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析
2017-01-14吴玲俊
吴玲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是打好学生的语言基础,锻炼他们表达能力的有效措施。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启蒙时期,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在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理念。通过语文课堂知识的传授,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真正提高他们的德育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在教学改革的新时期,我国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有关教学的新思路,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文章,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对学生的德育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在新课程体系的建立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深刻思想,确立教学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对德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它的渗透,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束缚,目前德育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
1.教学方式出现错误
德育是对学生思想修养的提升,它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每篇文章都适用于德育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计划颁布后,很多教师还没有掌握德育教学的精髓,对其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为了德育教学而教学,德育渗透变成了死记硬背,存在教条化的倾向,忽视了德育教学的真正含义。
2.教师定位出现错误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定位存在偏差,他们认为自己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教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过程中必须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找准自己的定位,防止角色出现偏差。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1.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研究并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选出的文章,其中蕴含着与德育教学有关的重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哲理,对字词和句子进行研究,彰显其中的深刻内涵。例如,“孝”这个字就包含着众多的德育思想,其本身就有“孝顺”的意思,孝顺现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对这些与德育教学有关的字词进行推敲,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良好的德育素养。
2.精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学中体现德育的唯一途径是渗透,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引导在对课文的讲解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这些思想。语文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学习特点,逐步渗透德育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针对文章内容,对课文写作的背景进行介绍,带学生进入德育学习的情境,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课文《虎门销烟》中说“虎门销烟”发生在1839年6月3日,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不了解,教师应该结合当时的国情介绍清王朝统治情况,向学生普及相关法律,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注重细节,在行为上体现德育
“细节决定成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文化的渗透必须在关注课本知识的同时,把握细节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关德育的渗透。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口语训练、情景对话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使用礼貌用语;通过指导学生保持书面整洁、课桌干净,激发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答题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友爱的重要性。此外,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行为素养,起到榜样该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课程,对汉语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知识,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并注重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细节,从而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少卿.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学周刊,2015,(6):91.
[2]宋瑞瑞,任美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2015,(2):73—74.
[3]黄蓝紫.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8):20—23.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