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成富:兴村富民的领路人

2017-01-14石羡

共产党员·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新安班子成员中药材

石羡

“老万当了村领导,带头致富百姓笑。堤边新建小长城,村头重修新安桥。老旧街景穿新衣,全村修路无死角。绿树红花相辉映,新安旧颜换新貌。”在锦州凌海市建业镇新安村,“有困难找老万”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一句“口头禅”。村民口中的“老万”,就是村党支部书记——

小凌河,锦州的母亲河,在辽西大地上绵延流淌,蜿蜒前行。漫步在小凌河南段的河岸边,堤岸一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河堤内的村庄民宅林立、道路宽敞。每到傍晚时分,河堤外隐隐透出路灯的微光,休闲漫步的身影三三两两出现在依着河堤修建的马路上……这里就是凌海市建业镇新安村。新安村欣欣向荣的景象,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万成富的不懈努力。

花甲之年重出山

痴心不改为民情

“老万”个头不高,微胖的身材,黝黑的肤色,响亮的嗓音带着自信,坚定的目光透着执着。说到“老万”,就不得不说起他“三起三落”的从政之路。

1970年前后,当年的万成富20岁出头,担任新安村团支部书记。年纪轻轻、血气方刚的万成富因为头脑活、爱学习,胆子大、爱尝试,先后在生产队和人民公社的畜牧场当技术员。他将先进的技术运用到畜牧场的生产过程中,给集体增了利;将农产品新品种的种子田项目引进新安村,为村民创了收,从此,村里人都对这个毛头小伙刮目相看。1981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万成富始终没改爱钻研、爱琢磨的习惯,为了拼出一片新天地,他放弃了当时十分稳定又令人羡慕的技术员工作,干起了“个体户”。仅仅几年时间,万成富就靠着电器维修的手艺,成了远近闻名、为数不多的“万元户”,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万”。

1994年,新安村集体经办的虾厂严重亏损,不仅厂子倒闭,还欠下300多万元的外债。面对如此巨大的包袱,村民们着了急,村干部发了愁。这时,大家一致想到了“点子多”“脑子活”的万成富。面对这个烂摊子,面对新安村老百姓期待的眼神,万成富咬咬牙,接下了村主任这个苦差事。在村“两委”班子的支持下,万成富通过民主协商、村民大会、账务公开等方式,利用一年时间捋清了村上的债务,并在接下来的3年任期里认真履职,通过各种方法偿还了近100万元的债务。1995年,一心为民的万成富入了党,立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98年,就在新安村的各项事业逐渐回到正轨之后,万成富决定“辞官”回家,转行做起了自己最钟爱的中药材生意。历经10年,万成富专心经营着这份事业,并被吸纳为辽宁省中药材协会的常务理事。

到了2008年,村里换了几届“两委”班子,新安村不但没有还清欠款,反而新增100多万元的债务。村里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各种矛盾纷争不断,百姓连续多年上访,“两委”班子名存实亡,新安村成为全镇最让人头疼的“老大难”村,村党支部也被确定为全市2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之一。危难时刻,镇党委和新安村的党员们再次想到了“老万”,“请老万重出江湖”成为大家共同的呼声。已近花甲之年的“老万”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承担起这个重任。2008年8月,万成富被乡党委正式任命为新安村党支部书记,重新开始了为村里乡亲们奔走忙碌的日子。

“兴趣”敲开“致富门”

“代办”拉近“干群心”

说起带领老百姓创业致富的事,现任新安村村委会主任李洪生用了几个词形容万成富:兴趣带路,科技投入,一心为民。

中药材研究是“老万”打小的兴趣。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老万”儿时的兴趣,后来却成为新安村老百姓敲开致富大门的试金石。万成富从来没有放弃对中药材的钟爱和探索。1977年,善学好问的万成富得到了去锦州市商业学校学习的机会,并如愿以偿地在中药材专业学习。这次进修经历使万成富更痴迷于对中药材的研究,并最终成就了他的事业。在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之后,他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致富成果和乡亲们分享。万成富深知,中药材种植在辽西地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他凭借自己对凌海市农副产品的了解及担任中药材科技学会会长的名声和信誉,成立了凌海市富柱中药材合作社,全村100多户村民带地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专门从事名贵中药材的产销,成立以后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销售规模和品种,平均每年为种植户增加收入5万余元。

2009年,万成富又看准锦州机场建设、“双何线”维修的大好时机,成立了新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棚菜种植产业。他带领村民“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多方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建立了5个棚菜小区,为小区修建了15公里砂石路,架设了3.5公里高压线路,安装了4个150KVA变压器,修建高效蔬菜大棚13栋,年实现产值100万元。在万成富的带领下,新安村的“两委”班子成员都有了致富项目:村主任家里办起了农用物资销售的生意,支部副书记和村妇联主任搞起了运输,村会计一边当农产品经纪人、一边做着带锯加工的手艺活……班子成员带头创业,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新安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让新安村的老百姓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广,万成富不仅带领班子成员找项目带头创业,更是把百姓的所急所难挂在嘴边,放在心头。村里建立了“专人、专事、专办”的全方位“代办式”服务模式,哪家哪户致富发展有困难找到村里,班子成员都会想方设法解村民的燃眉之急:缺资金,就指派专人帮忙申请贷款;缺技术,就找来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愁销路,就千方百计开辟各种销售渠道;缺信息,就广泛搜集各类产销信息……几年来,新安村共为村民代办各种类型的惠农专项贷款500余万元,代办各类服务项目不计其数。说起这些,村里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对万成富和村“两委”班子赞不绝口。

村容旧貌换新颜

凌河哺育新“新安”

新安村地处小凌河下游,过去的新安村,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解放初期,新安村不仅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环境整洁,还有大学落址于此,是远近闻名的小村镇。村头石碑上依稀可见的“新安镇”,就是新安村历史的见证。但是,几经风雨、几经沧桑,当年热闹一时的“新安”早已不再,“丰水期河水泛滥,枯水期风沙四起”成为地处河口退海之地的新安村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1995年,时任村主任的万成富提出,要自己动手防风固沙、巩固堤坝。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老万”带领全村人挖树坑、栽树苗,在河道一侧建起防风固沙林。在栽林、固坝过程中,有一部分村民以影响开荒地为由,百般阻挠工程进行。“老万”没有被困难吓倒,在原则面前不让步。他摆清道理、分析利害得失,千方百计做好思想工作,得到了绝大多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如今,20多年过去了,“老万”当年的付出,已经成为新安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保护新安村的天然屏障,成为新安村世代受益的“绿色银行”。新安村“冬春一脸土、夏秋怕雨大”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

新安村是个拥有2780多口人的大村镇,有很多退伍军人,还有部分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英雄、老党员。万成富知道,这些老战士、老党员,不仅是国家的功臣,也是新安村的英雄,他们更需要党和政府的关怀。逢年过节,“老万”一定会带领班子成员前去探望,把他们的冷暖、温饱时刻记在心间。自2008年以来,“老万”积极和周边部队联系,定期走访慰问这些老战士、老英雄、老党员,累计争取抚慰金3万多元,仅2013年就为全村20多名退伍军人、战斗英雄和军烈属每人争取了近千元的慰问金。

2014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为新安百姓谋求更多的福利,借助农村环境整治的东风,从不愿意开口求人的“老万”开始拉关系、找项目、筹资金,甚至自掏腰包为新安村解决出行难问题。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从入夏开始,用4个多月的时间,前后投资400多万元,给全村所有的道路都铺上了水泥路面,同时,动用砂石料2.5万余立方米、水泥4500多吨,修路17公里,打通老旧被占道路10余条,新装路灯350盏,拆除占道厕所40多个,修建马路边沟3600多延长米,清理杂物2000多立方米,修建广场2个,新建村部278平方米,村头刻着“新安镇”字样的旧桥也被拓宽,翻修一新。

多年走不通的巷子通了,多年不好走的村路顺了,“睁眼黑”的道路亮了,“新安镇”的盛景又回来了。面对家园发生的巨变,村民都佩服地说:“咱们可赶上好时候了,老万真有两下子!”

如今的新安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荣誉加身:2009年被凌海市委、市政府授予“种植生产专业村”称号,2011年被凌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计划生育先进村荣誉称号”……“老万”永不言败的开拓精神、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执着精神让村民既感且佩。

小凌河水哺育了世世代代的新安人,而今天的新安正在“老万”的带领下,绘就着一幅环境优美、气氛和谐、生活幸福的秀美画卷。小凌河水也一如既往、孜孜不倦地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哺育社会主义新“新安”。

本栏编辑/程晓松

猜你喜欢

新安班子成员中药材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珍惜与维护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团结的实践与思考
昨夜星辰
浅谈班子成员分歧的类型、成因及分级管控机制
弧度制教学课例
容身之处
渭滨区检察院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基层班子成员相处共事研究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