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方法分析
2017-01-14张桂芹
张桂芹
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方法分析
张桂芹
目的 研究分析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措施。方法 31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针对自身症状态及机体耐受情况给予基础治疗、用药指导及腹水引流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专业、全面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为(62.57±29.58)μmol/L,血清蛋白水平为(28.15±5.34)g/L,血钾水平为(4.25±1.33)mmol/L,血钠水平为(124.25±1.47)mmol/L;其中显效19例(61.29%),有效11例(35.48%),无效1例(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结论 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状时,可针对患者病情特征,合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作专业、个体化处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肝硬化腹水;治疗措施;效果
肝硬化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肝病,随肝硬化病变发展,其病灶组织恶化,将造成肝腹水现象,同时这一明显特异性症状表现也预示着肝组织完全失去应有的功能,其代偿机制完全失效[1-5]。肝硬化腹水可造成腹部逐步膨胀隆起,压迫腹部组织及膈肌,将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生存质量[6-8]。目前临床中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式多样,加之本病具有复杂性病变特征,因此在治疗时多结合患者个人状态实施个体化处理。为进一步探析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式,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1例,针对自身症状态及机体耐受情况给予基础治疗、用药指导及腹水引流等治疗,观察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31例,其中女13例(41.94%),男18例(58.06%),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1.69±5.14)岁。均通过检查诊断,符合国际腹水协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6例患者伴有营养不良,4例患者属于过度饮酒者,6例合并病毒性肝炎。
1.2 治疗方法
1.2.1 基础治疗 ①卧床休养,限制患者活动,合理控制日常机体活动,尤其注意避免劳累过度,多平卧休养,平卧可提高血流循环动力,加强肝组织血流量,帮助受损肝脏组织代谢修复;②饮食指导,合理控制饮食摄入,以植物蛋白物质为佳,控制蛋白质摄入(60~70 g即可),加强维生素、高热量物质食用,提高患者自身消化功能,低脂减少多余脂肪摄入,避免形成脂肪肝积聚,每日脂肪控制在45~55 g,糖类物质控制在500 g以下;加强锌、镁离子补充;③饮水及氯化钠摄入,将患者每日氯化钠摄入量控制在2 g,加强饮水提醒,保证最低饮水量达到500 ml/d,调整不良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物质摄入。
1.2.2 用药指导 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而言,常规的药物治疗首选利尿剂,即通过螺内酯药物口服,40~80 mg/d,可酌情持续用药3~5 d,观察患者利尿状况;随后依据患者个体症状特点考虑给予呋塞米,用药剂量控制在20~40 mg/d,观察患者利尿情况,注意在利尿剂使用期间螺内酯切不可>400 mg/d、呋塞米>160 mg/d,若患者在口服利尿剂使用期间无明显好转可转行静脉滴注用药,即10%葡萄糖注射液+40 mg呋塞米配伍滴注,1次/d。由于肝腹水患者门静脉血压异常,因此可通过心血管药物做对症处理,达到缓解门静脉血压症状目的,10 mg/d,t.i.d.,可采取持续用药,减少患者间隔性停药引起血压波动反跳。若患者伴有低蛋白血症,可选择人血白蛋白做静脉注射用药,50 ml/d,7 d用药3次;或采取白蛋白与血浆交替输注,增强血浆胶体的有效渗透。
1.2.3 腹水引流 在肝硬化腹水症状的处理中,对于部分利尿用药效果不佳者或腹水症状并无明显改善者,可开展腹腔穿刺实施置管引流处理,通过入侵性操作达到直接放引肝腹水的目的。在腹水引流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引流速度,引流量控制在2~3 L/h即可,并注意加强白蛋白输注,剂量控制在5~10 g/L腹水,加强相关并发症及感染等预防处置。需注意在腹水引流过程应考虑患者自身症状特征酌情引流;对于部分不具备腹水引流者(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异常、肝性脑病等)可开展腹水浓缩回输,以此达到清除多余腹水,并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蛋白丢失率,并且可适度缓解患者自身经济压力;但腹水回输方式在临床中相对较少见,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需加强整体护理,明确内毒素及细菌变化,确保腹水引流安全性。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国际腹水协会制定肝腹水治疗标准[2],显效:患者持续治疗14 d,腹水症状完全消退,肝功能得到显著提升恢复,恢复2个月之内未见复发迹象;有效:患者持续治疗14 d后,腹水病情得到抑制改善,机体腹胀形态得到改善,肝功能好转;无效:患者肝腹水症状无变化或在治疗期间出现肝功能损伤者。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通过专业、全面的治疗后,总胆红素水平为(62.57±29.58)μmol/L,血清蛋白水平为(28.15±5.34)g/L,血钾水平为(4.25±1.33)mmol/L,血钠水平为(124.25±1.47)mmol/L;其中显效19例(61.29%),有效11例(35.48%),无效1例(3.23%),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
3 讨论
当肝硬化病症进展至中后期,其代偿功能衰退即可造成腹水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严重危及患者自身生命安全,因此良好、专业的治疗显得必不可少。目前临床中对肝腹水病变机制的研究中,多认为主要手段门静脉血压异常变化增高,引起血浆渗透压变性衰减,形成血容量不足而诱发肝腹水[3,9-12];对此有学者提出在治疗过程中需重点加强原发病的控制,同时也需要着重保护机体肝组织周围器官[4,5],如胃、肾等组织防护,利用活血化癖方法对肝硬化进行治疗。在肝硬化腹水发病后,需立即指导患者限制活动,以卧床休养为主,因多数肝硬化腹水患者均有门静脉高压,需限制活动来避免血压异常波动。给予利尿剂、血浆和白蛋白输注交替等模式进行处理,肝腹水患者利尿治疗需先行低剂量用药,加强用药状态病情变化监测,酌情调整控制,遵循个体化原则、在大量使用利尿剂或者放腹水时需要适量输入白蛋白或者血浆,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13-16]。
而本次研究中也再次证实,全面、个体化治疗手段可短期内改善患者体征症状,促进患者自身恢复,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7%;表明在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状时,可针对患者病情特征合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作专业、个体化处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1]杜君彦,李成安,宋丽.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5):1207-1208.
[2]李宇,高敏,李岚.血管收缩药物和白蛋白治疗穿刺放腹水后老年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对比.中国老年学,2016,36(16):4004-4006.
[3]邵晶,张磊,韩国宏,等.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治疗现状.中华肝脏病杂志,2016,24(10):721-723.
[4]贾运乔,王静,冯小涛,等.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研究.河北中医药学报,2016,31(1):23-25.
[5]程莉霞.小剂量利尿剂口服预防肝硬化腹水复发的疗效观察.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3):2464-2465.
[6]崔焱,贾继东.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关于肝硬化腹水治疗的推荐意见.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9):572-573.
[7]邱玲,胡玉琳.肝硬化腹水治疗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663-665.
[8]陈煜,周莉.肝硬化腹水治疗的新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2016,32(6):1069-1074.
[9]郑秀金,肖佛义,陈长旦.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的临床探讨.中外医疗,2013,32(20):65.
[10]曹静.临床药师参与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的体会.药学研究,2010,29(1):28-29.
[11]赵爱菊.肝硬化腹水治疗的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4):42.
[12]任杰夫,吴静,谭秀英,等.3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的临床体会.中国医药指南,2009,7(11):63-64.
[13]吕军,仲润生.肝硬化腹水辨治的平衡观.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1):11-12.
[14]李润春,玉银华,安海库.探讨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3):1739-1740.
[15]隆敏.肝硬化腹水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医药,2015(3):49.
[16]董金超.肝硬化腹水综合治疗的研究现状.东方食疗与保健,2015(4):6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67
2016-12-28]
123000 辽宁省阜新市传染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