治疗面瘫的疗效与费用对比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33-34.

R745.1+2

B

1671-8194(2017)14-0189-02

猜你喜欢

面瘫组间针灸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