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
2017-01-14姜英杰于洋严
姜英杰于 洋严 燕
(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2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
姜英杰1于 洋1严 燕2
(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长春 130024) (2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采用选择性任务范式,用2个实验考察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长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实验1考察不同价值-项目间隔 (无,1s,2s)时被试的选择性记忆指标SI和记忆成绩。结果发现,随价值-项目间隔增加,被试的记忆选择性逐渐下降,间隔1s时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仍存在,但间隔2s时消失;实验2选取实验1的两种价值-项目间隔 (无,1s)条件,延长其项目呈现时间至4.5s,考察项目呈现时间对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记忆选择性水平 (SI)均显著降低,但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加工优势并没消失。结论:价值导向元记忆受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的影响。
价值导向元记忆,选择性记忆,记忆决策,元记忆,记忆。
1 前言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面对众多信息,但由于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所以个体只能对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选择性编码。近年来,研究者在价值导向记忆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领域中进行了系列探索 (Castel,Farb,&Craik,2007;Castel, Lee,Humphreys,&Moore,2011),发现个体之所以能够实现对重要信息的选择性编码,是因为价值导向元记忆过程的存在。价值导向元记忆 (Valuedirected Metamemory)指个体在面对不同价值项目时,根据价值选择性分配注意资源以达到学习效果最佳化的元记忆监控与调节过程 (严燕,姜英杰,杨玲,2013;姜英杰,2016)。
研究者通常采用选择性任务范式 (selectivity task)来探讨价值导向元记忆的机制。选择性任务要求被试学习一系列不同分值 (价值)的项目,告知任务要求是记忆成绩总分越高越好 (Castel et. al.,2011)。选择性任务范式通过选择性指标 (selectivity index,SI)考察个体策略性编码高价值信息的能力。SI=(实际分数-机遇分数)/(理想分数-机遇分数)。以学习16个词选择性任务为例,如果词的价值范围为1~16,被试回忆出6个词时的机遇分数等于价值均值乘以6,即8.5×6=51;理想分数为前6个高分之和,即16+15+14+13+12+ 11=81;如果被试实际回忆出的项目价值为16、14、11、10、9、8,则实际得分为68。此时SI=(68-51)/(81-51)=0.57。良好的高价值选择性会使SI趋于1,表明个体有效利用项目价值信息,通过元记忆对记忆进行了价值导向的策略性学习调节;对低价值词进行选择时SI会趋于-1,表明被试对低价值信息投入了更多的记忆资源;当记忆并不基于项目价值进行选择时SI趋于0,表明被试在记忆过程中并未参考价值信息进行学习调节(Castel et al.,2007;Castel,Benjamin,Craik,& Watkins,2002)。
先前研究采用选择性任务范式探讨价值导向元记忆时,通常将价值和项目同屏呈现 (Castel et al.,2007;Castel et al.,2011)。但研究者发现,当价值呈现在项目后时,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 (SI)比呈现在前时显著降低 (Castel et al.,2002;严燕等,2013),甚至出现各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无差异的现象 (Soderstrom&McCabe,2011)。由此推测,价值导向元记忆产生的原因可能在于价值对项目的启动效应。价值线索呈现在项目之前时,高价值线索会激活注意并指向对应的高价值项目;但线索呈现在项目后时,高价值线索无法发挥启动效应,导致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水平降低。
刘希平 (1998)研究发现,启动效应会随着启动刺激和靶刺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在50~100ms之间达峰值,之后开始逐渐降低,在1s时只可检测到轻微的启动效应。如果价值导向元记忆的本质在于价值对项目的启动效应,那么,当价值消失后立即呈现项目时,高价值激活注意水平的过程应该很迅速,这时价值对注意的启动处于最佳水平。如果延长价值和项目呈现的时间间隔,价值线索短暂提升的注意和动机水平可能在指向记忆内容前发生回落,继而削弱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如果价值-项目间隔在1s时,价值的启动效应已减弱,那么,当价值-项目间隔超过1s后,价值导向元记忆是否还会存在?
因此,本研究实验1把检测到轻微启动效应的1s(刘希平,1998)作为中间水平的时间间隔,考察3种 (无、1s和2s)价值-项目间隔下,价值导向元记忆是否存在。其中,各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的SI值同随机水平0相比,显著高于0说明该条件存在价值导向元记忆,若差异不显著则说明该条件下不存在价值导向元记忆 (Castel et al., 2007;Castel et al.,2002)。进而探讨随着价值-项目间隔的增长,价值信息对项目记忆的启动强度(以SI为指标)和效果 (以高、低价值项目回忆成绩为指标)的影响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除了价值-项目间隔,有没有其它因素会进一步左右价值对项目选择的影响呢?诸多研究发现,项目学习的时间压力与被试的策略选择和学习时间分配等元记忆控制过程有关 (Ariel,Dunlosky,& Bailey,2009;Dunlosky&Thiede,2004;Kornell& Metcalfe,2006)。在学习时间不充足的较高时间压力下,学习者更注重策略选择来提高学习效率,依据价值进行选择性加工,以达到成绩最佳化的目标;而当项目呈现时间较长时,被试会有充分时间对项目进行加工,这种较低的时间压力可能会使高价值启动的选择性编码变弱。因此,实验2选取实验1中发现的存在价值导向元记忆的实验条件,进一步考察增加其项目呈现时间 (4.5s),是否会降低项目的价值导向编码水平 (SI为指标)。
2 实验1不同价值-项目间隔是否影响价值导向元记忆?
2.1 方法
2.1.1 被试
本科生20人 (女12名,男8名,年龄范围19~22岁,M=20.38岁,SD=0.74),自愿参加实验。被试普通话标准,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以往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后有一定报酬。
2.1.2 仪器与材料
选取260个塑料工业汉语双字专业词汇 (陈文瑛,2008)。40名非该专业本科生,进行熟悉度7级评定 (非常不熟悉1分,非常熟悉7分),剔除高熟悉度、易产生歧义或有生僻字的词,保留220个熟悉度在1.53~3.89的词。从中随机取168个词组成14个词表,每个词表12个词。请5位心理学专业硕士对每个词表中任意两个词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7级 (完全没有关联1分,完全有关联7分)评定,测得关联程度均分为1.71(SD=0.67),表明词之间关联性低。每个词赋唯一分值 (1~12分),用拉丁方设计保证每个block中词表同一位置上每个价值数字只出现一次 (以确保高低价值不同的词在系列位置上均匀分布)。14个词表中12个用于正式实验,随机分成3组,在3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各有4个词表。
2.1.3 实验设计
采用3×2被试内设计。自变量: (1)价值-项目间隔 (无、1s、2s); (2)价值 (低价值:1分~4分,高价值:9分~12分)。因变量: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 (以SI为指标),自由回忆成绩 (平均每个词表成功回忆的项目个数)。
2.1.4 实验程序
正式实验有4阶段: (1)学习阶段,屏幕中央呈现注视点 “+”0.5s,呈现分值0.5s,接着立即呈现词1.5s。 (2)干扰阶段:每学完1个词表,进行连续减3的算术任务。 (3)自由回忆阶段:被试在1分钟内口头报告所记住的词,主试记录。(4)反馈阶段:告知被试在词表中回忆正确的词数及所得分数 (所有正确回忆的词对应分值的总和)。重复这一程序直到词表全部学习完毕。间隔1s和2s条件程序相同。
2.2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通过SPSS 17.0进行处理,剔除回忆成绩中闯入性错误落在平均数3个标准差外的被试3名。
2.2.1 选择性SI
首先,对三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的SI分别与随机水平0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价值-项目无间隔条件下,选择性SI与0差异显著,t(16)=11.97,p<0.001;在价值-项目间隔1s条件下,选择性SI与0差异显著,t(16)=5.29,p<0.001;在价值-项目间隔2s条件下,选择性SI与0差异不显著,t(16)=1.91,p=0.08。
表1 不同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选择性SI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n=17)
对三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的选择性SI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间隔条件下被试对高价值信息的选择性水平差异显著,F(2,32)=10.65,p<0.001,η2=0.40。进一步多重比较 (LSD)表明,价值-项目间隔1s条件与间隔2s条件的选择性SI都显著低于无间隔条件ps<0.05;价值-项目间隔1s条件和间隔2s条件的选择性SI差异不显著。
上述结果表明,随着价值-项目间隔时间的延长,被试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水平显著降低。价值-项目间隔1s条件下,被试仍存在对高价值的选择性 (SI显著大于0),但是,间隔时间延长到2s时,被试对高价值的选择性消失 (SI与0无显著差异)。
2.2.2 回忆成绩
表2 不同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高、低价值词的回忆成绩(n=17)
结果表明,价值-项目间隔时间主效应不显著,F(2,32)=1.67,p=0.20,η2=0.10;价值高低主效应显著,F(1,21)=47.86,p<0.001,η2= 0.75;二者交互作用显著,F(2,42)=7.51,p<0.01,η2=0.32。进一步简单效应比较发现:高价值项目上,三种不同项目-价值间隔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差异显著,F高(2,32)=4.32,p<0.05,η2=0.21。其中,价值-项目间隔1s与无间隔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差异不显著,p=0.08;价值-项目间隔2s条件下,回忆成绩显著低于无间隔条件 (p<0.05)。低价值项目上,三种不同项目-价值间隔条件下的记忆成绩差异也显著,F低(2,32)=8.35,p<0.01,η2=0.34。其中,价值-项目间隔1s与无间隔条件间回忆成绩差异不显著,p=0.33;而间隔2s条件下回忆成绩显著高于无间隔条件,p<0.01。
价值-项目间隔时间延长时,高价值项目回忆成绩下降,下降至2s时,高价值回忆成绩比无间隔条件显著降低,说明高价值线索对其匹配项目的正启动效应削弱,注意激活水平回落使得记忆成绩下降;相反,低价值项目回忆成绩随价值-项目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上升,间隔2s时,低价值项目回忆成绩显著高于无间隔条件,说明低价值线索对其匹配项目的负启动效应随间隔时间增长也被削弱,抑制作用减退使得记忆成绩上升。上述成绩变化同SI随价值-项目间隔的变化趋势一致,是SI变化在记忆成绩上的体现。
根据实验1,价值-项目无间隔和间隔1s且项目呈现1.5s条件下被试存在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 (SI>0)。实验2中在这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延长项目呈现时间至4.5s。以此来探讨项目呈现时间的延长,是否会使个体的学习时间压力下降,选择性记忆高价值项目的需求减弱。
3 实验2 延长的项目呈现时间是否对价值导向元记忆 (SI)有影响?
3.1 方法
3.1.1 被试
本科生41人 (女22名,男19名,年龄范围18~24岁,M=20.74,SD=1.63)。其他条件同实验1。
3.1.2 仪器与材料
同实验1。
3.1.3 实验设计
采用2×2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 (1)价值-项目间隔 (无、1s); (2)项目呈现时间(1.5s,4.5s)。因变量: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以SI为指标),自由回忆成绩 (平均每个词表成功回忆的项目个数)。其中,价值-项目间隔为被试间变量,价值呈现时间为被试内变量。
3.1.4 实验程序
实验程序同实验1,价值消失后立即或间隔1s呈现项目,项目呈现时长为1.5s或4.5s。
3.2 结果分析
3.2.1 选择性SI
对四种实验条件下的SI(见表3)分别与随机水平0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四种实验条件下的SI与0差异均显著。其中,价值-项目无间隔、项目呈现 1.5s条件下,t(19)=18.83,p<0.001;价值-项目无间隔、项目呈现4.5s条件下,t(19)=7.89,p<0.001;价值-项目间隔1s、项目呈现1.5s条件下,t(20)=7.51,p<0.001;价值-项目间隔1s、项目呈现4.5s条件下,t(20)= 9.37,p<0.001。上述结果说明,四种条件下被试均存在对高价值项目的策略性选择。
表3 不同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条件下的选择性SI(M±SD)
对选择性SI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呈现时间主效应显著,项目呈现4.5s的SI显著低于项目呈现1.5s的SI,F(1,39)= 6.43,p<0.05,η2=0.14;价值-项目间隔主效应显著,价值-项目无间隔条件下被试的SI显著高于价值-项目间隔1s条件,F(1,39)=4.91,p<0.05,η2=0.11;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1,39)=1.32,p=0.26,η2=0.03。结果表明,在两种价值-项目间隔条件下,当项目呈现时间从1.5s延长到4.5s时,被试的价值导向元记忆选择性水平均降低。
3.2.2 高价值 (9分~12分)项目回忆成绩
表4 不同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条件下高价值的回忆成绩 (M±SD)
对高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 (见表4)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呈现时间主效应显著,项目呈现4.5s时,被试对高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项目呈现1.5s的条件,F(1,39)= 42.07,p<0.001,η2=0.52;价值-项目间隔主效应显著,价值-项目无间隔条件下被试对高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价值-项目间隔1s条件,F(1,39)=6.91,p<0.05,η2=0.15;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1,39)=0.13,p=0.72,η2=0.00。结果表明,价值-项目间隔时间增长,无论在价值-项目无间隔或有1s间隔条件下,被试对高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都显著提高。
3.2.3 低价值 (1分~4分)项目回忆成绩
表5 不同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条件下低价值的回忆成绩 (M±SD)
对低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 (见表5)进行2×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呈现时间主效应显著,项目呈现4.5s时,被试对低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显著高于项目呈现1.5s的条件,F(1,39)= 42.14,p<0.001,η2=0.52;价值-项目间隔主效应不显著,F(1,39)=0.03,p=0.86,η2=0.00。二者交互作用不显著,F(1,39)=3.48,p=0.07,η2= 0.08。结果表明,价值-项目间隔时间增长,无论在价值-项目无间隔或有1s间隔条件下,被试对低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都显著提高。
实验2结果表明,随着项目呈现时间的增长,被试的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 (SI)显著降低,说明随着呈现时间的增长,被试的学习压力下降,对高价值项目策略选择水平降低。但无论高价值还是低价值项目,回忆成绩都显著提高。说明当项目呈现时间足够长时,会出现价值导向元记忆的选择性SI和记忆成绩的变化趋势相分离的现象。
4 讨论
4.1 对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指数SI受价值-项目间隔时间的影响
价值优先呈现对重要项目记忆和保持的促进作用类似于启动效应。启动效应的大小依赖于启动刺激和被启动靶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当间隔时间在启动刺激所引发的注意定向过程期间内,被启动的靶刺激才会得到易化加工。但当间隔时间超过了注意转换的持续期时,易化作用便不能发生,甚至会因为在注意加工后出现的返回抑制效应而导致启动效应下降 (Scharlau,Ansorge,&Horstmann,2006)。
实验1中,价值优先呈现起到了引导被试注意的作用。但随着价值-项目间隔时间增加,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记忆水平 (SI)逐渐下降,这与启动间隔时间的长短影响启动效应大小的已有研究结论一致。例如,刘希平 (1998)发现,在间隔1s时只可检测到轻微的启动效应。本研究中,价值-项目的间隔1s时,价值优先呈现带来的启动效应还存在,同先前研究一致;而间隔达2s时,价值优先带来的启动效应才显著被削弱。因此,在选择性记忆任务中给个体呈现价值信息后,需要立即或在1s左右呈现记忆项目,才能有助于价值信息对记忆的启动。
4.2 高低价值线索的正、负启动作用随价值-项目间隔增长而减弱
高价值线索优先呈现,对高价值项目记忆和保持的促进作用类似于正启动效应。先行的价值判断不仅让被试对高价值项目的注意激活水平迅速提升,同时抑制注意对其他项目 (如低价值信息)的加工 (Castel,2007),以防止在低价值信息上消耗过多认知资源,类似于负启动效应。当启动间隔超过注意转换持续期时,抑制作用同样被削弱,可能导致低价值项目在价值-项目长时间间隔条件下回忆成绩升高。
本研究实验1中,当间隔2s时,低价值项目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无间隔和1s间隔条件,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刘希平,1998)。说明增长的价值-项目间隔减弱了负启动效应;高价值项目无间隔条件下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间隔2s时,说明高价值线索的正启动作用也是随项目-价值间隔增加而减弱的。
4.3 项目呈现时间影响价值对项目记忆的选择性
本研究实验2通过操纵项目呈现时间,来考察其对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的影响。发现,当项目呈现时间延长3倍 (由1.5s到4.5s)后,实验1中存在价值导向元记忆的两个价值-项目间隔条件 (无间隔、间隔1s)的SI值均显著降低,高价值项目的选择性加工优势下降,但是并未消失。说明随着项目呈现时间增加,学习时间宽松,学习压力减小,被试参考价值来进行选择性加工的需求降低。这一结果同前人对学习时间压力与元记忆调控过程关系的研究一致 (Metcalfe&Kornell,2003;刘希平,方格,杨小冬,2004),即随着学习时间压力的减小,通过元记忆进行策略性自我调节学习的强度降低。
4.4 项目呈现时间增加会出现价值导向元记忆和记忆的分离
本文原假设认为:SI的下降是高价值项目学习成绩降低或低价值项目学习成绩升高的原因。但实验2结果发现,项目呈现时间增长 (4.5s)时,SI降低,可是被试在高价值和低价值项目上的回忆成绩却都提高了,该结果与先前假设不一致。说明项目呈现时间的延长对SI和记忆成绩的影响并不同步,出现了元记忆和记忆分离的现象。这种分离现象同 ERP研究中的发现一致 (Skavhaug, Wilding,&Donaldson,2013)。
高低价值项目记忆成绩提高的原因为:项目呈现时间的延长,使得被试获得的学习时间增长、认知资源充沛,因此在各价值项目上都会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导致高、低价值项目的回忆量均显著提升。但是,增长的项目呈现时间,使得被试进行策略性选择学习高分项目的需求降低,进而导致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 (SI)下降。
5 结论
价值-项目间隔和项目呈现时间均对价值导向元记忆 (SI)有影响:随着价值-项目间隔时间的增长,价值导向元记忆 (SI)水平降低,间隔2s时高价值的选择性加工优势消失;项目呈现时间延长时,高、低价值项目的回忆成绩升高,但价值导向元记忆水平下降,价值导向记忆和元记忆出现分离。
陈文瑛.(2008).英汉塑料工业词汇 (第三版).轻工业出版社.
刘希平.(1998).任务难度预见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4),17-21.
刘希平,方格,杨小冬.(2004).国外有关学习时间分配决策能力的研究概述.心理科学进展,12(4),524-535.
姜英杰.(2016).价值导向元记忆:记忆的选择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严燕,姜英杰,杨玲.(2013).价值导向元记忆中价值顺序效应初探.心理学报,(10),1094-1103.
Ariel,R.,Dunlosky,J.,& Bailey,H.(2009).Agenda-Based Regulation of Study-Time Allocation:When Agendas Override Item-Based Monitoring.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 General,138(3),432-447.
Castel,A.D.(2007).The adaptive and strategic use of memory by older adults:Evaluative processing and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48(12),225-270.
Castel,A.D.,Farb,N.A.S.,&Craik,F.I.M.(2007).Memory for general and specific value information in younger and olderadults:Measuring the limits of strategic control.Memory& Cognition,35(4),689-700.
Castel,A.D.,Benjamin,A.S.,Craik,F.I.M.,&Watkins,M.J. (2002).The effects of aging on selectivity and control in short-term recall.Memory and Cognition,30(7),1078-1085.
Castel,A.D.,Lee,S.S.,Humphreys,K.L.,&Moore,A.(2011). Memory capacity, selective control, and value-directed remembering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Neuropsychology,25,15-24.
Dunlosky,J.,&Thiede,K.W.(2004).Causes and constraints of the shift-to-easier-materials effect in the control of study. Memory and Cognition,32(5),779-788.
Kornell,N.,&Metcalfe,J.(2006).Study efficacy and the region of proximal learning framewor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32(3),609-622.
Metcalfe,Janet,&Kornell,Nate.(2003).The dynamics of learning and allocation of study time to a region of proximal learn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132(4),530-547.
Scharlau,I.,Ansorge,U.,& Horstmann,G.(2006).Latency facilitation in temporal-order judgments:Time course of facilitation as a function of judgment type.Acta Psychologica, 122(2),129-159.
Skavhaug,I.M.,Wilding,E.L.,& Donaldson,D.I.(2013). Immediate judgments of learning predict subsequent recollection: Evidence from event-related potential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Cognition,39(1),159-166.
Soderstrom,N.C.,& McCabe,D.P.(2011).The Interplay Between Valueand RelatednessasBasesforMetacognit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Evidence for Agenda-Based Monitoring. 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37(5),1236-1242.
The Influence of Value-Item Interval and Item Presentation Duration on Value-Directed Metamemory
Jiang Yingjie1,Yu Yang1,Yan Yan2
(1 School of Psychology,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2 School of Management,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
In the present study,two experiments with selective task paradigm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value-item interval and item presentation duration on the effect of value-directed metamemory. Experiment 1 explored whether different value-item intervals(0s,1s,and 2s)would affect selectivity index(SI) and memory performance.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directed metamemory was still existed on 1s interval condition but disappeared on 2s interval condition.Experiment 2 inspected whether the item presentation duration would influence the value-directed metamemory further.Two conditions with value-directed selectivity from Experiment 1 were used with expanded longer item presentation duration(4.5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s descend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two conditions.However,the memory performance of high-value items and lowvalue items both increased with the item presentation duration increasing,which showed a separation phenomenon between metamemory and memory.In conclusion,value-directed metamemory is affected by both value-item interval and item presentation duration.
value-directed metamemory,selective memory,memory decision,metamemory,memory.
B842
2016-2-29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 (BBA150047),教育部第50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和吉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吉教科合字2014B047号)。
姜英杰,E-mail:jiangyj993@ne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