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研究进展*
2017-01-15杨东霞孙晓兰李红梅王晓滨吴修红胡妮娜
杨东霞,王 琳,孙晓兰,李红梅,王晓滨,吴修红△,胡妮娜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研究进展*
杨东霞1,王 琳1,孙晓兰2,李红梅1,王晓滨1,吴修红2△,胡妮娜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研究报道愈多,回顾国内近10年来针灸治疗EMs盆腔疼痛的现状,从致病机理和不同针灸治疗方法等方面,对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做出概述,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一定治疗规律及临床指导。
针灸;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综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rtrios,EMs)是一种良性的性激素依赖性疾病,临床表现有痛经、持续性下腹疼痛、月经不调、下腹坠胀、腰酸、巧克力囊肿(卵巢)、骶韧带粘连、不孕等,相当于中医文献记载的“久淤血”“妇人经水不利下”“癥瘕”等范畴,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其治疗较为棘手。由EMs导致的盆腔疼痛更是迫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止痛药物、抑制卵巢功能等药物以及手术治疗,但都存在着副作用大、复发率较高、治疗期间不能受孕及费用昂贵等不足之处,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作为一种简便易操作、见效快的治疗方法,针灸对EMs的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也积极探索针灸治疗EMs导致盆腔疼痛的有效性及其机制。现将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1 致病机理
祖国医学虽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本病属中医学“血瘀证”之一。清朝《妇科玉尺》中记载:“至如痛经一症,乃将行经而少腹腰腿俱痛,此瘀血”,这说明了痛经血瘀的病机认识。如《素问·骨空论》认为本病发病原因在于任脉为病,其病位在冲任、胞宫:“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癥聚”。明代朱木肃《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中提出:“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思虑不绝,喜怒不时,气弱血虚,触冒风邪,冷气入于龙门,邪气传于胞络,搏于气血,则使月水不利,次至不通,渐结成块。又有月信不断,以舍合阴,阳气内入,使经候不时,内结积聚成块,此终身不孕……因产而复生癥瘕块硬,按之而不动,掏之而不移,由脏气已需,血未复,风寒所承,而凝结也”。可见内因外邪导致血瘀,瘀血留结于下腹,瘀阻冲任、胞宫,影响气血运行,则不通则痛。清代时,人们的认识不断加深,在治疗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女科切要·经行腹痛》治疗痛经时,始终强调消瘀通经:“妇人经水适行,小腹作痛着,气血涩滞也。……经行而腹痛者,或属虚寒,然气亦能作痛,恐有血瘀气滞,不必骤补”。纵观历代医家对本病的零散论述,均离不开“瘀血阻滞胞宫、冲任”的病机特点。《灵枢·经别》载:“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 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不可不通”。故田苗等[1]提出临床针灸治疗EMs盆腔疼痛可采用调理冲任、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原则,切合冲任阻滞病机,以调畅冲任气血为契机。
2 针灸治疗
2.1 针刺治疗
曾睿等[2]治疗EMs痛经患者, 取关元、中极、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针刺, 有效率77.5% 。陈丽娜等[3]采用腹针治疗EMs痛经, 选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外陵、双侧风湿点,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总有效率91.4%。孙巧璋等[4]治疗EMs所致痛经患者分别运用薄氏腹针加红外线及单纯薄氏腹针治疗,治疗前后痛经积分组内及组间均有下降, 腹针能减轻EMs痛经、降低血清水平。孙远征等[5]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穴取肝俞、脾俞、肾俞、期门、章门、京门,毫针快速进针,结果有明显减轻疼痛效果。朱志强等[6]采用腹部针灸的方法治疗,结果显示针灸治疗对EMs痛经有明显作用。董迹菲等[7]通过统计分析治疗EMs的穴位出现频次,发现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血海、子宫等穴位的运用频次较高,同时利用网络以有效缓解疼痛为主要目的,形成新的组合穴位网络,如气海、血海、太冲双侧、大横;子宫双侧和太冲双侧;丰隆、足三里、太冲、下脘、三阴交双侧等。根据检索文献提示单纯针灸治疗EMs痛经的疗效比单纯用西药治疗EMs痛经的疗效好。
2.2 灸法治疗
《本草从新》曰:“艾叶生温,走三阴,理血气,暖子宫,调经安胎。”大量临床报道已经证明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痛经疗效肯定。卢松等[8]通过艾灸中极、关元、气海穴,得出灸法治疗宜通气机、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能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为EM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牛向馨等[9]依据患者穴位热敏化程度,以腹部及小腿内侧为高发区,选用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双侧)等穴位,结果表明艾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治疗方法。沈岩金[10]收治50例患者均给予中药灌肠艾灸治疗,通过配合艾灸次髎(双)、肝俞(双)、脾俞(双)、肾俞(双)、期门(双)、章门(双)、京门(双)、子宫、气海和关元穴位,中药直肠滴入完毕后开始灸,先灸腰背部穴位,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以上穴位,约距离皮肤一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痛为宜,灸后移至胸胁腹部穴位,方法同前,灸15 min。结果:显效45例,好转2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临床效果显著。庄志传等[11]亦采用艾灸任脉穴位:气海、关元诸穴位,能明显缓解EMs导致疼痛。灸法由于其具有温热感,患者更易接受,止痛效果明显。
2.3 耳针治疗
选取耳穴,配合电针的操作更为精细、方便,止痛效果和持续时间较长。 孙占玲等[12]通过临床采用针刺耳穴治疗EMs导致痛经的患者,发现针刺耳穴子宫、皮质下或神门、内分泌,较传统体针对于缓解痛经具有更强的镇痛效应。金亚蓓等[13]采用耳针疗法刺激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耳穴(双侧子宫、皮质下或神门、内分泌),治疗后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75%,得出耳穴电针与体穴电针相比具有更加持续及更加有效的镇痛作用。常政红[14]耳穴贴压联合口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耳穴取子宫、内分泌、肾、肝、缘中、卵巢等贴压,临床治疗6 例中2例临床症状消失、4例疼痛症状消失。
2.4 电针疗法
EMs导致的痛经表现为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较重以致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电针治疗在治疗妇科痛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张鑫鑫等[15]将72例EM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组,每组36例。电针组穴取气海、关元、中极、子宫、地机、三阴交、合谷、太冲针刺,得气后双侧子宫分别与关元、中极相配接 G6805-I型脉冲电子治疗仪,选用连续波,频率70 Hz,电流强度3 MA,隔天治疗1次,疗程为6个月,总有效率为94.4%。刘亚丽等[16]将门诊EMs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均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地机、关元、中极、子宫等穴,对照组不行电针和TDP照射治疗,1个疗程10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电针配合TDP较单纯针刺治疗EMs痛经效果更明显。持续的电针刺激可明显增加止痛效果及止痛时间,为临床广为应用。
2.5 针药结合疗法
对于EMs痛经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多为血瘀证,因此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方剂配合针刺能明显改善痛经症状。杨东霞等[17]研究发现少腹逐瘀汤结合针刺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可以明显减低缩宫素诱导的EMs大鼠扭体次数。同时研究发现针药结合可升高6-KeTo-PG1α的水平、降低TXB2的水平,提示少腹逐瘀汤结合针刺减轻EMs疼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两者的失衡,对EMs导致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有效依据。朱红恩[18]将EMs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7和针药结合组,中药在经前采用4天用中药汤剂少腹逐瘀汤加减每日1剂,每剂分早晚2次服用,用至痛止或连用7日;针药组在前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用至痛止或连续针灸7日。结果提示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EMs痛经疗效显著。魏伟等[19]采用理冲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EMs,取穴:中极、关元、大横,治疗后观察EMs症状变化以及血CA125、EmAb值的改变。结果针药结合组与米非司酮组具有显著疗效。对于EMs痛经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多为血瘀证,因此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方剂配合针刺能明显改善痛经症状。
2.6 穴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将药液注入穴位后,能够通过延长药物吸收及局部药液的刺激作用,增加穴位感,达到有效及长时间的镇痛效果。林海英等[20]通过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子宫内膜异位模型大鼠,研究显示穴位注射与针刺相比,具有镇痛作用持续时间长的效果。沈姚琴等[21]认为三阴交穴位注射小剂量药液可能通过影响T5~L1交感神经纤维,而达到使盆底肌及子宫平滑肌舒张的效果,进而缓解EMs痛经。由于穴位注射与针刺一样,产生针感信号,可以激发许多神经元的活动,释放出具有止痛作用的内源性吗啡物质、5羟色胺等起到了止痛作用,与针刺相比较穴位注射具有持续时间长的优势。
2.7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是用带有特殊药物的药贴敷于固定穴位的特殊治疗方法,或配合热熨效果显著,可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阴阳,从而以经通脏、以穴驱邪、扶正强身。对于治疗EMs导致痛经的治疗多选取下腹及腰骶部穴位,使药物直达胞宫。安秀云等[22]通过橘核丸穴位敷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现通过穴位贴敷神阙、子宫穴可化瘀滞、清湿热、调理胞宫;中极穴可通经化瘀、行气止痛;次髎穴可疏导冲任经络气血,解除子宫平滑肌痉挛,发挥调经止痛作用。庞保珍等[23]选取以温阳活血为主要组方的自制消异种子丹,研末调膏敷脐治疗EMs痛经,总有效率94.69%。陈丽文[24]采用温经活血化瘀止痛的中药免煎颗粒混匀调糊,药膏贴敷于神阙、气海、关元穴治疗气滞血瘀型EMs痛经患者,有效率为90%。可见穴位贴敷直接作用于相应穴位,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加速循环,起到活血化瘀之效,药物也可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联络脏腑,发挥较强的药效作用。
2.8 温针疗法
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是行气活血、温通经脉。曾睿等[2]治疗EMs所致的痛经,选取双侧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及关元、中极等穴位。针刺得气后点燃艾条,插在针柄上直到艾条燃尽,有效率达95%。温针灸与传统针刺比较,由于EMs导致的痛经多表现为得热痛减、遇寒加重等具有寒性疼痛的特点,因此,温针灸止痛效果更为明显。
2.9 埋线疗法
与针灸相比较,穴位埋线具有操作方便、持续时间长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不能每日就诊的患者,临床使用方便。陈广贤[25]收治EMs患者85例,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温针灸组和醋酸戈舍瑞林组,埋线组将穴位埋植羊肠线,于月经前1周选取双侧的三阴交、肾俞、次髎等穴位埋线;月经后选取双侧血海及子宫穴。观察治疗的第一、三月经周期的疗效,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远期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疗法治疗EMs痛经都有确切的疗效,且在缓解痛经、提高生活质量方均具有优势,值得作进一步广泛推广。
3 小结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调整脏腑机能的作用, 人体气血运行通而不瘀, 通则不痛。根据现代大量临床观察[26]来看, 针刺疗法、灸法、耳针疗法、肌层埋线、穴位注射疗法及其相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均采用了调理冲任、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原则,但是传统的单纯针刺治疗方法并不多见,而综合疗法如腹针、温针灸、针药结合等多见,疗效亦得到明显的提高。
但是,在临床观察上,实验方法过于单一。比如,可采用非穴位针灸与穴位针灸进行分组治疗;并运用双盲实验法来观察疗效,从而对针灸疗效的观察更加客观,已达到对此认识更准确、更科学。或许,这样的双盲实验设计能进一步从其他变量发现新的疗法或对获得针灸疗法的新发现。
[1] 田苗,李凯.基于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取穴规律评析“瘀阻冲任”学说[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2):39-41
[2] 曾睿,洪在文.温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0例[J].中医学报,2010,25(2):342-343
[3] 陈丽娜,林芸.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7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6):403-405
[4] 孙巧璋,向东方.薄氏腹针加红外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2):80-84
[5] 孙远征,陈洪琳.俞募配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6,26(12):863-865
[6] 朱志强,吕春燕,蒋华民,等.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3):156
[7] 董迹菲,翟培杞,孙炜,等.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选穴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5,28(6):89-88
[8] 卢松,刘霞,庄志传.灸下腹任脉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4):216-217
[9] 牛向馨,牛乾,罗小妹.灸药结合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090-1091
[10] 沈岩金.灸药并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5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杂志,2014,4(6):53-54
[11] 庄志传,卢松,刘霞.灸下腹任脉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4):216-217
[12] 孙占玲,金亚蓓.耳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致痛32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2):738-739
[13] 金亚蓓,孙占玲,金慧芳.耳穴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09,34(3):188-189
[14] 常政红.中药加耳穴贴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山西中医,2005,21(S1):44
[15] 张鑫鑫,李伟红.电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4):323-326
[16] 刘亚丽,杨桂桂.电针结合TDP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4):27-29
[17] 杨东霞,周忠光.针药结合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镇痛作用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4):56-59
[18] 朱红恩.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39例[J].河南中医,2016,36(2):331-332
[19] 魏伟,陈玲,李万红.理冲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9):151-152
[20] 林海英,徐邦,张玉泉,等.丙氨瑞林穴位注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P物质表达的影响[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4):636-642
[21] 沈姚琴,陆金霞,陆文彬.自拟化异定痛饮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3):233
[22] 安秀云,孙书青,陈琛,等.橘核丸穴位敷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6,9(10):117-118
[23] 庞保珍,赵焕云.消异种子丹贴脐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13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6):22-23
[24] 陈丽文.穴位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床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2,9(9):263
[25] 陈广贤.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26] 芮靖琳,范郁山.针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研究概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61-62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Pelvic Pain of Endometriosis
YANG Dong-xia1, WANG Lin1, SUN Xiao-lan2, LI Hong-mei1, WANG Xiao-bin1, WU Xiu-hong2△,HU Ni-na2
(1.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01,China; 2.Heilongjia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Harbin150040,China)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about endometriosis(EMS) in recent years. This research reviewed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different methods for pelvic pain of EMS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recent 10-year reports. It provides treatment rules and clinical guidance for EMS.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Endometriosis; Pelvic pain; Review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1373674、81373931、81573877、81574015;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编号:12541751、1251G057;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创新人才计划项目,编号:2012RCD07、2012jc0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741。
杨东霞(1977-),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不孕症的研究。
△通讯作者:吴修红(1978-),女,教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R246.3
A
1005-0779(2017)06-0071-03
201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