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治疗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研究概况

2017-01-14廖人燕

中医外治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曲池顽固性皮肤病

廖人燕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文献综述·

穴位埋线治疗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研究概况

廖人燕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雅安 625000)

顽固性皮肤病一直是医学界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穴位埋线治疗此类疾病具有操作简便、患者依从性较好、疗效尚佳等优势,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穴位埋线对黄褐斑、白癜风、湿疹、慢性荨麻疹、痤疮、脱发等常见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概况、作用机制及操作与注意进行了概述,以供研究者借鉴。

顽固性皮肤病;穴位埋线;研究概况

顽固性皮肤病为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疗效欠佳的一类疾病,临床中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湿疹、慢性荨麻疹、痤疮、脱发、银屑病、神经性皮炎等[1~3]。对此类疾病目前常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其效果和预防复发方面都不太理想,有时患者还需要长期坚持用药,给生活带来一定困扰,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穴位埋线是在针灸理论指导下,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入腧穴内,利用线对腧穴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外治法。近年来穴位埋线在对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4],现概述如下。

1 穴位埋线对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概况

1.1 穴位埋线对黄褐斑、白癜风等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的治疗

王光安等[5]将10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配合推拿组(先对患者进行捏脊、摩腹,然后选取肺俞、肝俞、肾俞、胃俞四穴为主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内服维生素E、C。治疗过程中停止使用一切护肤产品和美容活动,并停用其他相关治疗,1次/月,治疗4次后,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胡静等[6]对30例白癜风患者采用足驷马穴埋线治疗,1次/周,双侧下肢交替治疗,治疗15次观察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 %,故认为足驷马穴埋线治疗白癜风简单、易行、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1.2 穴位埋线对湿疹、慢性荨麻疹等超敏反应性皮肤病的治疗

栾汝峰等[7]对90例慢性湿疹患者辨证论治,分别对湿热型患者(取足三里、水分、曲池、中极、血海),脾虚夹湿热型患者(取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脾俞、阴陵泉)穴位埋线治疗,配合中药口服及外敷,对于瘙痒剧烈者加用耳轮割治法,1个疗程后治愈34例,显效3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97.78 %。

刘俐伶等[8]对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第1组:曲池、血海、足三里;第2组:肺俞、膈俞、脾俞、大肠俞。先埋线第1组穴位,1周后再埋线第2组穴位,每组穴位在2周后重复1次),治疗8周后,症状积分和血清总IgE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全部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程孝顶等[9]对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穴位埋线治疗(取穴:主穴为足三里、肺俞、三阴交;风寒证配大椎、关元;湿热证配上巨虚、中脘;血热症配曲池、合谷;血瘀证配血海、膈俞),1次/15 d,与另56例患者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双侧曲池、足三里交替,隔日1次)治疗对照,连续治疗45 d,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比较无差异,治疗结束后90 d随访,穴位埋线疗效更持久且复发率低。

1.3 穴位埋线对痤疮、脱发等皮肤附属器疾病的治疗

龚秀杭[10]对50例痤疮患者采用穴位埋线(曲池、肺俞,1次/2周),联合自体血穴位注射疗法(抽取肘静脉血,注射入足三里,1次/周)治疗;与另50例患者服用克拉霉素和丹参酮片对照。治疗6周后,前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高建英等[11]将84例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口服)与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埋线选取双侧的肾关、明黄、足三里;气海与关元区艾盒灸;皮损处用梅花针以中度刺激叩刺放血),每组42例,两组患者平素都用生姜水洗头。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睾酮(T)及T/E2均低于对照组,E2高于对照组。周秀莲等[12]对30例斑秃患者予穴位埋线治疗(取阿是穴加二组穴位交替:①膏肓、肝俞、脾俞、肾俞、曲池;②百会、肺俞、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另30例患者口服烟酸、维生素B、养血生发胶囊。2个疗程后,穴位埋线治疗斑秃比药物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1.4 穴位埋线对其他顽固性皮肤病的疗效

王乖娟等[13]对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穴位埋线(方法:选择脊椎旁开3寸,自第7颈椎至第2骶椎分为5等份,两侧共10个埋线点,相当于大杼、心俞、胆俞、肾俞、膀胱俞等穴位,30°角斜刺入皮肤达肌层埋线,足三里、曲池做直刺埋线)。1次/20 d,共治疗3次,总有效率80.00 %。所有患者PASI评分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甘海球等[14]将82例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穴位埋线治疗(取阿是穴、大椎,对于病发腰以上及上肢患者加双侧曲池,对于病发腰以下或下肢患者加双侧血海);对照组予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外用。连续治疗120 d,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瘙痒评分及皮损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 穴位埋线对顽固性皮肤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发病机理复杂,初步研究认为,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内分泌、遗传、精神等多种因素有关;其病因繁多,难以预防,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临床疗效一般较差,且复发率高,有时甚至出现病情无法控制的现象。临床资料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在有效率和复发率上均较其他疗法有较明显进步[15]。

穴位埋线是在穴位留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埋线的整个过程中,融合针刺疗法、穴位封闭疗法、刺血疗法、组织疗法、割治疗法等多种方法,把以上疗法的多种效应融为一体,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持久而柔和的刺激,从而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协调脏腑阴阳、补虚泻实而治疗疾病[16]。埋线疗法对人体的刺激强度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从埋线针刺入皮肤至埋线结束,再到所埋线被慢慢吸收,这是一个对机体刺激从强至弱的过程。初期刺激强,可克服阴阳偏亢,损其有余;后期刺激弱,又可以激发正气,补其不足;刚柔相济,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17]。腧穴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于局部可以改善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或脱失;也可以避免皮脂分泌过多而油腻或过少而干燥,促使面部向最理想的中性皮肤发展。

现代医学也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循环系统、感觉器等方面探讨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18]。在埋线过程中机体内部的一些微观组织结构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埋线疗法在针刺过程中提插捻转产生的针感传给相应的神经,能对穴位、神经以及整个中枢产生一种综合作用,调节人体神经系统,治疗与神经精神因素相关的疾病,如白癜风、神经性皮炎、脱发等;还可让组织器官活动加强,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快,使局部新陈代谢增强,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调节人体内分泌,治疗与之相关的痤疮、黄褐斑等疾病;埋藏线作为一种异种蛋白,在体内软化、分解、吸收,可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治疗与之相关的慢性荨麻疹、湿疹等疾病。综上所述,埋线疗法是对内分泌、免疫、神经以及整个机体产生一种综合作用,从而来治疗这些病因病机不明的顽固性皮肤病。此外,埋线对穴位产生的刺激可长达20 d 或更长[19],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并且治疗间隔时间长,便于患者坚持接受治疗,用于慢性顽固性皮肤病更能体现其优势。

3 穴位埋线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方法是注入埋线法,即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选定穴位,严格消毒,根据穴位可刺深度将所埋线剪成适当长度,放入针尖缺口内;押手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刺手持针刺入到所需深度,根据患者病证施以一定的补泻手法,让施术部位得气(酸、胀、麻感等),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线埋植在穴位内;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15 s~30 s以防出血,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 d~5 d[20]。该方法操作简便,施术者易于掌握;创伤较小,不良反应少,每次治疗间隔时间长,患者无须频繁去往医院治疗;同时穴位埋线还可辅助或替代药物治疗,减轻药物副作用,满足现代人快节奏、高质量的生活要求,患者易接受,依从性好[21]。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穴位埋线注意事项总结如下[22]:①必须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要避免伤及内脏、脊髓、大血管和神经干。②术后1 d~5 d,由于损伤及线的刺激,埋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不需要处理;若反应重,渗液较多,可进行局部排脓、消毒、换药,直至愈合;若出现血肿先行冷敷止血,再行热敷消瘀;若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过敏反应,应该抗过敏治疗,严重者需切开取线。③埋线的频率可每1周~4周治疗1次,疗程为1次~5次,应按时治疗,巩固疗效。

4 结 语

埋线疗法必须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两大基本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腧穴,操作时要先审穴,找到患者针感最明显的穴位埋线,并配合适当的补泻手法,使患者得气,方可取得更佳疗效。虽然中医学历史悠久,但穴位埋线的发展历史尚短,它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在初级阶段,在操作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腧穴的选择,操作手法多样,刺激强弱不等,每次埋线的位置、深度有差异,给临床研究带来一定困难;并且它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因此为机理研究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今后应在穴位的选择(可选几组穴位替换埋线,避免产生穴位疲劳)、针具的选择(包括根据不同疾病、部位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粗细、长短的针具)、埋线材料(可将埋藏线浸泡于适宜的药物中制成药线进行埋藏[23])以及操作手法(包括传统手法或配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做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疗效;并借助现代医学新技术,从生理、病理、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分析其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的作用,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解决医疗难题,是穴位埋线疗法的发展方向。

[1] 欧阳卫权,谢 婷,范瑞强.禤国维运用补肾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3):456-458.

[2] 付红娟.浅谈中医辨证在顽固性皮肤病治疗中的重要性[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1):99.

[3] 欧阳飞,宋海祯,李树杰,等.黄莺运用化痰散结法治疗顽固性皮肤病经验[J].江西中医药,2012,43(3):21-22.

[4] 张选平,贾春生,王建岭,等.穴位埋线疗法的优势病种及应用规律[J].中国针灸,2012,32(10):947-951.

[5] 王光安,董 升.穴位埋线配合推拿治疗黄褐斑100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45-146.

[6] 胡 静,周 愚,赵中婧.足驷马穴微创埋线治疗白癜风3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6,48(4):173-174.

[7] 栾汝峰,尹拥军,刘 军,等.穴位埋线联合割治法及中药水丸治疗慢性湿疹90例[J].中医研究,2013,26(4):54-55.

[8] 刘俐伶,麻继臣,王宪灵,等.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对血清总IgE的影响及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5):297-299.

[9] 程孝顶,路永红,吴 波,等.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9):64-65.

[10] 龚秀杭.穴位埋线加自血穴位注射治疗难治性痤疮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3):200-201.

[11] 高建英,杨 阳,刘海金,等.埋线配合艾灸及放血疗法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4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0):55-57.

[12] 周秀莲,李卫东.穴位埋线治疗斑秃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97-398.

[13] 王乖娟,刘卫兵,张明昱,等.穴位埋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0):3358-3359.

[14] 甘海球,唐华峰,李洪双.穴位埋线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6,28(1):69-71.

[15] 徐三文.谈外治法中的穴位埋线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2001,11(5):38-39.

[16] 郭爱松.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89-91.

[17] 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18] 丁 慧.穴位埋线疗法在经络美容中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6):32-33.

[19] 赵燕坤.穴位埋线的作用机制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4):142-144.

[20] 关 玲,左 芳,宋 琪.穴位埋线技术标准化研究——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的制定说明[J].中国针灸,2009,25(9):401-405.

[21] 郭爱松.穴位埋线疗法研究近况[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7):89-90.

[22]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项目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1709.10-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0部分:穴位埋线[J].中国针灸,2009,29(5):405-406.

[23] 骆 军,唐 峰,姜兴鹏.隔蒜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10-11.

修回日期:2016-12-24

本文编辑:张慧芳

R751

A

1006-978X(2017)01-0046-03

廖人燕(1984-),女,2011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讲师,主治医师。现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任教兼临床。研究方向:皮肤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16-12-14

猜你喜欢

曲池顽固性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小穴位 大健康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