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15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肢体脑梗死护理人员

陈 爽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人们的饮食习惯也不断进行调整。在各类血管性疾病中,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病发率,同时也是临床中一种多见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性病症。如机体脑部血液循环遭受障碍,就会引发缺氧、缺血情况,临床表现出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有时还会出现脑软化,影响脑功能[1]。这种疾病具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等特点,同时致残率非常高,容易引起患者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将8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42例),另一组则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为(62.1±2.1)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为(2.6±1.2)年,左侧偏瘫15例,右侧偏瘫17例,失语10例。观察组42例,男28例,女24例,患者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为(63.2±2.8)岁,病程0.5~7年,平均病程(2.8±1.3)年。右侧偏瘫16例,左侧偏瘫14例,失语12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不显著,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一般性护理方法辅以对照组临床各项治疗与康复训练,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措施: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脑梗死并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导致患者会突然出现失语与肢体偏瘫等情况。此时患者就会表现出焦虑、悲观、拒绝配合等负性心理与不良行为。基于此,护理人员就需对患者展开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模式。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针对性的安慰与指导,详细告知其疾病相关知识及治疗的效果,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2]。②体位护理:当患者采取侧卧的体位休息时,为使其身体处于稳定的状态,可将两个高枕分别放在患者躯干的前后处。同时,让患者的肩关节扭曲100°左右,将上肢向前伸,并将一长枕放在患侧下端,枕头的长度以延伸到患者足部下方为宜,同时将一软枕垫在上肢的下方。与此同时,让患者的膝部及髋部关节保持屈曲状态。当患者采取仰卧的体位时,则需让患者将上臂伸直,上肢外展,并将一软枕垫在患侧的下端。此外,还需维持腕部关节背曲位状态,在打开的手掌上放重量为250 g左右的沙袋,确保指关节处于绝对伸直的状态。为促使患者患侧膝部关节保持轻微弯曲,可在下方垫一软枕。让患者穿上丁字鞋,预防足下垂。为避免产生压疮、关节僵直与痉挛,护理人员应每隔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③功能康复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以后,则可对其具体情况展开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功能康复方案,并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指导患者展开肢体训练。肢体运动可由健侧逐渐向患侧,首先从小关节运动,随后便是大关节。肢体运动训练从肩部、肘部、腕部逐渐延伸至手指;髋部、膝部、脚踝直至脚趾。运动时候幅度应从小逐渐扩大。每天运动3~5次。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20 min。通过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肢体力量的增强。为加快肌力的恢复,还可对肌肉进行按摩与拍打。待肌力恢复到一定状态后,护理人员则可鼓励患者展开自主锻炼。随着肢体功能恢复实施,可鼓励患者家属协助患者各项肢体功能康复。④语言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在语言功能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可从简单音节开始,以此有计划的展开语言训练。在语言功能康复中,要保证患者每天进行语言表达,从字词到句子,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在语言功能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多说话。借助广播、电视与读书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有进步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予以表扬,提高患者自信心。⑤饮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而言,为加快肢体功能的恢复,每天需补充足够的营养物质。护理人员需从患者身体实际状况出发,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促使患者日常饮食能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并加强易于消化食物的摄入,预防过饱产生刺激。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详细登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同时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痊愈:经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残程度为0,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90%;显效:治疗与护理后,病残程度控制在1~3级,且功能缺损评分相对治疗前减少范围控制在45%~90%;有效:治疗与护理后,功能缺损评分相对比治疗前减少范围在20%~45%;无效:护理后的功能缺损评分相对治疗前尚未达到20%。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中的数据,并用平均数与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说明观察组疗效更显著。此外,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评分情况具体如下所示:护理前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8.7±2.3)分与(36.9±2.4)分,对照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48.3±2.6)分与(36.8±2.5)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85.6±3.2)分与(67.9±4.2)分,对照组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与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62.3±3.3)分与(50.3±3.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梗死是衶常见性与多发性病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影响。大部分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会出现语言障碍与肢体功能障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实践表明,在早期阶段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综上所述,通过对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在充分促进患者肢体及语言功能改善的基础上,加快其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曾明梅,李瑞英,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83-85.

[2] 赵冬艳.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8-129.

[3] 高蔚.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95.

[4] 张素君.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6):49-50.

[5] 丰山梅.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11):77.

猜你喜欢

肢体脑梗死护理人员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肢体语言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肢体写作漫谈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