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语文课插上快乐的翅膀
2017-01-14赵萍
赵萍
摘 要:兴趣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动力,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一方面,在课堂上,要选用恰当的激励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营造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近自然,让孩子们真正地乐在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怎样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乐起来呢?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 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在真正意义上让孩子乐起来。
1.激励评价,让学生在自信中快乐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吝惜给学生褒扬的词语,如“你说得太好了,老师都没想到这个答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这些激励语言充盈着老师的信任,而学生因为信任则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充满自信,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快乐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学习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提出问题呢?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①创设情境,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②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③教给方法,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另外,还要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3.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和谐中快乐学习
赞可夫认为:“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而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能给学生增添百倍的干劲,让他们保持自信和快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的营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①教师应面带微笑走进课堂。②教师应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拉近师生间的距离。③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4.走出教室,让学生在自然中快乐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室外课可以提供广阔教学的空间,充实的生活背景,能让孩子们摆脱教室的限制,找回大自然的感觉。五年级习作(三)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我觉得契机来了,于是走进教室跟孩子们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到校园去玩一玩。”学生们一齐欢呼起来。于是,我们排好队走出了教室,一边走我就一边指着校园的树说:“这些树叶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看见树叶在秋风的吹拂下纷纷落下,就像一只只蝴蝶从天而降。”“我看见……”有些女学生张开双臂自我陶醉地仰望着天空自由地旋转着,时而大声地叫着“蝴蝶、蝴蝶飞来了”,时而跑着追逐落叶,这一堂课我没有组织学生回教室,而是就地坐了下来,开始回到这节课的主题“秋天的树叶”。出乎意料,大家都争着抢着说,连平时最不喜欢发言的孩子也说了一两句。从这个活动中可以看出,习作的内容源于生活、源于自然,在这种真实具体的情境里,学生不但乐于表达、勇于表达,而且句句是发自内心的感受,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益于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我们努力引导,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位学生个体,激发他们热情参与,才能让他们真正地乐在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郜玉艳. 教师课堂即时评价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胡 媛.激励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作用[J]. 情感读本,2016,(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