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教学方式的“三原色”
2017-01-14邵宏
邵宏
摘 要:临近中考,虽然提高课堂复习教学的效率是广大初三物理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关切的最核心问题,但纵观当前初三物理复习课堂的教学常态,舍本逐末、低效重复的现象比比皆是。笔者以“物质的密度”概念复习教学为例,阐述了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中实验、分析与计算这三种基本方式的不可或缺性,其中的做法和思考仅供同行参考。
研究课程纲要并联系小学科学、高中物理等课程内容后就不难发现,中考物理“物质的密度”基本目标构成一个四维空间:一维是对物质密度概念的完整理解;二维是对密度问题的定性分析;三维是对密度问题的定量计算;四维是对密度意义与作用的初步认识。广义地说,维度是事物“有联系”抽象概念的数量。“物质的密度”中考复习教学方式有很多,这些教学方式都应该溯源到实验、分析与计算三个方面。本文权且把这三种复习方式叫做中考物理复习教学“三原色”,皆因诸多教学方式无一例外地由“三原色”或“二原色”或“单色”来体现。
一、实验是点燃学生积极投身中考物理复习活动的兴趣之火—红色
物质密度概念的核心有三点:①温度变化不大且物质状态稳定时,固体、液体的密度与物体质量、体积的取值无关;②固体、液体密度随温度变化引发热胀冷缩或热缩冷胀现象而变化,固体、液体密度随状态变化而变化;③大气的密度随温度、气压变化而变化,密闭气体的密度随质量、体积变化而变化。物质的密度又可以由分子动理论辅助理解为“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的质量密集程度”,所以,笔者设计四个小实验并组织实验观察、问题研究与知识梳理等学习活动,发现达成第一、第二、第四维复习目标的教学效率很高。
实验1:假想三只透明塑料袋分装的黄豆、绿豆、芝麻是三种不同固体或液体的分子,观察用塑料尺对它们进行分割、改变聚堆形状等加工过程,从中获得哪些启发或感悟?实验2:先用拇指指甲压划再用力分断一块硬板纸片(建议用衣服衬纸裁剪出2cm×4cm的纸条,份数以两人一组分组实验为准),思考:纸条的密度变了吗?为什么?实验3:用开孔并插有倒L形玻璃细管的橡皮塞将一只空烧瓶口塞住,在玻璃细管水平出口段用一段色水封住,手捧一会空烧瓶瓶胆,思辨一下,色水段外移现象说明什么?实验4:观察给一只已经吹成半大的气球继续吹气的过程,思辨一下,气球内气体密度在怎样变化?你对刚才的思维模型有怎样的修正?
梳理1:就固态、液态而言,梳理一下你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概念的理解。梳理2:就气体而言,怎样正确认识“大气密度与温度、气压的关系”?怎样认识“密闭气体的密度与体积、质量的关系”?把你对气体密度概念的认识梳理好并贴在笔记本上。感悟:就学习密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分享一下你现在的认识。
二、分析是充盈学生有效解析初中物理问题的能力之水—蓝色
物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除了知识的传授,还有思维方式的训练。遇到问题爱分析、善分析并养成分析习惯,利于提升他们中考复习的效率。笔者设计了四个典型的活动并组织学生对所示现象进行针对性分析,收获颇丰。
活动1:观察教师慢慢将一张餐纸揉成团的过程,分析:什么物理量发生了变化?什么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
活动2:观察教师将一张餐纸和把它揉成的纸团分别在空气中的下落过程,分析:餐巾纸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比,谁更大一些?什么因素影响餐巾纸在空气中下落时的运动轨迹?
活动3:观察圆形铅笔在量杯内水中静止时的状态,分析有什么方法可让它直立水中?
活动4:观察市场出售螃蟹时的图片,分析:假如你去选购螃蟹,希望它是被怎样的绳子捆扎着的?
三、计算是保障学生自信完成中考物理复习活动的生命之洲—绿色
计算是物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支架。目前《计算物理》课程的开发工作已行进到对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观测与研究阶段。密度概念的中考复习也离不开对计算能力的巩固与培养。笔者设计了四个活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
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阅读密度计算示例及他们事先完成的“你还会计算吗”作业情况,开展“互帮互纠一定行”活动。活动时间约三分钟,期间,教师巡视,回答学生个别提出的问题,活动最后强调审题和寻找解题思路的重要性。活动2:指导学生在理解质量、体积、密度计算公式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单位间直接换算的训练。活动3:目测教室空间的长、宽、高有多大?估算:教室里空气的质量有多少?活动4:思辨人体的平均密度有多大?估算:你的身体体积有多少?
光的三原色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相信初中物理教师如果长期深入研究实验、分析和计算等近乎三原色般的教学方式的原则、信度与效度的话,一定能从根本上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