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2017-01-14叶贡文
叶贡文
(广西柳江县进德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5106)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叶贡文
(广西柳江县进德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45106)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或在游离于血浆中而引起的猪热性、溶血和散发性传染病。2016年7月在柳江县一养猪场内仔猪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该疫情确诊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综合预防;措施
1 发病情况
该养殖场于2016年7月中旬从外地引进仔猪67头,购入后与原有的32头生猪混群饲养,7月20日户主对新引入的生猪进行阉割,阉割后有8头仔猪出现食欲下降,发烧,皮肤出现红色,咳嗽、喘息、逐渐消瘦,病发后户主曾用安乃近及青霉素钾进行治疗,用药后病情没有好转现象,反正病情逐渐加剧,至笔者接诊时已有12头仔猪死亡,全群出现发病状态。
2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2.1 流行病学
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出现在气候温暖的夏秋季,特别是在雨季之后高发,且在某个区域内大面积流行。各种日龄的猪都会得病。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4种,一是公母猪在配种时互相传播;二是胎盘感染垂直传染;三是通过蚊蝇、血虱等寄生于体表的吸血动物来传播;四是通过血液污染的手术器械、针头等传播。
2.2 临床症状
7~10日龄的病猪体温升高,临床症状包括:(1)粪便腥臭、黏稠,呈黄色或者深黄色,且病猪具有明显的腹泻、发抖、四肢抽搐现象;(2)病猪出现黄疸或贫血现象,眼结膜皮肤变黄或苍白;(3)10~90%的病猪死亡,且有部分仔猪在濒临死亡之前出现划地或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4)病猪的体温会在短时间内升高到40.5~42.5℃,且扎堆嗜睡,精神萎靡,部分病猪皮肤出现浅紫红色、土黄色等色,甚至还出现皮肤苍白现象。(5)绝大多数病猪的眼睛出现结膜发炎现象,甚至还有一部分病猪无法睁开眼睛,还有一些病猪腹部、后肢内侧都出现血斑。(6)少数猪在发病半月之后出现急性死亡,且伴随着胃出血、口腔出血。
3 实验室诊断
3.1 新鲜血液检查
采集1滴抗凝血(或耳静脉血)放置于载玻片上,并且加上适量生理盐水进行混匀,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可见虫体呈现出颗粒状、球形、杆状或逗点形。单个附红体的运动性较强,可向左、向右、向后、向前做扭转运动及翻滚运动。
3.2 血片染色检查
选择抗凝血(或耳静脉血)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量杆状紫红色虫体、椭圆形紫红色虫体、圆形紫红色虫体出现在红细胞表面,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做好猪附红细胞体病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让养殖户和广大人民群众广泛了解猪附红细胞体病是可以预防控制的一种常见疾病,养殖者平时要注意提高生猪抗病能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给养殖户提供相关国内疫情信息,最新的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正确引导群众的社会舆论。
4.2 合理养护
在治疗过程中要及时为病猪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青绿饲料及易消化的饲料。若病猪每餐饮水不足,对病猪利用饲料、消化饲料造成影响,对其采食造成阻碍,不利于病情恢复。
4.3 药物预防
对易感猪群(但还未染病)开展预防性用药措施,可给生猪肌肉注射5mg/kg血虫净预防剂,或者将100~200g/t阿散酸拌入到饲料中。
4.4 药物治疗
贝尼尔按照5~7mg/kg分不同的点深部肌肉注射,对病情严重的猪可在48h后在重复一次用药。或用10ml的0.9生理盐水稀释后,兑10%葡萄糖100~300ml, 加入25mg维生素 C2~4ml静脉注射;黄色素按体重3mg/kg的量剂静脉注射;土霉素或四环素等药物按20~30mg/kg的量剂肌肉注射,如临床效果显著可连续用药5d,在猪发生严重应急时考虑给猪群注射土霉素做预防性保健,减少该类疾病的暴发。对于断奶仔猪和发生慢性感染的猪可考虑在饲料中右旋糖酐铁200mg或肌注复合维生素B+肌苷+维生素B12,以提升猪体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