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2017-01-14宁晓艳周旸黄鑫阎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3期
关键词:卡韦干扰素抗病毒

宁晓艳 周旸 黄鑫 阎飞

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宁晓艳 周旸 黄鑫 阎飞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恩替卡韦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方案进行治疗, 治疗48周后,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及治疗后肝功能复常情况、HBV-DNA转阴情况, 比较两组治疗后12、24、48周时的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V-DNA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9例患者肝功能复常, 复常率为46.34%;有21例患者HBV-DNA转阴, 转阴率为51.22%;研究组有30例患者肝功能复常, 复常率为73.17%, 有36例患者HBV-DNA转阴, 转阴率为87.80%;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2、24、48周时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方案, 可有效促使HBV-DNA转阴, 并能改善其肝功能水平, 值得借鉴。

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恩替卡韦;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率;免疫清除期;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以抗病毒治疗作为本病分期治疗关键。现阶段, 干扰素、恩替卡韦等均为常用抗病毒药物, 并获得明显治疗效果, 但上述两种药物单一应用时疗效不佳, 并能产生一定不良反应, 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因相关报道鲜见, 需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本研究就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本科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2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1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45.94±3.25)岁。观察组中男22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38.91±3.2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1], 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6个月内有过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史者、其他系统严重症者,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 对照组采用单独恩替卡韦方案进行治疗, 口服恩替卡韦(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00129, 规格:0.5 mg×7片)0.5 mg/次,1次/d。研究组应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方案进行治疗, 取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S20010043, 规格:500万IU/支)治疗,5 MU/次, 初始阶段1次/d, 持续4周后, 改为隔日给药1次。两组患者均坚持治疗4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定量及治疗后两组的肝功能复常情况、HBV-DNA转阴情况;HBV-DNA定量采取荧光定量PCR法予以检测,HBV-DNA定量值<log10 copies/ml为转阴, 反之为阳性[2]。比较两组治疗后12、24、48周时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的HBV-DNA定量比较 对照组治疗前HBV-DNA定量为(6.59±1.35)log10 copies/ml, 治疗后为(1.81±|0.98)log10 copies/ml;研究组治疗前HBV-DNA定量为(6.59±1.35)log10 copies/ml, 治疗后为(0.91±0.15)log10 copies/ml;治疗前两组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V-DNA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3,P<0.05)。

2.2 两组治疗后肝功能复常情况及HBV-DNA转阴情况比较 对照组有19例患者肝功能复常, 复常率为46.34%;有21例患者HBV-DNA转阴, 转阴率为51.22%;研究组有30例患者肝功能复常, 复常率为73.17%, 有36例患者HBV-DNA转阴, 转阴率为87.80%;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6、12.947,P<0.05)。

2.3 两组治疗后12、24、48周时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情况比较 研究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12周时分别为26.83%(11例)、24.39%(10例)、26.83%(11例); 24周时分别为29.27%(12例)、26.83%(11例)、31.71%(13例);48周时分别为36.59%(15例)、34.15%(14例)、39.02%(16例);对照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12周时分别为9.76%(4例)、7.32%(3例)、7.32%(3例);24周时分别为12.20%(5例)、9.76%(4例)、12.20%(5例);48周时分别为17.07%(7例)、12.20%(5例)、17.07%(7例);研究组治疗后12、24、48周时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国内流行极广的一种病毒性病症, 主要是因乙型肝炎病毒所致, 可致肝脏产生炎症性病变, 严重者可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 对患者生理健康形成严重威胁[3]。乙型肝炎无固定流行时期, 可发生于任意季节, 而我国作为乙型肝炎大国, 据统计国内乙型肝炎的病毒携带者人数超过1亿人, 而慢性乙型肝炎病例数量约占25%, 慢性乙型肝炎病例中有14.29%患者可进展成肝硬化, 3%患者会进展至肝癌[4,5]。慢性乙型肝炎指的是个体乙型肝炎病毒检验显示为阳性, 患病时间>6个月, 其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免疫功能较低、婴幼儿感染病毒等, 以乏力、恶心、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可严重干扰患者日常生活, 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6, 7]。

现阶段, 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有效抑制人体内肝炎病毒增殖, 而抗病毒药物治疗为本病常规治疗手段[8]。其中, 抗α-干扰素对于HBV-DNA复制具有明显的抑制性作用, 能够减少机体内病毒蛋白表达;恩替卡韦则对于逆转录HBV-DNA聚合酶的活性有强效抑制性作用, 可终止HBV复制, 经口服即可被患者全部吸收, 用药简单、有效[9,10]。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清除期, 其免疫系统对于HBV具有识别、清除作用, 此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可取得最佳抗病毒治疗效果, 以促使患者免疫系统、抗病毒药物配合, 从而改善治疗效果[11,12]。

在本次研究中, 选取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分别采用单一恩替卡韦治疗和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HBV-DNA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BV-DNA定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9例患者肝功能复常, 复常率为46.34%;有21例患者HBV-DNA转阴, 转阴率为51.22%;研究组有30例患者肝功能复常, 复常率为73.17%, 有36例患者HBV-DNA转阴, 转阴率为87.80%;研究组患者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12周时分别为26.83%(11例)、24.39%(10例)、26.83%(11例);24周时分别为29.27%(12例)、26.83%(11例)、31.71%(13例);48周时分别为36.59%(15例)、34.15%(14例)、39.02%(16例);对照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12周时分别为9.76%(4例)、7.32%(3例)、7.32%(3例);24周时分别为12.20%(5例)、9.76%(4例)、12.20%(5例);48周时分别为17.07%(7例)、12.20%(5例)、17.07%(7例);研究组治疗后12、24、48周时的HBV-DNA、HBeAg、HBs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恩替卡韦单独应用与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方案用于不同时期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均有一定疗效;且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方案的治疗效果均优于恩替卡韦单独应用患者。同时, 本组患者应用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后的肝功能复常率、HBV-DNA转阴率, 均高于单一恩替卡韦,可见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方案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性质方面有突出功效。

综上所述,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黄金治疗时期是免疫清除期, 其中以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方案的使用效果最佳。

[1] 肖灿辉, 梁赢, 黄飞飞, 等. 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对慢乙肝患者IL-32表达水平的影响.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4,28(2):87-89.

[2] 周伟, 高庆伟, 韩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后停药临床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9(23):14-16.

[3] 郑仕君, 肖飞霞, 张吉宏, 等.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2b 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17):3895-3897.

[4] 张志敏, 季宝玉, 李琳. 恩替卡韦联合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39(5):621-623.

[5] 朱琼香, 李小丹, 秦永照, 等.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重庆医学, 2015(35):5021-5023.

[6] 张静, 李杰玉. 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3):91-92.

[7] 马玉秀.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吉林医学, 2013, 34(3):476-477.

[8] 李媚, 唐保东, 杨琛, 等. 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Meta分析.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6):583-587.[9] 王秀英, 王艳铭, 于萍, 等. 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 2015(12):111-112.

[10] 金丽华, 吴广德. 恩替卡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3):443-444.

[11] 李丽, 傅涓涓, 王霞, 等.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24周应答不佳的患者序贯恩替卡韦48周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7):9430-9431.

[12] 田豫萍. 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21):22-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63

11603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

2017-10-09]

猜你喜欢

卡韦干扰素抗病毒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干扰素 你了解吗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