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树直接灸临床验案举隅
2017-01-14兰贵芳吴端凎
● 兰贵芳 吴端凎
张永树直接灸临床验案举隅
● 兰贵芳1吴端凎2
当前“只针不灸,重针轻灸”之风普遍,张永树教授经过几十年临床经验,提出“养阳育阴、通调督任、灸刺并重、针药结合”学术思想,将灸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除常见温针灸外,尤擅长直接灸,该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值得并适宜推广,希望更多医者能学习、继承、发扬之,为广大患者服务。
直接灸 验案 张永树
张永树教授系国家级名老中医、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早年曾拜澄江学派承淡安先生亲传弟子留章杰为师,继承其灸法神功。其行医57载,临床擅长应用直接灸,不论常见病还是疑难杂症均有显著疗效。笔者跟随张教授学习,受其“灸刺并重”学术思想影响,亲眼目睹直接灸神效,现将其操作及部分验案整理介绍如下。
1 操作方法
选高纯度(40:1)5年陈艾绒,搓成坚实的绿豆大小艾柱,置于所选穴位上,用线香点燃,待将燃尽时,以指压之,勿拂净艾灰,第2壮同样大小艾柱放在第l壮上,勿稍偏斜,每壮皆如是,一般灸3~5壮,病愈则止,若不愈隔日可继续灸。有的灸以化脓留瘢痕效佳,有道是“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2 案例
2.1 鼻鼽 郭某某,42岁,2016年7月10日初诊。患者反复鼻流清涕、打喷嚏10余年,遇风寒、冷空气则甚,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予西药抗过敏治疗,效不显,遂来就诊。四诊舌脉见舌淡红苔薄白,脉沉。诊断为“鼻鼽”,证属:肾阳不足、肺窍失宣。治法:温阳祛寒、宣肺通窍。处方:腰阳关直接灸3壮。操作灸至2壮时患者感热延脊柱向上传,灸3壮后人倍感舒服,清涕减少,第2日诉昨日回家后流清涕、打喷嚏好转。2017年3月因天气变化上症反复,再予腰阳关灸,感传不明显,效一般,次日改行大椎直接灸3壮,灸后症状消失,至今未出现反复。
按 鼻鼽常因正气不足所致,与肺脾肾三脏相关,本患者病程10余年,久病伤肾,故需温补肾阳。腰阳关贯脊属督,可温经散寒、补肾壮阳。大椎乃手足三阳与督脉交会穴,统督人体一身之阳气,为阳中之阳,可补益阳气、调节营卫、宣肺通窍。此外,本例说明灸时感传明显效佳,腰阳关经灸后该部位机能已趋向平缓,故易大椎灸。两穴均为扶阳之要穴,相得益彰,故病愈。
2.2 崩漏 吴某某,女,54岁,2009年5月10日初诊。患者绝经2年后突发阴道大量出血15天,妇科彩超示:子宫内膜增厚。曾予西药止血、刮宫治疗无效,服中药则止,停药则症复出。四诊舌脉见舌淡胖苔薄边有齿痕,脉缓。诊断为“崩漏”,证属:脾虚不统血。治法:补脾摄血。处方:隐白直接灸。本欲灸3壮,患者因双侧各灸1壮后怕痛,故停灸。灸后30分钟左右患者诉血止。2010年7月5日患者再次出现崩漏,予隐白双侧直接灸各3壮后血止,此后未再出现上症。
按 隐白是脾经井穴,为治疗崩漏验穴,有健脾统血止血之功效,但临床多以悬灸者多见,岂不知直接灸有立竿见影之奇效,直接灸发泡化脓过程也是调养阳气,培育阴精的过程。故正气充崩漏愈。
2.3 癥病 陈某某,男,66岁,2006年11月29日初诊。患者2006年7月20日于漳州市芗城医院体检,B超发现右肝内占位,性质待定。后行肝脏CT 示:①肝右后叶实质性病变—右肝癌;②肝右前叶多发囊肿。AFP定量:9865.15ng/ml。未行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服中药70余剂,病情有进展趋势。2006年11月29日经人介绍前来就诊。症见口干、口苦、畏食、纳食减半、气促、腹痛,舌脉见舌黯红少苔,舌边菜花样溃疡,脉细涩。诊断为“癥”,证属:瘀血内结、气血虚损。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调和肝胃。处方:①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头维、阴陵泉、外关、中渚、血海、丰隆、合谷、太冲、肝俞、脾俞,每日1次,每次选取2对穴,依次轮换;②直接灸大椎、关元、中脘、腰阳关、足三里、太溪,每次选2穴,每穴3壮,每周1次,患者适应后,每穴灸5壮。施灸过程中患者自觉口中唾液分泌增加,灸后觉神清气爽,身体舒畅。2007年8月10日,患者出现黑便,无腹痛,查大便OB(+),予双侧隐白穴直接灸各3壮,次日未出现黑便,复查粪OB(-)。经过针灸治疗症状虽得以缓解,但病情继续恶化,患者在未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情况下坚持针灸治疗,过了疼痛、出血、水肿三大难关,预计最多存活2~3个月,实际存活1年半,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心态平和。
按 本例癌症晚期,病情进展快,阴阳气血俱虚,属本虚标实,不耐攻伐。张教授主张以扶正为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益肾滋阴。直接灸任督脉穴、脾胃肾经穴,以通调督任、养阳育阴、扶正固本,正气充盈、气血调达,故可延长寿命,提高病后生活质量。本患者未介入放化疗,坚决要求针灸治疗,结果表明针灸是癌症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法之一。另外隐白灸止便血,再次验证该法益气止血功效,也说明异病同治思维的重要性。
2.4 形寒 苏某某,女,44岁,2013年11月28日初诊。患者形寒背冷3年,平素穿衣较常人多1倍,汗少,经多方诊治未见显效,舌黯淡苔薄白,脉沉。辨证:肾阳不足。治法:温补肾阳。处方:大椎、百会、腰阳关、肾俞、足三里、太溪,每次选2穴直接灸各5壮,1周1次。灸治过程中患者无明显灸痛感,只觉温热舒适感传布全身,经4周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如常人。1个月后洗澡外感上症反复,继予直接灸腰阳关、百会、肾俞,每穴各5壮,1周1次,灸2次后形寒、背冷愈,回访未再现反复。
按 形寒责之于阳虚,肾阳为人体阳气根本,失于温煦则形寒背冷。百会、大椎、腰阳关均为督脉补阳要穴,肾俞、太溪分别为肾的背俞穴、原穴,有益肾强腰、舒经通络的作用。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胃为后天之本,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扶正祛邪之功能。此外,治疗本病,取穴精准是其一,以艾灸之为关键,正如《本草从新》所述:“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以纯阳之艾灼之于补阳之穴,共奏扶阳救逆、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之效。
2.5 感冒、阴挺、胃痛 黄某某,女,55岁, 2013年12月22日初诊。患者诉1年中有200多天处于感冒状态,每感冒咳嗽则子宫下垂,稍饮食不慎则胃胀闷、嗳酸。曾就诊于泉州市一医院,经检查诊断“①上呼吸道感染;②子宫下垂;③慢性萎缩性胃炎”,服西药治疗可稍改善,停药后症状复现。为用中医整体调理遂来就诊,四诊舌脉见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沉细。诊断:①感冒②阴挺③胃痛;证属:肺脾肾气虚;治法:补肺健脾益肾。处方:大椎、百会、腰阳关、足三里、关元,每次选2穴直接灸各5壮,1周1次。第1次灸大椎、百会后外感明显好转,第2次灸腰阳关、足三里后胃部不适消失,子宫下垂经两次灸后渐减轻,经关元直接灸后明显改善。为巩固疗效,嘱患者常大剂量温灸关元,每日1次,每次灸1根艾条(约2h)。回访患者诉体质较前明显改善,很少感冒。
按 本例一派气虚阳虚之象,平常以抗生素为主对症治疗,反复使用克伐阳气,终不能根治。以大椎、百会、腰阳关、足三里、关元,壮阳益肾、培元固本、升阳举陷、强身健体之穴直接艾灸,祛沉疴强体魄,使正气增强邪自不可干。取督脉穴与任脉穴有通调督任之意。关元是足三阴、任脉之会,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培补元气之功,有“千年野山参”“丹田”之称。故临床中张教授擅用该穴,对关元大剂量温和灸有丰富经验,并强调要足量灸,认为“久灸才能力专效宏,达到扶正驱邪目的”,治病防病于一体,使病不复发。
2.6 荨麻疹 蔡某某,女,49岁,2015年3月10日初诊。患者主诉反复全身长粟米样小红疹伴瘙痒2年,曾就诊于泉州市皮肤病医院,诊断“过敏性皮炎”,服氯雷他定抗过敏药后可缓解,但停药即反复。为求中医调理遂来就诊,四诊舌脉见舌淡苔白脉沉滑。诊断:“荨麻疹”;证属脾虚湿困。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处方:①针刺双侧曲池、丰隆、血海,合谷、太冲、百会,肝俞、脾肾、肾俞;每日1次,每次选3对穴;②直接灸灵台、脾俞(双侧),每周1次,每次每穴3壮;③神阙拔罐,1周2次。直接灸灵台时患者感热延督脉向上传导。经治1周,皮疹稍减少,瘙痒减轻,坚持治疗3个月,症状渐好转。半年后回访患者诉未再反复。
按 本病责之脾、肺,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皮毛,与皮肤疾病息息相关。灵台又名肺底,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有益气补阳之功。脾俞为脾脏背俞穴,具有健运脾胃、益气升清之效。直接灸此二穴可使肺气充沛,外邪不易侵袭,同时气血运行通畅,故皮疹自除。本例针、灸、罐三法通用,有协同作用之效,灸法对荨麻疹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3 小结
“灸”原意是以艾火直接烧灼皮肤穴位,因后人惧痛,直接灸的应用越来越少,但其神奇疗效却屡用屡验。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张教授将灸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如颈肩腰腿痛、内科常见病及杂病、妇科、痈疽疮毒疱疹、肿瘤及一些传染性疾病等。
直接灸是一种创伤疗法,创伤有双重功效,在一定条件下,创伤是生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比如种牛痘。张教授主张取穴要少、精,以最少创伤争取达到最佳疗效。所灸穴位以督脉、膀胱经、脾肾经穴为主,注重养阳、顾护脾肾阳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大椎、关元是张教授的常用经典配穴,有通调督任、养阳育阴之效,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疗效确切,进一步验证张教授的学术主张经得起临床考验。
艾是灸法的主要原料,千年来不曾变过,无论保健还是治疗其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运用灸法防治疾病尤其是在癌症方面有一定的潜力,值得探求。
1.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365001);2.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 (36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