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圆环病毒病防治

2017-01-14徐晓燕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畜牧兽医站226571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圆环断奶猪场

徐晓燕(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畜牧兽医站 226571)

猪圆环病毒病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常见病,病毒最早发现于上世纪7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从PK-15猪肾传代细胞中分离获得,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后来欧洲、北美、澳洲、东亚等国家相继报道本病后,科学界开始展开大量研究,截至目前已经造成数亿美元的损失。下面就本病防治和大家交流。

1 病原简介

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圆形的小颗粒病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电镜下观察病毒呈正20面体对称,直径4~30nm,为目前发现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表面无囊膜,遗传物质为单链环状DNA,对血细胞无凝血作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1型和2型,1型感染未发现有明显的致病力,而2型致病力较强,两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免疫反应。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酸不耐碱,对高温有一定抵抗作用,70℃的热水中15min不失活,沸水中1min之内即可被杀死。

2 流行病学

猪圆环病毒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也曾广泛流行,随着政府对本病防控力度的加大,本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在一些地方流行。病原对猪具有较强的易感性,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可经鼻液、口腔分泌物、粪便、尿液等排出,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母猪怀孕期间感染病毒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给仔猪。4~6周龄是本病高发期,可能与仔猪刚断奶出现应激有关,也可能和断奶后母源抗体不能继续提供保护有关。发病率和病死率与猪场的管理水平关系很大,管理好的猪场死亡率一般在20%以下,而管理差的猪场能达到60%以上,当猪度过保育期进入育肥阶段后,发病率会逐渐降低。

3 致病机理

圆环病毒感染猪机体后能侵入猪体内的巨噬细胞,并对巨噬细胞活性形成干扰,巨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机体中主要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以固定细胞或游离细胞的形式对凋亡细胞、细胞残片、免疫复合物、机体异物及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噬菌,吞噬后通过启动自身酶机制将吞噬物分解消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受损炎性组织中,吞噬细胞有助于启动康复过程,尽早结束炎症反应。不幸的是,这种对机体有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却是圆环病毒主要入侵对象,通过改变或抑制细胞活性,使感染猪抵抗力严重下降,非常容易继发感染,直接引发多系统衰竭,绝大多数组织器官都受到影响。

4 临床症状

感染猪临床症状和感染日龄有关,断奶仔猪表现多系统衰竭综合症,育肥猪和成年猪表现皮炎肾病综合症,而母猪则表现繁殖障碍。

4.1 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仔猪断奶后一周之内是发病高峰期,表现剧烈腹泻,呼吸困难,咳嗽和贫血,进行性消瘦,精神不振,皮肤苍白无血色,毛干燥,部分猪有黄疸表现。随着继发感染的出现,体温开始上升,甚至高达42℃,采食量下降,后期中枢神经出现障碍,表现神经症状,大部分猪继发感染后因感染病原不同而表现多样,死亡率20~70%,耐过者后期生长发育受阻,很容易形成僵猪。

4.2 皮炎肾病综合症

本病多存在于育肥猪群和成年猪中,也可和仔猪多系统衰竭并发,主要表现皮肤出现形状多样的突起的红紫色丘状斑点,有些斑点表面出现异样渗出,感觉覆盖一层油,有些地方又叫 “油皮病”,随着病程发展,这些皮肤病灶变黑变硬,最终形成痂皮,痂皮脱落后留下疤痕,机体逐渐康复。皮炎肾病综合症的死亡率较低,一般在10%以下,管理好的猪场甚至不会出现死亡。

4.3 繁殖障碍

母猪感染圆环病毒后表现发情不规律,发情周期延长或不发情,受胎率明显下降,妊娠前期感染可造成胚胎死亡,发生流产或胚胎自溶,中后期感染主要表现流产、木乃伊胎和死胎,围产期感染虽然能产下活胎,但仔猪体质弱,生长发育不良,后期容易死亡。公猪感染后可造成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对产仔数产生影响。

5 病理变化

仔猪可见全身消瘦,皮肤苍白,全身淋巴结肿大,剖检后整个腹腔器官几乎都有异常表现,脾脏肿大,局部坏死,大面积出血,边缘有突起的梗死灶;肺肿大,坚硬如橡皮样,局部有坏死灶,呈虾肉样变,肺泡出血,颜色加深,心叶和尖叶出现暗红色或棕色的斑块病灶;气管中黏液增多,含有大量泡沫,有时混有血液;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表面缺血,有灰白色坏死灶;胆囊变大,胆管增粗,胆汁黏稠,里面有固体异物残渣;肾脏出现水肿,表面有云雾样病灶,肾包膜易剥离,肾盂周围的组织出现水肿;胃贲门附近可出现大面积的溃疡灶,盲肠和结肠黏膜充血出血,有些可见盲肠壁水肿,肠壁增厚。

6 诊断

根据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对本病进行初步诊断,要想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检查,常用方法有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型检查、电镜检查和PCR法检测。

病毒分离鉴定是在本病流行时采集病料制备成无菌悬液接种在PK-15细胞中,使其侵染细胞并增殖,再借助特异性抗体证实病毒确实出现复制就能证明病料中有病毒存在。血清型检查是用间接荧光抗体技术、ELISA方法等检查可疑猪体内是否存在圆环病毒抗体,如果未免疫过的猪群血清抗体呈阳性,则可确定有感染,目前本方法也已有成熟的试剂盒,临床使用非常方便。电镜检查是利用电子显微镜将病料放大数十万倍,通过观察病料组织的细胞核中是否堆积有病毒粒子而进行判定。PCR法是分子生物学法,利用圆环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遗传物质的扩增,如果能成功扩增则可判定有病毒感染。

7 圆环病毒疫苗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疫苗为灭活疫苗,在一定程度上为本病预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灭活疫苗本身只能产生体液免疫,加上疫苗本身的效力问题,预防效果还没有达到人们的要求。病理组织通过甲醛灭活制备成自家苗比市面上的灭活疫苗效果要好很多,但对中小型猪场而言,一般没有财力和技术去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来制作自家苗,大型养殖集团虽然有实力去做但因企业管理规范,对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比较到位,一般也不作自家苗,且自家苗在一定程度上有散毒和返毒风险,基于上述原因,自家苗未得到推广。

8 防治

圆环病毒病目前没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对于轻症病例可采用对症治疗,重症病例基本无治愈可能,本病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加强饲养的管理,引种前做好种猪的检疫工作,引种后至少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无异常表现再允许进入生产区。虽然市面上灭活疫苗免疫效果一般,但免疫后能帮助猪群产生一定量的抗体,在预防野毒感染方面起一定作用。仔猪在断奶后最大程度减少断奶应激带来的影响,饲料过渡期至少在3d以上,逐步断奶,完全断奶后密切观察仔猪行为变化,一旦有异常立即隔离。仔猪在哺乳期间一定要管理好母猪,保证母猪有足够奶水使仔猪体质良好,断奶后有较强的疾病抵抗力和抗应激能力。

药物预防对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一定作用,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和抗病毒药,抗生素虽对圆环病毒本身无抑杀作用,但本病发病后极易引发细菌继发感染,抗生素使用主要起抗感染作用。抗病毒药主要有高免血清、干扰素、聚肌胞、病毒灵等,在对病毒抑制方面起到一定效果,延缓疾病恶化,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圆环断奶猪场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五环填数
巧剪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