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弱仔猪的处理策略研究
2017-01-15薛墨庸于小斐门子富庄志伟
薛墨庸于小斐门子富庄志伟
(1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00;3山东省莱阳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莱阳265200;4新希望六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32)
规模猪场弱仔猪的处理策略研究
薛墨庸1于小斐2门子富3庄志伟4
(1农业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2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00;3山东省莱阳市畜牧兽医局,山东莱阳265200;4新希望六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032)
猪场的仔猪成活率关系着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和我国的生猪养殖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围绕仔猪在从产房到育肥舍的饲养期间猪场疫病防控容易忽视的要点,对产房饲养期、保育期、育肥期等3个不同时期的弱仔猪处理进行阐述分析,以期为规模猪场提高弱仔猪的生产效能、优化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规模猪场;弱仔猪;防控体系;成活率;综合效益
规模化猪场每头母猪年育成仔猪头数主要受产仔数与成活率的影响,而猪的产仔数主要受品种影响,因此仔猪阶段成活率的高低是衡量养殖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提高仔猪成活率是提高养殖效益十分关键的一环。弱仔猪死淘率高给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一直困扰着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当前规模养猪场弱仔猪处理的实际难点,探寻对策研究,以供同行借鉴。
在日常猪场疾病防控中,养殖场多看重生物安全、营养、环境控制、饲养管理等方面,往往忽视养猪场中弱仔猪的有效管理,其关系到经营问题与疾病传播问题。众所周知,弱仔猪有的是产程所致,有的是疾病所致,有的是管理、营养不当等所致。笔者认为,只要不是细菌、病毒感染等引起的弱仔猪,经过良好的护理与管理,断奶时也可达到初生健仔同样的体重和活力。有的弱仔是疾病引起的,是否淘汰一般要考虑经济效益和是否疾病传播在先,如是营养不足或产程过长引起的可以辅助饲养。下面就产房管理、保育、育肥等阶段,对弱仔猪的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1 产房饲养阶段对弱仔猪的处理措施
1.1 擦干小猪身体
体重较小的小猪,能量储存少,它们身体表面液体的蒸发会消耗大量能量。及时用纸巾或爽身粉擦干身体,并将仔猪放置于热源下会保存其宝贵的能量。
1.2 固定奶头和隔离分批饲喂
保证让弱仔吃泌乳母猪前边2~3对乳头,因为前边2~3对乳头奶水较多。如果将弱仔与健康仔隔离饲养,应让弱仔先吮奶。分批哺乳要执行2次,在4小时的间隔内保证弱小的仔猪吃到2次足够的初乳;所有小猪均需吃到初乳,并最好来自亲生母亲,可用记号笔标记成功吃到初乳的小猪。
1.3 合理分群
弱仔猪特别是最后出生的弱仔猪,也许不能成功吃到乳汁。将弱仔寄养或者将产期较近几窝猪的弱仔合并一窝,让奶水较好的奶妈或奶水足的有哺乳经验的母猪带弱仔。
1.4 注射饲喂
奶嘴投喂或灌服,将母猪奶挤出或代乳(先吃初乳),通过奶嘴饲喂方式灌给弱仔猪,使其吃到更多的奶水,灌服方式尤其对出生后不会吃奶或吸吮力量不足的仔猪效果最好。
1.5 初乳摄入
初乳对于刚出生的小猪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初乳中的优质蛋白内含有多种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物质,可使仔猪获得强大的被动免疫,提高仔猪的机体抵抗力。建议把小猪放置于母猪乳头下,援助它尽快吮吸到初乳,对于弱仔大多执行分批吸吮或灌服初乳。
1.6 拯救小猪
一是从小猪头上和身上剥离胎衣;二是用食指清除小猪鼻腔和嘴里的黏液;三是如仔猪出现假死,先将口鼻黏液或羊水倒流出来或擦干,将其前后躯以肺部为轴向内侧靠拢、再放开,反复数次,频率为20次/分钟,或抓住小猪的双后腿倒提,轻轻拍打仔猪背部,使其恢复呼吸。还要检查小猪眼睛是否睁开,或轻柔地使眼睛睁开。当小猪开始正常呼吸时,擦干小猪身体,并放置于保温灯下。
1.7 临床上产房弱仔分类及采取措施
1.7.1 对产程过长或吃奶不足导致的弱仔猪
一是因产程过长导致的弱仔,可人工辅助喂乳,应先吃初乳,再人工喂代乳;二是吃奶不足的弱仔,如有的弱仔是吸吮力量不足,不能刺激母猪排放足够的奶水,也有的弱仔是和其他仔猪共用一个奶头以致吃不到足够的奶水。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两种。
⑴及时寄养。有以下两种寄养方式:一是将弱仔猪寄养给产仔较晚但有多余奶头的母猪;二是在其他母猪断奶时,挑选奶水好的母猪专门代奶弱小仔猪。可根据本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采取哪一种方法,这两种方式效果都不错。
⑵尽早补乳猪代乳料。现在许多饲料厂家都能生产高质量的代乳料,即使在不吃母乳的情况下,仍能让仔猪顺利成活并断奶;及早为其补喂高档乳猪料,也可能活下来,但因未吃初乳,其抵抗力相对较弱。
1.7.2 对腹泻造成的弱仔猪
腹泻大多由细菌、毒素和病毒3种因素引起。细菌引起的腹泻可以用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毒引起的腹泻常易导致仔猪生长缓慢而变成僵猪,应该放弃治疗而淘汰,可在母猪产前2周用仔猪病料进行返饲,使母猪能够通过母乳来预防仔猪的病毒性腹泻。
哺乳期仔猪最常发的疾病包括仔猪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生理性腹泻等,要制定合理的仔猪传染病免疫程序,提高机体免疫力。
2 保育期对弱仔猪的处理措施
此期的弱仔猪是指那些体重严重不足、哺乳期间发生疾病严重、认食又不佳的猪只。解决保育期间弱仔的措施是以下三步——禁止转入、单独隔离饲养和分批分次治疗。
2.1 禁止转入
找出病猪、受伤或生长不良的小猪,放进一个病猪栏内,并使其得到好的照顾,病猪栏应设于房间最温暖的地方,禁止从产房转出弱仔到保育舍。规范的大型规模化猪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21天断奶,其他的则应在26~30天断奶。21天断奶的仔猪体重不应低于2500 g,28天断奶的仔猪体重不应低于3500 g,转到保育舍的仔猪应是会吃料、体表看不出苍白、无临床疾病表现的健康仔猪。
2.2 单独隔离饲养
将挑出的弱仔与健康的猪分开,根据不同体重大小为弱仔提供舒适的环境,如温度适宜、环境干燥以及合理的通风,提供优质新鲜的认食时的教槽料,单独喂养并做好记录。
2.3 分批分次治疗
做好断奶头1周的饲养工作,于断奶前3天注射头孢噻呋,管好仔猪的吃喝拉撒睡,不论弱仔猪是否有病,采取必要的防应激治疗措施。常用方式有饮水给药和饲料加药,病状明显的弱仔猪可以注射治疗。
通过以上3步,大部分弱仔猪都会顺利地活下来;值得注意的是,治疗2天不见好转的坚决淘汰,避免无谓的经济损失。
2.4 观察仔猪行为
先是让仔猪学会采食,从而正常吸收和消化营养,没有及时发现的生长落后猪可能会生病而在健康检查时才发现;检查猪的环境或管理方面是否有问题,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一旦发现生长落后猪应放在一个特殊照顾栏内(最好与病猪、受伤猪或不活泼猪分开)。
3 育肥期对弱猪的处理措施
把育肥期间的弱猪处理当成重中之重,饲养条件变差了,员工工作量增大了,好多人认为工作只变成喂料和清扫了,出现弱猪的可能性增大。
3.1 做好免疫工作,提高弱猪疫病防控能力
许多人认为在饲养肥猪时,能减少的免疫就可减少,出现问题就卖掉,殊不知该阶段是许多病原的发源地或集散地,尤其是伪狂犬病和口蹄疫。要及时做好疫苗免疫工作,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杜绝疾病隐患,减少发病诱因。
3.2 做好环境控制和标识工作
减少应激,冷静地观察整群猪和识别的关键标记(如离群站立、毫无生气或围料槽、饮水器玩耍等),做好记录与治疗,在育肥初期要加强淘汰。
3.3 合理营养,科学饲管
饲喂母猪要重视日粮营养的全面、合理,禁止使用发霉、变质、腐败、冰冻、带有毒性和强烈刺激性的原料,要充分考虑蛋白质的质量与含量。
3.4 及时淘汰弱猪
除采取保育期弱猪处理措施外,注重将无治疗价值的弱猪及时淘汰,减少疾病症状轻的猪和无病猪的感染机会。
S821.4+5;S814
A
1673-4645(2017)09-0024-02
2017-07-04
薛墨庸(1993-),女,山东莱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产品质量与食物安全,E-m ail:m oyongxu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