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观察

2017-01-15王吉安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14期
关键词:质子泵托拉奥美拉唑

王吉安

(辽宁省丹东市职工疗养院消化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观察

王吉安

(辽宁省丹东市职工疗养院消化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与泮托拉唑组,两组均连续治疗14~28 d,观察记录两组的腹痛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奥美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泮托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相当,但相对而言泮托拉唑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属于一种比较十分常见的消化性溃疡,发病原因主要是机体自身消化液消化了肠黏膜而由此损及到了黏膜肌层组织。正常情况下,十二指肠黏膜具备的保护机制能够应对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侵蚀作用,然而在这种保护机制遭受到了破坏后,就不足以抵抗侵蚀,从而导致溃疡的形成[1]。十二指肠溃疡可反复发作,危害大,可并发出血、穿孔以及梗阻等严重的疾病,严重破坏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所以需要积极治疗。在药物的选用上,笔者对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随机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为奥美拉唑组与泮托拉唑组,每组均有30例患者,奥美拉唑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7、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5岁,平均在(38.4±6.2)岁,溃疡面直径最小0.4 cm,最大1.8 cm,平均在(0.5±0.2)cm。泮托拉唑组中男、女患者分别有19、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5岁,平均在(38.9±5.3)岁,溃疡面直径最小0.3 cm,最大1.7 cm,平均在(0.5±0.5)cm。两组患者均通过胃镜确诊,且排除严重心、肝、肾等功能不全、对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规格10 mg)40 mg,晨起服用,1日1次,连续治疗14~28 d。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规格40 mg),晨起服用,1日1次,连续治疗14~28 d。观察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总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

1.3 疗效判定标准[2]:疗效主要分为四个等级,①治愈: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腹痛等临床症状全消,溃疡完全愈合,未见炎症存在;②显效: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腹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溃疡基本得到愈合,但存在轻微的炎症;③有效: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腹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减轻,溃疡面积缩小到治疗前的50%以上,但仍有炎症存在;④无效: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腹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改善的迹象,溃疡面积缩小幅度不明显,炎症仍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2.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进行t或卡方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奥美拉唑组中出现恶心者2例,腹泻者1例,头痛者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泮托拉唑组仅出现恶心者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奥美拉唑组治愈者11例(63.33%),显效者13例(43.33%),有效者3例(10.00%),无效者3例(10.00%),总有效率为90%;泮托拉唑组治愈者12例(40.00%),显效者11例(63.33%),有效者4例(13.33%),无效者3例(10.00%),总有效率为9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消化性溃疡疾病中,十二指肠溃疡十分常见,溃疡位置多位于十二指肠的第一部,与幽门的距离不超过3 cm,一般情况下,会先由糜烂逐步发展到急性溃疡,最后在形成慢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春冬两季的发病率相对更高,且在青壮年群体中的发病率相对更高,同时还具有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的发病趋势。以往的研究报道指出,十二指肠溃疡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与无家族遗传的普通人相比,具有十二指肠溃疡家族的人的发病率是其2倍以上,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黏膜的保护机制受到破坏以及胃酸过量分泌等多种因素也是十二指肠溃疡病发的原因。

在药物的选用上,笔者对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能够准确定位胃壁细胞质子泵的位置,然后通过二硫键不可逆行性地结合质子泵的巯基,从而对质子泵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胃酸的分泌减少,最终促进十二指肠溃疡愈合。而与奥美拉唑同属于质子泵抑制剂的新一代药物泮托拉唑,则具有不相同的苯环烷氧基取代基,能够在短时间内起效,具有75%的高利用率,效果更好,口服后,能够明显改善胃内pH值,通常患者在服用24 h内便可感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均达到90.00%,但泮托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奥美拉唑组。

由此可见,奥美拉唑与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相当,但相对而言泮托拉唑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1] 区卫林,尹合坤,李启祥.奥美拉唑泮托拉唑与埃索美拉唑针剂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1,38(2):223 -225.

[2] 黄劲华.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对消化性溃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8(20):71-72.

R656.6+2

B

1671-8194(2017)14-0085-01

猜你喜欢

质子泵托拉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青海托拉海冲洪积扇区水文地质及水质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病毒性肠胃炎风险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