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奶仔猪常见的问题及预防策略

2017-01-15王晓林

中国猪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耳病圆环断奶

王晓林

(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湖北黄石435000)

断奶仔猪常见的问题及预防策略

王晓林

(湖北博大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湖北黄石435000)

仔猪断奶是养猪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仔猪一生中最脆弱的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仔猪母源抗体保护消失,受到断奶应激、心理应激、生理应激、环境应激、疫苗应激、疾病感染等多方面因素引起的生长障碍,对仔猪后期生长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仔猪在断奶后多方面的护理及疾病预防至关重要。

断奶仔猪;应激;疾病;防控

断奶是养猪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断奶后仔猪健康状况对整个养殖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决定育肥出栏数量的关键指标。因此,不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家庭养殖企业对断奶仔猪的护理都格外重视。但是,保育前期和后期是断奶仔猪出现问题最多、最繁琐的饲养过程。主要表现在断奶应激(环境应激、心理应激、生理应激、营养应激)、疾病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疫苗免疫等方面的问题。

断奶仔猪常发疾病多是在各种应激条件下导致仔猪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机体功能性器官紊乱、营养水平过高或过低、抗病力弱的情况下诱发产生的。所以,防控断奶阶段仔猪的应激,首先一定要做好基础饲养管理来减少应激,其次是依据仔猪生理特点、猪场管理条件、饲料营养水平综合提出断奶仔猪的疾病防控策略。

1 断奶仔猪常见应激性疾病

1.1 断奶应激

断奶当天,有些猪场采取母去仔留方式断奶,导致仔猪突然找不到母猪而产生焦虑,主要表现为仔猪不停在产床上走动、旋转;仔猪发出哼哼哼的呼唤声,持续时间较长;仔猪对教槽料敏感性不够,虽食但不集中;精力充沛而显孤独。此阶段仔猪采食量非常小,对仔猪的消化系统影响非常大。

由于仔猪消化功能不健全,胃酸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胃内酸环境主要是靠母乳中的乳糖发酵生成的乳酸来维持,30日龄左右的未断奶仔猪胃内pH值约为5.0。仔猪断奶后乳糖来源中止,乳酸生成的途径中断,在胃内盐酸生成很少的情况下,胃内pH值上升至6.0~7.0,而进入胃内的饲料蛋白质、无机盐阳离子与酸结合,又使胃内的酸度进一步下降,pH值上升到7.0~8.0。在高pH值环境下,胃蛋白酶原不能被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激活。因此,饲料蛋白质不能有效地被消化吸收。小肠和大肠中存在大量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和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成为致病菌的营养基,导致肠道内微生态失调,大量致病菌增殖。细菌分解产物-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等毒素,刺激肠壁,引起肠黏膜损伤和消化功能紊乱,引发腹泻。

1.2 生理性应激

断奶仔猪由可以吮吸具有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应激能力的母乳,向含有各种植物抗原成分,被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等污染的饲料转化,其引起仔猪消化吸收不良、采食量下降、肠绒毛萎缩变短或者退化等情况产生。主要表现为断奶后1周仔猪体温升高1~2℃、被毛粗乱、消瘦、采食量下降、腹泻等群体性病理特征。尤其是疫苗多频次免疫,持续性激活仔猪机体免疫器官,大量消耗维持机体的免疫资源,对仔猪的健康影响也是具有致命性的。最终导致免疫能力降低、抗体水平难以达到标准、疫苗免疫诱发疾病的情况发生。

1.3 环境应激

断奶过程中暴力驱赶、追逐、扑捉,在陌生环境里不同群体间相互对峙、争斗,导致新合群断奶仔猪情绪紧张、新陈代谢加快、体力消耗加大、机体抵抗力减弱等症状,对仔猪的健康稳定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保温设施由产房保温灯转变为保育舍简单保育床,底板多为水泥地板,很多猪场没有保温灯或者冬季保温灯气味浓厚,造成仔猪的肠道、呼吸道等器官具有明显的应激,极易导致腹泻、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 断奶仔猪常见病原性疾病

2.1 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疾病主要有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等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仔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的感染或者继发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最为严重,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破坏机体免疫器官,造成免疫能力低下,抗体水平较低,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入侵。

仔猪断奶后失去母源抗体的保护,机体抵抗力快速下降,尤其是母乳中病毒性抗体(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的消失,仔猪被动产生免疫因自身免疫功能不完善、营养应激等因素难以激活,最终导致免疫抑制。仔猪感染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及继发感染的风险就更为严重。

2.1.1 蓝耳病

学名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由于病猪以耳朵发蓝为主要症状而得名,是我国规模化猪场疾病防控的头号杀手。近几年蓝耳病在规模化猪场的阳性率高达35%左右,是除圆环病毒病外排名第二的病毒性疾病。该病主要侵害猪体肺泡及血液巨噬细胞并在巨噬细胞内部复制和增殖。对母猪、仔猪、肥猪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仔猪以母猪垂直传播及群体间水平传播为主。

猪场母猪处于阴性感染时,哺乳仔猪由于母源抗体得到保护,断奶后由于失去保护而出现感染,表现明显的免疫抑制。常见仔猪免疫抗体滴度低、仔猪被毛粗乱、消瘦、打喷嚏,出现呼吸道疾病、腹泻等症状。通过血清学检测多以蓝耳病为主,同时伴随其他细菌或病毒性疾病感染。

2.1.2 猪圆环病毒病

圆环病毒在仔猪断奶阶段主要表现为断奶仔猪衰竭综合征,其主要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是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症状为仔猪断奶一周出现采食量下降、持续性消瘦、被毛粗乱、消化不良性腹泻,后期出现腹式呼吸、消瘦严重至脊背与肋骨明显。其继发疾病多为副猪嗜血杆菌、猪支原体肺炎、链球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感染等。

2.1.3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是猪场常见的危害疾病,可感染猪群各个阶段,主要表现患病猪发烧、厌食、腹泻、死亡等。感染母猪可能会流产或产死胎;感染仔猪出现高烧、发热、粪便干燥与腹泻交替、结膜炎、消瘦等症状。目前猪场由于疫苗免疫,疾病发生率已经连年持续下降。

2.2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长期在猪场存在,是猪场持续性感染最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

2.2.1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血清型链球菌发生多种症候群的传染病的总称。潜伏期最短的有4~24小时,长的6天以上。以败血型为主征的链球菌病发病率最高,约占本病的90%以上。主要分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孕期母猪感染早产死胎型等五种类型。仔猪阶段最为常见的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及关节炎型。目前已经有猪场使用链球菌疫苗对链球菌病多发猪场进行疫苗免疫。

2.2.2 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引起猪发生浆膜炎和关节炎的元凶,以浆液性、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以及高死亡率为主征。副猪嗜血杆菌、猪嗜血杆菌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一起致猪发生传染性胸膜肺炎。通常情况下多以病毒性疾病(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继发感染出现。

2.2.3 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出现在仔猪保育中期、育肥期。本病呈高热稽留,猪耳及腹下皮肤有出血斑点,并有发紫症状。最急性型突然死亡,死前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病死猪体躯末端发绀,口鼻流出带红色的泡沫。

2.2.4 猪渗出性皮炎

猪渗出性皮炎又称脂溢性皮炎,本病是由皮炎葡萄球菌严重感染引起的疾病。本病主要感染初生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群体之间传播速度较快。家庭农场或规模化猪场均有发生,很多受感染猪场母猪也有感染,尤其是母猪及哺乳仔猪环境相对较差、湿度较大、污染严重的猪场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仔猪突然发病,先是吻突及眼睑出现点状红斑,后转为黑色痂皮,接着全身出现油性黏性滑液渗出,气味恶臭,然后黏液干燥结块贴于皮肤上形成黑色痂皮,外观象全身涂上了一层煤烟。后期病情更加严重,有的仔猪不会吮乳,有的出现四肢关节肿大、不能站立、全身震颤,有的出现皮肤增厚、干燥、龟裂、呼吸困难、衰弱、脱水、败血死亡。

2.3 寄生虫感染

仔猪断奶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机体免疫能力减弱,在环境较差的情况下极易发生猪绦虫、线虫、吸虫或者螨虫等寄生虫的入侵,健康生长受到不利的影响。寄生虫感染多以母猪驱虫不彻底、猪舍环境条件差(湿度大、粪便污染、带虫宿主)为主要诱因。主要表现为仔猪不明因素的消瘦严重、腹泻、被毛粗乱、精神不振、粪便有幼虫或成虫、体表癣状严重等症状。驱虫1周效果明显,仔猪生长速度、精神状况明显改善。

2.4 营养性腹泻

在猪场经常遇到饲料企业生产的保育前期料、教槽料因为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营养性腹泻,主要表现为仔猪断奶后采食教槽料、保育前期料后出现淡黄色半稀糊状粪便,臭味不明显,但是具有酸味或者无味,仔猪精神状况较差,随后减少饲料饲喂量,仔猪粪便正常,减少量为正常量的30%。对仔猪的生长影响较为明显。

仔猪的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刚断奶仔猪胃酸分泌能力弱,饲粮中的蛋白难以被消化。一般情况下,可以在饲粮中添加柠檬酸、酸化剂等物质,刺激胃酸的分泌及促进仔猪肠道蠕动,提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

3 如何做好综合性防控

3.1 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

良好的生物安全环境是猪场预防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基础,是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和消灭传染源最有效的方法。对于断奶仔猪,需格外引起重视,尤其是断奶前保育舍的消毒、干燥工作是避免疾病感染的前提。

⑴保持猪舍(栏)干净、干燥、通风,定期消毒。可用弱毒消毒液喷洒带猪消毒,并定期更换消毒液,避免病毒、细菌产生耐药性。

⑵猪场院内及进出口处要做到1周消毒1次。在病毒性疾病高发季节(秋冬季口蹄疫、夏季高热病、冬季呼吸道疾病等)要增加消毒频率,并定期巡查猪场疾病感染情况。

⑶随时清理猪场易传染动物(如狗、猫、禽类等),避免其到处走动串栏。

3.2 做好饲养管理

仔猪断奶阶段应激多与猪场基础管理有很大关系。应激主要影响仔猪的胃肠道,胃肠道的健康是衡量仔猪健康的最重要指标,因此做好饲养管理、避免各方面应激至关重要。

⑴建立适宜断奶仔猪健康生长的环境。在仔猪断奶后保证仔猪在产床阶段温度为28~30℃,并持续开保温灯;在保育舍内部要保持温度25~28℃,湿度在60%以上,并悬挂干湿温度计随时查看记录并及时调整;每日至少查看3次仔猪的睡觉姿态,是否有扎堆、发抖等情况;保温灯悬挂高度在仔猪抬头后10~15 cm高度,保证仔猪睡觉不扎堆,睡态自然;冬季建议在保育床上铺木板避免仔猪腹部长时间接触地板引起腹泻。

⑵完善猪场管理,降低仔猪应激。仔猪断奶阶段受到应激因素较多,对仔猪的生长影响较大。最主要影响为环境应激(温度、湿度)、心理应激(换料、转群、抓捕)、生理应激(采食方式、疫苗免疫等)、营养应激(营养水平变化)等。所以,必须完善猪场管理,提高仔猪抗应激能力。仔猪断奶阶段转群、换料及抓捕建议多在晴天进行,避免阴雨潮湿时间,轻赶轻抓,尽可能避免仔猪产生应激;在换料前后及疫苗免疫前后1周在饲料中连续添加抗应激药物或保健品;仔猪断奶1周内尽可能饲喂哺乳阶段教槽料,建议使用酸化型教槽料有助于仔猪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及胃蛋白酶、消化酶等物质的分泌,提高仔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针对仔猪肠道发育不佳的情况,可在仔猪饲料中添加功能性微生态制剂,提高仔猪肠道内有益菌群在肠道的主导地位,避免有害菌体的大量繁殖造成病原菌(大肠杆菌)的入侵及感染。

3.3 做好疾病有效防控

3.3.1 病毒性疾病防控

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猪瘟、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以疫苗免疫为首要防控手段,但是有些猪场出现临床症状时,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控制,针对继发感染症状配合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疫苗免疫是不可或缺的。

蓝耳病由于其毒株变异快、免疫空白期长、易继发感染、免疫抑制及抗体依赖增强效应的特点,且具有免疫特殊性,建议免疫过蓝耳病疫苗的猪场持续免疫,不更换毒株;未免疫猪场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和中兽药,降低猪场蓝耳病的感染几率,提高猪场蓝耳病的整体抗体水平。

圆环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建议仔猪在哺乳阶段10~14日龄免疫猪圆环病毒疫苗。仔猪断奶前后在饲粮中添加抗病毒药物进行药物预防效果最佳。

猪瘟免疫作为猪场最基础的免疫程序,在我国免疫覆盖率基本达到96%以上,抗体保护水平相对较高。在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环境条件适宜的猪场发生该病的几率很低。根据国内某机构检测发现2017年猪瘟在规模化猪场的检测率仅9%左右,是相对比较低的水平。因此猪瘟相对比较稳定,持续性做好猪瘟疫苗免疫即可。3.3.2细菌性疾病

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是猪场常见性病菌,且具有明显的耐药性,因此预防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要依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预防保健。建议猪场在预防该疾病前到检测机构做药敏试验,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预防效果会更好。针对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敏感性药物以头孢类、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药物居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配伍。

仔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建议在仔猪断奶前期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进行综合防控,连续使用1周左右即可。

出现混合感染,尤其是蓝耳病、支原体或者圆环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性疾病,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通过饮水及拌料同时进行治疗,效果会更确切。

3.4 定期做好检测工作

虽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肉眼观察及感官能够分辨一部分疾病变化,但是对整体情况了解还是不够透彻,所以定期做好疾病抗体检测至关重要。

抗体检测对把控猪场疾病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协助筛选疫苗、制定和修改免疫程序、了解猪场疾病阳性率和离散度、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等,是猪场疾病的风向标。

3.5 选择正规、优质的品牌产品

对于仔猪来讲,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应选择正规、优质、促生长速度快、营养水平高的饲料。同时,同一批次猪群应持续使用同一品牌饲料,尽可能避免频繁换饲料。使用疫苗、动保产品也同样如此,并与同行定期交流,提高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

S821.4+5

B

1673-4645(2017)09-0032-04

2017-09-14

王晓林,执业兽医师,长期从事猪病诊断、防控方面技术工作,E-mail:wangxiaolin12772@qq.com

猜你喜欢

耳病圆环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猪场猪蓝耳病感染状态的国内外评估
替米考星对初产母猪蓝耳病的治疗研究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防治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五环填数
巧剪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