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测的应用与价值研究

2017-01-15赵会凯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35期
关键词:尿常规尿路感染亚硝酸盐

赵会凯

(抚顺市第五医院检验科,辽宁 抚顺 113003)

尿路感染是尿路上皮细菌感染导致的一系列炎性反应,属于泌尿系统感染的高发疾病,患者急性感染后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慢性感染,治疗难度增大,因而要尽早确诊并治疗。尿路感染多伴随菌尿和脓尿,通过中段尿培养、菌种分离鉴定可有效确诊,但是该检测时间较长,需探讨更为简单、快捷的检查方式,以缩短尿路感染诊断时间[1]。为此,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受试者,对患者尿细菌培养及鉴定和尿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明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受试者。本组患者尿细菌培养均呈阳性。60例患者均在入院时,治疗前完成尿常规检测。本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4.59±24.28)岁,病程2~10 d,平均病程(6.58±4.15)d。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测前2个月内均未使用抗菌药物、已排除合并糖尿病者、合并其他严重损害者、肾功能异常者等。

1.2 方法:每例患者治疗前取清洁中段尿,尽快送检进行尿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MicroScan WalkAway-96Si 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系统,及西门子配套鉴定板条NC50及PC33其中细菌种类检出≥3种者,认为样本细菌污染剔除。同时取尿样进行尿常规检测,对患者白细胞脂酶、亚硝酸盐、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四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阳性标准为:尿沉渣白细胞计数≥28个/μL,细菌计数>7个/μL、亚硝酸盐阳性、白细胞脂酶非阴性。统计患者尿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和尿常规检测阳性率。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60例患者均为细菌阳性,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47例,占比为78.33%(47/60),大肠埃希菌感染9例,占比15.00%(9/60),革兰阳性菌感染4例,占比6.67%(4/60),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比最高,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6.67%)和大肠埃希菌感染(15.00%),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无细菌污染剔除者。

2.2 尿常规检测结果:60例患者中:检出白细胞脂酶阳性37例,诊断准确性61.67%(37/60);检出白细胞计数阳性45例,诊断准确性75.00%(45/60);亚硝酸盐阳性25例,诊断准确性41.67%(25/60);细菌计数阳性55例,诊断准确性91.67%(55/60)。其中,细菌计数诊断准确性最高(91.67%),显著高于白细胞脂酶诊断准确性(61.67%)、白细胞计数阳性(75.00%)和亚硝酸盐诊断准确性(41.67%),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计数阳性诊断准确性(75.00%)第二,白细胞脂酶诊断准确性(61.67%)第三;亚硝酸盐诊断准确性(41.67%)最低,显著低于细菌计数、白细胞脂酶、白细胞计数诊断准确性,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尿路感染为临床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该病对于患者泌尿系统影响较大,必须尽早确诊后积极采取抗感染措施,避免逆行感染至其他泌尿系统器官,导致其他严重并发症。细菌学检查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确诊手段,可有效辨别患者的病原菌,从而指导临床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但是,考虑到细菌培养及鉴定用时较长,因而需探索更为简单、快捷的检测手段[2]。

尿常规检测是一种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的临床常用泌尿系统疾病检测手段,尿细菌培养2~3 d时长相比,尿常规检查更为快速。较多文献研究报道,尿常规检测对于尿路感染诊断具有一定辅助价值,白细胞脂酶、亚硝酸盐、白细胞计数、细菌计数等指标检查灵敏度较高[3]。本次研究对尿常规检测结果分析发现,细菌计数诊断准确性最高(91.67%),显著高于白细胞脂酶诊断准确性(61.67%)、白细胞计数阳性(75.00%)和亚硝酸盐诊断准确性(41.67%),差异显著P<0.05,其次为白细胞计数(75.00%)和白细胞脂酶(61.67%),亚硝酸盐诊断准确性(41.67%)最低,可见细菌计数、白细胞脂酶、白细胞计数等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但亚硝酸盐诊断准确性不够理想,但是可采用多指标联合检测手段降低尿路感染诊断的误诊、漏诊情况。目前,部分文献研究认为,尿路感染中患者单项尿常规检测指标阳性率不高,漏诊和误诊率相对较大,因而可采用二项、三项或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降低漏诊、误诊的风险。尿细菌培养结果出具前,可根据尿常规检测结果,及早采取抗感染治疗[4]。尿路感染致病菌种类较多,近年来文献报道显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5]。本次研究也发现,60例患者细菌培养均为阳性,经细菌鉴定后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比(15.00%)最高,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6.67%)和大肠埃希菌感染(15.00%),组间差异P<0.05,可知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率较高。为此,对于尿常规检测高度疑似尿路感染的患者,可先采取广谱抗生素或抗革兰阴性菌药物治疗,再根据细菌鉴定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控制感染发展。

综上所述,尿常规检测操作简单、快捷,应用于尿路感染中可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1] 范宏佳,汤瑾,王坚镪,等.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4,29(12):1207-1211.

[2] 姚桂芹.联用尿常规亚硝酸盐测定和尿沉渣细菌计数检测筛查尿路感染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1):49-50.

[3] 夏红建.尿路感染诊断中亚硝酸盐和白细胞检测在尿常规分析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8):2480-2481.

[4] 刘婧,王芳,吕文涛,等.尿常规检查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4):1994-1995.

[5] 傅叁君,周兴辉,胡海磊.尿沉渣细菌计数与尿常规亚硝酸盐检测在尿路感染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8):2075-2077.

猜你喜欢

尿常规尿路感染亚硝酸盐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的效果观察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高位池亚硝酸盐防控
吃剩饭剩菜真的会致癌吗?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