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角钩藤汤治肝阳头痛验案1则
2017-01-15冯一帆宗晓燕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冯一帆 宗晓燕(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羚角钩藤汤治肝阳头痛验案1则
冯一帆 宗晓燕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头痛一证,首载于《内经》,在《素问·风论》之中称之为“脑风”“首风”,描述了“脑风”与“首风”的临床特点,并指出外感与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本文讨论的是内伤头痛中的肝阳头痛案。现介绍如下。
患者,男,78岁,于2015年11月10日初诊,以“发作性头痛15 d,加重3 d”为主诉就诊。患者于15 d前因吹风受凉后出现双侧枕部疼痛不适,呈放射性,每因转头时引发,每日约10余次,持续1 min左右缓解,尚未影响日常生活,未进行治疗;3 d前劳累后头痛加重,发作频率较前增加,伴有颈部僵硬,心慌、胸闷,腰膝酸软,口苦,心烦,纳眠可,大便正常,夜尿频数。舌质暗,苔薄黄,脉弦细数。查体:体温36.4 ℃,心率78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70 mmHg。慢性病容,自动体位,深浅感觉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双侧枕部压痛,转颈试验阳性。既往史:冠心病病史2年余,偶感心慌、胸闷,未予治疗;否认其他慢性病及传染病、手术外伤、输血史。西医诊断:头痛;冠心病(心律失常型)。中医诊断:头痛,证属肝阳上亢。拟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方药组成:天麻15 g,钩藤20 g,煅石决明15 g,桑寄生15 g ,茯苓15 g,首乌藤15 g,炒栀子12 g,黄芩9 g,川牛膝10 g,杜仲12 g,益母草15 g,炙甘草3 g,炒僵蚕15 g,全蝎9 g,细辛3 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温服。辅以甲钴胺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及天麻素注射液静脉滴注。
2015年11月17日二诊,患者慢性病容,自动体位,双侧枕部放射痛较前减轻、胀痛,耳鸣,面红,体位改变可诱发,持续1 min左右,颈部僵硬,时有心慌、胸闷,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纳眠可,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脉弦数。中药调整为羚角钩藤汤,具体方药如下:羚羊角粉1 g,钩藤20 g,菊花15 g,桑叶15 g,盐益智仁30 g,桑螵蛸30 g,生地黄15 g,白芍15 g,川贝母3 g,茯苓 30 g,炙甘草 3 g。4剂后,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2015年11月21日三诊,服上药后,患者诉头痛程度明显好转,发作次数较前减少,耳鸣减轻,仍时有心慌、胸闷,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纳眠可,大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脉弦。5剂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随访5个月未复发。
按语:患者以双侧枕部放射性疼痛为主要表现,辨病为中医学“头痛”范畴,伴有口苦,心烦,面红,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为肝阳头痛,以平肝潜阳、清火息风为治则;脑为髓之海,有赖五脏之精血、六腑之清气濡养,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患者男性,年逾七十,肝脾肾亏虚,肝体阴而用阳,内藏魂,为将军之官,肝阴不足,阴阳不相制约,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故头痛、心烦、面红;苔薄黄,脉弦,为肝阳偏亢之征。证属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主方应用天麻钩藤饮加减,为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二诊方选羚角钩藤汤加减,缘患者阳亢化热,热极生风,头痛且胀,舌红,苔黄,脉弦数,故治以凉肝息风、增液舒筋。何秀山《重订通俗伤寒论》曰:“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翔,症必头晕胀痛……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但火旺风生,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也。”
20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