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瘀散外敷佐治阑尾周围脓肿40例观察*
2017-01-14周余人杨卫锋陈晓林闫涛
周余人 杨卫锋 陈晓林 闫涛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自拟消瘀散外敷佐治阑尾周围脓肿40例观察*
周余人 杨卫锋#陈晓林 闫涛
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 浙江 长兴 313100
消瘀散 中药外敷 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周围脓肿是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较多,临床往往采取保守治疗。我们采用消瘀散外敷佐治阑尾周围脓肿,发现能较好提高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就诊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且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有脓肿形成。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脓肿直径、白细胞(WBC)、证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静脉滴注广谱类抗生素及甲硝唑,如头孢噻肟钠2.0g/次,2次/日;甲硝唑0.5g/次,2次/日。最少接受7日的抗生素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且WBC<12.0×109/L时停用,并嘱患者卧位或半卧位休息、流质饮食,对需禁食或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予以必要的营养支持,对于高烧、呕吐的患者,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制消瘀散外敷。消瘀散组成:大黄100g,芒硝300g,侧柏叶、黄柏、薄荷各30g。诸药共研细末,装于20cm×30cm通透性良好的布袋中,外敷于患处腹壁上,每日1次,每次1贴,每次外敷12小时。两组均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显效:体温正常,白细胞计数正常,右下腹炎性包块消失,局部无压痛。有效:体温正常,白细胞正常,包块小于2cm,局部有轻压痛。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需辅助手术引流[1]。
3.2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4 典型病例
赵某,男,78岁。因“右下腹疼痛7天”入院。刻下体温38.9℃,查体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明显,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入院时查血常规:WBC:17×109/L,中性粒细胞(N):87.4%,腹部B超提示阑尾脓肿形成,包块大小5.4cm×6.1cm。患者既往有房颤、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史。入院后予以观察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5天后患者腹痛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WBC:12× 109/L,N:76.3%,右下腹B超:阑尾包块面积3.2cm× 4.8cm。治疗10天后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右下腹B超提示阑尾包块消失。
5 体会
本病属中医学“肠痈”范畴,多因饮食不洁、暴饮暴食、寒温不适或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湿热瘀滞内蕴于肠间,血肉败腐而成痈肿。根据中医学“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临床治疗宜清热解毒,消痈排脓[2]。本次观察使用中药外敷,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辅助西医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观察所用消瘀散中,大黄味苦、性寒,可清胃肠实热、燥结积滞,活血解毒,芒硝具有软坚散结之功效,二者合用,能更好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排脓消肿散结;黄柏增上二者清热解毒之效;侧柏叶味苦、涩,性寒,有凉血止血之功,增强大黄清热泻火之力,亦可预防热邪外出引起的动风出血;薄荷清热解毒,兼有疏肝理气之效。诸药同施,共奏清热泻火、软坚散结、活血化瘀之功。观察显示,消瘀散外敷治疗阑尾周围脓肿体现了中药外治法通过理化方法对局部体表感官的刺激作用,说明外用药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直达病所,由外及内,同时联合西医治疗取长补短,提高了疗效。
[1]李表清,彭国珍.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8(4):416-417.
[2]张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脓肿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7,52(1):56.
2017-03-01
湖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消瘀散外敷疗法辅助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疗效研究,编号:2015GY58
#通讯作者:杨卫锋,E-mail:5449421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