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花?快乐绽放
2017-01-14熊进婷
熊进婷
摘 要:剪纸是我国优美的民间艺术,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美术活动。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为引领开展主题背景下的剪纸活动,并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组织策略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有效开展剪纸活动。
剪纸,在我国是广为流传的优美的民间艺术。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孩子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出千奇百态的大自然形态,表达出心中的美感,因此,剪纸活动对孩子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然而,目前幼儿园开展的剪纸活动,一般采用教师分步示范教授、孩子被动跟学的方法,且过于注重对剪纸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孩子在活动中情感体验、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幼儿园大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南》精神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剪纸活动,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经验。
一、主题背景下剪纸活动的目标定位
主题背景下的剪纸活动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孩子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并强调与其他领域课程的融合,关注的是孩子整体素质得以发展,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培养目标:
(1)激发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培养对周围事物及艺术形式的丰富感受力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2)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利用剪纸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再现生活经验。
(3)培养自信、细致、坚持的个性。
二、主题背景下剪纸活动的内容选择
课程专家多尔指出:“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设不可更改。”鉴于多尔的理论,大班剪纸活动分为预设和生成两种形式。
(1)预设的剪纸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教育目标和孩子的兴趣、学习需要、已有知识经验,对主题中的教育信息进行提炼后而预先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剪纸活动。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一是剪纸活动的内容是否能引起孩子的兴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引起孩子的情感共鸣。
二是在主题活动中孩子对表现的对象是否能积累相关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是活动难易程度是否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是活动内容是否适合以剪纸的方式表现,留有较大的想象、探索、创作空间。
(2)生成的剪纸活动是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孩子们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非预设的剪纸活动。如在主题活动“动物世界”中,我们预设了剪纸活动“小鱼的生日party”,有的孩子的作品里出现了鲸鱼,这引发了孩子们的争论。鲸鱼到底是不是鱼?它和鱼有什么区别?大家通过和家长查阅资料、同伴交流,知道了鲸鱼不属于鱼类,但是鲸鱼可爱的造型吸引了孩子,于是一节剪纸活动“会喷水的鲸”应运而生。
三、主题活动背景下剪纸活动的组织策略
1.抛砖引玉 ——积累经验是开展剪纸活动的前提
(1)在环境熏陶中积累剪纸方法和经验。对于一群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孩子来说,刚开始接触剪纸确实有些不容易。怎样才能激发孩子对剪纸的兴趣?怎样才能潜移默化地丰富孩子剪纸的方法?《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孩子对形象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具有鲜明装饰效果的作品非常喜欢,而民间剪纸艺术作品正具有这些品质。于是,我们在活动室的墙面上定期更换剪纸作品,班级游戏区角布置的是用剪纸作品装饰的扇形标记牌,走廊的墙壁是孩子们创意剪纸作品展示区。我们力求让每一个空间都能引发孩子的互动,在艺术熏陶中激发孩子对剪纸活动的兴趣。
我们还经常发动家长和孩子共同搜集优秀的剪纸作品。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们对剪纸作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他们通过观察欣赏、沟通交流逐渐增加了对剪纸的了解,这些为孩子的剪纸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主题活动中积累对表现对象的认知经验。我们在主题活动中通过引发孩子与环境之间的良好互动,以及引发孩子积极地自主研究、自主探索、自主尝试、自主发现,帮助孩子拓展迁移新的知识经验,为后期的创作表现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实施主题活动“中国娃”适逢国庆节,我们让家长带着孩子去观察发现大街小巷的环境变化,我们也和孩子们在班级共同布置了鲜艳的国旗、喜庆的灯笼,营造出欢乐的环境氛围。孩子们每天观察欣赏着图片,和小伙伴们谈论着怎样给祖国过生日,还兴致勃勃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了“热闹的国庆节”。接下来的剪纸活动“大红灯笼高高挂”完全契合孩子的兴趣需要,贴近他们的生活经验。
2.授人以渔——自主探索是开展剪纸活动的核心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建构信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南》中强调的“以幼儿为本”“终身发展”的理念,让我们明白“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终生受益”。在剪纸活动中我们变孩子的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关注学习的结果为关注学习的过程,使技能学习也成为孩子探索学习的过程。我们教师努力创设机会,提供条件,让孩子在与周围环境,包括材料、同伴、教师等的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关于表现技能的知识。
在孩子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他们的动作、眼神、表情、情感流露,既要充分相信孩子,为他们提供充分尝试、操作、探索的时间、空间,避免操之过急、直接介入,也应关注当他们在探索停滞不前、创作表现存在难题时适时适当地介入。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同伴之间互学。
3.循序渐进——尊重规律是开展剪纸活动的保证
尊重孩子,不仅体现在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自主探索、自主表现,还体现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尊重孩子的认知与发展规律,尊重剪纸活动的规律。
例如,大班第一学期对孩子剪纸的要求是熟练掌握平剪,保持剪纸线条的光滑、流畅,学习左右对折剪时注意相连的部分不要剪断。随着剪纸活动的开展,我们对孩子剪纸的要求逐渐提高,引导孩子初步尝试四角对折剪和五角对折剪,能熟练地进行直线镂空和弧线镂空,直线要整齐有力,弧线要圆润饱满。
4.推陈出新——大胆表现是开展剪纸活动的关键
主题背景下的剪纸活动,重点是从情感培养入手,借助剪纸表现,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我们首要关注的不是活动的结果,也不是剪纸技能的训练,而是孩子在剪纸活动中所表达的内心世界,关注支持孩子们创造性的自我表现。在剪纸活动中,孩子由于动手能力的限制,有时作品往往会“不尽如师意”。例如,在“冬天的树”活动中,有个孩子只是剪了几个不规则的长方形,我问他:“树枝呢?”他告诉我:“为了让树长得更高,园林工人们把树枝修了。”我没有批评他,在评价的时候特地为他提供了展示与表达的平台,同时也肯定了他与众不同的想法。因为老师的鼓励与支持,大班的孩子在剪纸活动中都是快乐的,他们的创造性也正是在这样宽松、鼓励的环境中不断萌发。在“运动中的人”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剪刀变出了一个个溜冰、跳绳、游泳的小运动员,虽然作品的线条和造型很稚拙,但是却充满着生机与想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希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领,通过孩子的自主探究、大胆创作,让手指尖上的智慧之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之窗中美丽快乐地绽放!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翠屏山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