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安县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2017-01-14余中来童健全王新明方广生方小友聂田娜

中国蚕业 2017年2期
关键词:淳安县蚕农蚕茧

余中来 童健全 王新明 方广生 方小友 聂田娜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311700)

淳安县蚕桑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余中来 童健全 王新明 方广生 方小友 聂田娜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311700)

通过对淳安县蚕桑产业现状的分析,认为目前淳安县蚕桑产业面临着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优势下降;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产业链长,蚕农利益保障难;家蚕品种更新慢,机械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统一思想保产业、多元开发提效益、强化服务促发展、节本增效提效率、加大扶持促转型、强化保险降风险、强化合作促更新等发展建议,以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蚕桑产业;优质茧基地;综合利用;桑旅融合;复合经营;十天养蚕法;养蚕保险

淳安县种桑养蚕已有1 500多年的历史[1],但真正快速发展是在2003年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工程之后,淳安县的蚕桑产业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8年淳安县的蚕茧产量达到8 778 t[2],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但是,随后由于受其他产业的竞争、劳动力就业门路增多、蚕桑比较效益不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淳安县的蚕桑产业呈现持续下滑的态势。2016年淳安县有21个乡镇224个村1.01万户农户养蚕,饲养蚕种6.77万盒,蚕茧产量仅2 647 t[3],蚕茧产量仅为最高峰年份2008年的30.15%。虽然近几年来淳安县蚕茧产量持续下滑,但由于蚕桑产业仍然是淳安县纯农收入的重要来源,仍然是淳安县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淳安县的蚕茧质量还能持续保持稳定,蚕茧产量仍然名列浙江省前3位[4]。因此,应当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正面宣传引导,把蚕桑产业作为淳安县富民强县的主要产业来培育,以进一步推进淳安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1 面临的问题

1.1 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优势下降

因蚕桑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商品率高、当年种桑当年收益的优势[2],淳安县一直将其作为“短、平、快”的产业加以重点发展。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劳动力就业门路增多,蚕桑生产所存在的劳动力成本高、风险大、机械化水平低等“短板”日渐凸显,蚕桑产业比较效益日趋下降,优势逐渐丧失。据方广生等[4]调查,2011年至2015年淳安县蚕桑样本户5年平均每个人工的纯收入仅为95.2元。尽管蚕桑每667 m2土地产值比粮食作物高,但是粮食生产有政策性补贴,而且粮食生产基本上可以实现“机器换人”的机械化、规模化生产,单位面积消耗的劳动量少、劳动强度小、劳动力成本较低,造成蚕桑产业优势逐年下降。

1.2 养蚕劳动力老龄化蚕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蚕桑产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用工量和手工操作多,而且用工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间歇性、年度用工总量不足半年等特点,致使农村劳动力从蚕桑产业转移出来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产业[5]。蚕桑产业成了农村老年人的主业、年轻人不屑一顾的夕阳产业,不可避免地造成蚕桑从业人员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养蚕规模的扩大、养蚕技术的提高,蚕桑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1.3 产业链长蚕农利益保障难

蚕桑产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茧丝绸加工业和商贸行业,产业链长,利益环节多,整个茧丝绸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蚕茧的价格走向,对蚕农的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建立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蚕茧经营管理体制,但由于蚕茧没有终端定价权,茧丝价格利益返还的机制也不完善,蚕农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影响到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及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5]。

1.4 家蚕品种更新慢机械化程度低

蚕桑产业科技研发进展缓慢,新品种、新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较少,造成家蚕品种更新慢、养蚕机械化水平低。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菁松×皓月、秋丰×白玉成为浙江省的主要推广家蚕品种,这2个家蚕品种在浙江省推广时间至今己长达20年以上,但目前仍是浙江省的主要推广应用家蚕品种,在浙江省的推广量仍占绝对优势[6],处于主导品种的地位;蚕桑产业新型机械设施设备少,机械化应用率低[7],明显落后于茶叶、水稻、蔬菜等产业。

2 发展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建议

2.1 统一思想保产业

淳安县蚕桑生产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对蚕桑产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一是要认识到蚕桑产业是经济林中生态效益最好、生态林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千岛湖绿水青山的养护起到了其他农业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二是要认识到淳安县蚕桑产业对纯农经济的增收作用目前仍无法替代,而且淳安县目前还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之一,今后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三是要认识到淳安县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生产的蚕茧对高端丝绸加工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淳安县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可以与高端丝绸加工企业开展强强联合,发展高端丝绸产品加工,推动淳安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2.2 多元开发提效益

据我们调查,每年11月养蚕结束至次年4月为利用桑园空闲期间,结合桑园翻耕、培管进行桑园套种蔬菜,每667 m2桑园可额外增收400元以上[8],经济效益明显。因此,淳安县蚕桑生产部门要加强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引导淳安县蚕桑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提高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在巩固提高蚕茧主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基础上,依托千岛湖5 A级国家风景旅游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果桑采摘游,走桑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促进蚕桑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注重开发果桑饮品、利用桑枝条生产食(药)用菌,创建蚕桑文化产业园及蚕桑生态特色农家乐等;实行桑园套种蔬菜、桑园养鸡(鸭、鹅)等复合经营模式,提高单位面积桑园利用率和蚕桑综合经济效益。

2.3 强化服务促发展

在强化服务方面,要多为蚕农提供服务。一是要继续完善农民短信平台,在原先覆盖6 000户的基础上[5]提高至10 000户以上,利用免费短信将蚕桑产业的信息、技术等要点快捷地传递给蚕农,切实做好产业信息传送和实用技术服务工作;二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优良蚕桑新品种、蚕桑新设备、优质高效新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蚕沙无害化处理、家蚕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上蔟营茧等符合淳安县实际的实用技术;三是要做好蚕用物资供应工作,在蚕桑重点产区设立放心蚕药店,为蚕农提供质优价廉的蚕用物资,继续为蚕农做好蚕用物资的预借、桑树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组织实施等工作;四是要帮助蚕桑重点户做好搭建简易蚕室用地的规划和审批协调工作,最好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造临时养蚕场所,然后租赁给农户养蚕,这样既解决了养蚕场所短缺的问题,又符合政府对建设“无违建县”的要求,更有利于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达到多赢的目的。

2.4 节本增效提效率

要积极推广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实现节本增效,提高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省力化养蚕是既要减少劳动时间、又要降低劳动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养蚕劳动力普遍紧缺的情况下,保持蚕桑生产规模不减、生产总量不降。目前淳安县要重点推广“十天养蚕法”新技术模式,以降低蚕桑产业成本,提高小蚕饲养水平及蚕茧质量和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大蚕期特别是5龄蚕期要大力推广地面育技术,以减少除沙时间、提高喂桑效率,确保大蚕良桑饱食,增产蚕茧、提高蚕茧质量和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熟蚕上蔟要大力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减少捉熟蚕的劳动时间、缓和上蔟时劳动力紧张的局面,切实做到适熟上蔟,防止过老上蔟而造成次下茧增多,影响蚕茧质量和养蚕的经济效益。

2.5 加大扶持促转型

在蚕桑产业扶持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蚕桑产业列入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范畴,享受生态林补偿的优惠政策,把蚕桑产业作为“秀水富民”的重点产业来抓,以推动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大对蚕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主要是加强对蚕桑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桑园防旱防涝的水利排灌设施建设、蚕桑家庭农场建设的扶持,促进蚕桑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要建立蚕桑产业风险基金,建好“蓄水池”,防止蚕茧收购价格大起大落,降低蚕茧生产的市场风险,保证蚕农收入稳定。

2.6 强化保险降风险

蚕桑生产自然风险较大,必须强化养蚕政策性保险。淳安县2013年起就实施了养蚕政策性保险,具体方法是保险金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分别出资30%,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出资10%组成,蚕农不用自己掏钱即可享受养蚕保险。2014—2016年通过实行养蚕保险,大大减少了蚕农因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2],给蚕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因此,今后要继续加强蚕桑政策性保险,不断完善政策性养蚕保险条款,切实解除蚕农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蚕农种桑养蚕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淳安县蚕桑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2.7 强化合作促更新

据家蚕种质资源调查研究显示,全国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多丝量春用品种菁松、皓月的某些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提出需要加强品种系统改良和种性保持等工作[9]。一个家蚕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一段时间后,品种性状势必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退化而不再具有品种的优越性,需要有性状表现更优的新品种将其替代。因此,建议淳安县在家蚕品种更新换代方面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争取产业政策的扶持。要争取行政管理的支持和政府资金的扶持,有了政府行政管理的支持和资金的扶持,家蚕品种更新换代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二是加强科研与技术推广部门的联动。科研成果只有在生产中得到有效转化才能真正成为生产发展的要素和动力。家蚕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属于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生产离不开科研,科研应为生产服务,科研机构应与技术推广部门联动,切实建立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利益关系。科研部门根据生产实际培育出新的家蚕品种,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将科研部门的新成果迅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让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只有这样,家蚕品种的更新换代才能及时顺利地进行。

[1]淳安县茧丝绸编辑委员会.淳安县茧丝绸志[M].淳安:浙江印刷集团淳安新华印务有限公司,2005:1-12.

[2]方广生,柯红成,郑爱华,等.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蚕业,2014,35(3):57-59.

[3]淳安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淳安年鉴[M].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162-163.

[4]方广生.淳安县蚕桑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J].中国蚕业,2016,37(3):51-54.

[5]余文海,占一熙,王新明.淳安蚕桑产业的问题与对策[J].新农村,2016(5):11-12.

[6]周金钱.浙江省蚕品种的推广及对蚕茧质量的影响[J].丝绸,2010(10):26-29.

[7]胡祚忠,吴建梅,张剑飞,等.我国蚕桑生产机械设备的研究概况[J].蚕业科学,2010,36(6):998-1 003.

[8]余成武,余晓萍,方广生,等.淳安县农场式工厂化养蚕初见成效[J].中国蚕业,2016,37(1):69-70.

[9]匡英秋,卢卫芳.江西省家蚕新品种引进评价与推广应用刍议[J].蚕桑茶叶通讯,2002(4):25-27.

[S88-9]

C

1007-0982(2017)02-0036-03

10.16839/j.cnki.zgcy.2017.02.007

2017-01-16;接受日期:2017-03-18

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编号2011R50028)。

信息:余中来(1971—),男,浙江淳安,本科。Tel:0571-64827656,E-mail:caybm@163.com

猜你喜欢

淳安县蚕农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浙江淳安县一带土壤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躲雨
浙江淳安县石林镇:运动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卖蚕茧
浙江省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科学引领 生态第一 淳安县持之以恒保护青山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