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运气学说角度指导乌梅丸治疗泄泻1例临床体会※

2017-01-14宋新超李豫晓

中医药通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厥阴乌梅学说

● 宋新超 郭 栋 李豫晓

从运气学说角度指导乌梅丸治疗泄泻1例临床体会※

● 宋新超1郭 栋2▲李豫晓1

五运六气为中医的一大经典学说,在指导临床应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乌梅丸为厥阴病的主方。本文通过对泄泻验案的分析,浅谈笔者在五运六气的指导下根据时间的特性运用乌梅丸来治疗疾病的体会。

运气学说 乌梅丸 泄泻

五运六气乃中医的一大经典学说,其融合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各大中医要素,以阴阳为纲,五行为框架,总结了自然界六气气化的自然规律,主客的胜负、地气的异常在机体都会出现相应的异常。乌梅丸原被认定为杀虫剂的首选方,然而现已被扩展为厥阴病的主方,若根据五运六气之时,其对疾病的治疗更加有针对性。

1 验案举隅

连某,女,56岁,农民,2016年8月就诊。患者患“甲亢”十余年,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自服蒙脱石散无效,盗汗。刻下症见:腹泻,大便次数日可达8次,便稀,甚则完谷不化,盗汗,自述凌晨1~3点汗出严重,衣被尽湿,需更换衣被方可入睡,夜尿频多3~4次,口干、口苦、口气秽浊,舌质红,苔厚腻偏黄,脉弦大。治予乌梅丸。药用:乌梅20g,黄连15g,黄柏15g,桂枝9g,细辛3g,熟附片10g,川花椒3g,当归10g,党参30g,炮姜片10g。3剂后,患者汗出明显减轻,大便次数减至3~4次,夜尿1~2次,口干口苦明显减轻。10剂后盗汗止,大便正常,夜尿1次,口干口苦明显减轻。后以麦门冬汤益气养阴,助患者正气复。随访3个月,未再盗汗、腹泻。

按2016年为丙申年,此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丙申岁半之后,厥阴风木主之,其水运太过。患者来诊时间正好为丙申年下半年,本为厥阴风木主之,而患者患“甲亢”十余年,肝木本已亢旺,故此期患者肝木亢旺必会加重。肝木过旺,克伐脾土,则出现泄泻,久泻脾阳虚衰,久则及肾阳,脾肾阳虚,泄泻复而加重,甚则完谷不化;脾肾阳虚,蒸腾气化水液作用失职,而出现夜尿频多,方选乌梅丸正好以解厥阴之病。患者盗汗,凌晨1~3点,明显加重,而丑时为厥阴病欲解时,此时汗出加重,则为厥阴未解,而乌梅丸为厥阴病的主方,此时选用乌梅丸也解决了凌晨1~3点盗汗严重的问题。患者口干、口苦,口气秽浊,舌质红,苔黄腻,为上热之象;而患者泄泻,夜尿频繁,又为下寒之象。关于上热下寒,《医宗金鉴》第326条认为:“此条总言厥阴为病之大纲也。厥阴者,为阴尽阳生之脏,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1]乌梅丸又被视作治疗上热下寒之方。方中乌梅酸甘敛阴入肝;黄连、黄柏清泄肝热;桂枝、附子温补阳气;细辛、川椒、炮姜散寒温阳;当归补血之时又制约肝阳上升太过,补肝体而益肝用。诸药合用,则清上泻下。

2 体会

2.1对运气学说的认识五运六气学说乃中医的一大经典学说,其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阴司天,热淫所胜……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少阳司天,火淫所胜……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太阳司天,寒淫所胜。”指出了六气司天在泉,其气候失常时出现的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明确了其气在泉的治疗原则。

“运”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变化。天干之中其单数(甲、丙、戊、庚、壬)为中运太过之年,双数(乙、丁、己、辛、癸)为中运不及之年。地支之中,子、午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丑、未为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寅、申为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卯、酉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辰、戌为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巳、亥为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1]。

顾植山老师认为《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的“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中,“道”是阴阳五行,“候”为气候、物候,“候”之变化规律就是五运六气,即阴阳五行之道,始于五运六气之候[2]。阴阳乃天地万物之道,气候的变化、阴阳的盛衰都有一定的规律,若出现当热不热、当寒不寒这种异常的变化必然引起客气的戗伐。十二年为一轮回,每年都有相应的主气和客气,一年之中的不同时段亦有主客不同,一天之中的时辰亦有相应的主胜,如同阴阳之中复有阴阳,这就体现出了五运六气中时间点的重要性。

五运之中有岁运、主运、客运,六气之中有主气、客气、客主加临,岁运之五运六气学说对于中医疾病的诊治、预防及养生都具有指导性意义。

2.2对乌梅丸的认识乌梅丸首载于《伤寒论》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金匮要略》又言:“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多数医家对于乌梅丸的应用,仍局限于治疗“蛔厥”和“下利”,现代的中医学仍将其归为“杀虫剂”的范畴,为治疗蛔厥的首选方剂。

随着对《伤寒论》的学习和不断探索,一些医家提出乌梅丸可以治疗厥阴病的理论。如庞安时在提纲证“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后加“乌梅丸主之”;丹波元简在提纲证后提出“故治以温凉兼施为主,如乌梅丸实其对方”;陈念祖认为“此借少阳之脏厥,托出厥阴之蛔厥,是明托之法。节末补出‘又主久利’四字,言外见本经厥利相因,取乌梅丸为主,分之为蛔厥一证之专方,合之为厥阴各证之总方,以主久利,而托出厥阴之全体,是暗托法”。各大医家开始将“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主方运用于临床,屡获良效[3]。乌梅丸已不单单被用于“蛔厥”和“下利”之证的治疗,更被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等各领域。如叶天士将乌梅丸应用于咳嗽、呕吐、头痛、痫病以及温病等;吴鞠通以乌梅丸为底方加减而自制“椒梅汤”,治疗暑邪深入厥阴;郑寿全认为乌梅丸专主厥阴,用来治疗厥阴之脉所过之巅顶痛、睾丸肿痛等证。

2.3运气学说与乌梅丸的联系《伤寒论》328条言:“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若丑时开始当解而未解,则发病。厥阴者,三阴也,为阴气最少者,阴阳交接者也。而丑相对于一岁来讲,其位于二阴之末,为“两阴交尽”,为阴阳交接之起始。“厥阴之胜……肠鸣飧泄,少腹痛……”,因此,对于五运六气之厥阴之气胜所致腹痛泄泻者,可用乌梅丸方加减一试。

3 总结

《素问·天元正记大论》言:“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此论揭示出五运与三阴三阳六气之间的密切关系。《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于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可以看出,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人体必须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才能保持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天时、气象的变化与人体生理、病理乃至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在辨证辨病治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患者发病时的运气情况,或可帮助医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1]孟庆云.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理论的贡献[J].北京中医药,2009:28(12):937-940.

[2]顾植山.从阴阳五行与五运六气的关系谈五运六气在中医理论中的地位[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06,12(6):463-465.

[3]张金付.乌梅丸方证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齐鲁伤寒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XSLP-2013-35)

郭栋,男,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专业方向:社区常见慢性病中医药管理。E-mail:guodong@vip.163.com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50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50000)

猜你喜欢

厥阴乌梅学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刍议俞根初对厥阴病证治的认识与发展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厥阴病篇再论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