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方法探究
2017-01-14李慧
李慧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历史教学中渗入史料,能够使无形的知识变得真实,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文章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重要意义,探讨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信息[1]。它主要包括史书文献中第一手资料,相关专家学者对一手资料探究后的结论等。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史料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文字形式的史料、图片形式的史料以及音像形式的史料。它们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史料,让学生在史料当中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教学的整体水平。本文就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方法深入探究。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的重要意义
1.运用史料教学是新课改高考命题的必然要求
在近几年的高考当中,历史命题中时常出现一些新的材料,对学生的运用、描述材料能力,分析、论证材料能力有着一定的考察作用。因此,历史教学中渗入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关系到学生学习历史的效果,与学生高考有着密切的联系。史料教学方法成为当前历史教师所重视的问题。
2.史料有效激活了高中历史课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能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文字史料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使原本无形的历史知识变得真实;图片史料使原本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富有趣味性;音像史料使学生直观体会到历史的存在。史料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将史料引入到历史教学,实现了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策略
1.合理利用各种版本教材上的典型材料
高中新课程教材根据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选用了大量的史料,人教版教材当中每一课的知识链接、学习思考等模块都提供了大量的史料[2]。学生根据史料能够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激发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然而不同版本教材当中的史料也存在不同,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利用各种版本教材中的典型材料。例如,在学习“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时,现代人教版教材中涉及相关的史料“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但是其中没有具体的论述,而老版教材的史料更为具体,“火药、罗盘针、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相比而言,后者关于四大发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文字能力并重
文字史料能够使无形的历史知识变得真实,并拓宽学生的视野;图片史料与音像史料具有直观的表现形式以及视觉的冲击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有效提升教学的质量[3]。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史料,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历史知识,提升学生的分析文字能力。例如,要想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的内涵时,可以引用教材中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话“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再比如,讲授“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可以使用相关的音像史料,播放一些纪录片或故事片,如“上海沧桑”“孙中山”等。音像史料的播放,将学生引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让学生与历史近距离接触,通过观看相关的音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历史知识。
3.开展课外活动去挖掘史料
历史中的知识是广阔无垠的,仅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远远不够。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地搜集史料,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开展“历史名人故事演讲会”活动,让学生自行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分析与理解史料中的意义。开展课外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史料是新课改高考命题的必然要求,其有效激活了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4]。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版本教材上的典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文字能力并重,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去挖掘史料,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历史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国荣.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的量度问题[J]. 教学与管理,2012,(4).
[2]王红微.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及反思[J].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72—173.
[3]张存宏.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他山之石”——关于史料教学的思考之二[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S1):45—47.
[4]柳付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52—53.
(作者单位:陕西省旬阳县旬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