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让干部“能下”的组合拳
2017-01-13陈融雪
陈融雪
“如何让不同维度的测评最终整合为有机统一的考核,让能上能下成为干部任用的新常态,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时间,是一个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过程”
每个双周的周一,中共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委书记许晴都会来到县政府会展中心的“善政学堂”。
“我们点名让各部门和乡镇党委书记来‘摆擂台,主题包括环境整治、工业4.0等。”许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是干部们比拼知识、能力、实绩的综合测试,谁强谁弱一听一看便知。
这只是嘉兴市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的一个缩影。在嘉兴做干部,不仅要“摆擂台”晒实绩,还要接受日常行为量化监督和反向测评……其指向重点,都在于探索干部“能下”的机制。
“我们打的是一套组合拳。”嘉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连小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至2016年10月,嘉兴全市共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92名,其中平职交流53名,改任非领导职务4名,免职29名,降职6名。”
“破局”的关键
“摆擂台”在浙江早有“传统”。
从2013年7月25日开始,每个季度总有一两个晚上,浙江全省9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们都会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一场“赶考”。
许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每次摆擂,省里都会选择10个左右的县(市、区)委书记进行发言,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控制在6分钟。发言的人选,在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委推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工作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并结合日常工作和实际情况最终确定。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会议。但是,对于各位“一把手”来说,却颇不同寻常,他们丝毫不敢怠慢。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工作干得怎样,现场说说看就知道了。”许晴说。
中央党校教授岳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此前,中央曾多次下发文件,力图推动干部“能上能下”。不过,怎样把那些没有大过、没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但在其位不谋其政、能力素质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干部调整下来,是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一个难点。
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明确了干部“下”的六种渠道。其中,对于到龄免职(退休)、任期届满离任、问责处理、健康原因调整和违纪违法免职这五种渠道,一直都有比较明确的评判标准和处理程序,此次《规定》也仅是作了强调和补充,而“破局”的关键在于“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
而摆擂台、晒实绩正是对此进行考核点评的探索之一。
连小敏向本刊记者表示,在嘉兴层面,近期亦围绕保障G20杭州峰会、乌镇互联网峰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问题,召开了镇、村书记擂台交流。
围绕这些主题,3名镇(街道)书记、2名村书记作交流发言。交流现场,市委书记、市长分别进行了点评,“其压力可想而知”。
“举办擂台赛既是比拼本领,又是成果交流。”许晴说,让干部们提高能力,才是关键。
并非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与“摆擂台”不同的是,反向提名则侧重于考察干部的“德”。
反向测评,主要是针对以往测评大多为正面评价而设定,旨在通过设置12个反向测评要素,发现问题线索,突出抓早抓小、抓严抓细,帮助党员领导干部发现问题、认清问题、纠正问题,防止问题蔓延。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成大祸。
干部们将从十几个方面接受评议,譬如是否“大局意识不强、支持服务中心工作、重点任务不积极主动,甚至干扰影响”;是否“工作责任心不强、推诿扯皮,敢于担当不够”;是否“生活情趣不健康、不注意维护班子团结”等等。
“这一尝试,希望突出抓“两头”(源头、苗头),“两防”(防贪污腐败滋生、四风问题反弹),是从整体上保证党员、干部队伍肌体健康的重中之重。”嘉善组织部副部长吴暄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1月,我们向镇街道和部门发送了《反向测评及提名推荐表》,由148名县和部门正职干部向114名正科级干部和441名副科级干部开展了反向提名推荐。”许晴向本刊记者表示,这并非走形式或花架子。
“这次反向提名推荐中,一位正科级干部达到29票,最终被免职。另有8名正科级干部被调整到非领导职务岗位。”她说,“我们以逆向‘挑刺的方式倒逼领导干部。”
吴暄强调:“每个干部都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不会简单地以票定性,而是综合分析、深入了解情况后再确定。”
连小敏坦言,在实践中,仍有部分领导干部对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缺乏准确认识,对“下”存在模糊态度,导致缺乏勇气,采取“留一手”“放一马”的办法,搞平衡照顾。对类似这样“宽、松、软”的做法,在探索中尤其要注意克服。
嘉兴各地在实践中也切实贯彻了这样一种工作理念,以“严、实、硬”的态度和举措推动干部“下”。譬如,嘉善县某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党委副书记,连续三年在年度测评中排名列所在镇科级领导干部的末三位,在县委组织部每年的班子回访中也收到了对其比较集中的“反向提名”,县分管领导和县委政法委均认为其工作表现不佳,需要调整。
吴暄先是多次与其谈话,但整改效果并不明显。最终,县委组织部与县委政法委、所在镇党委反复沟通、酝酿,达成“下”的共识。
“起初,他的态度比较强硬,表示不能接受。但经县委组织部多次耐心谈话和提醒教育,并对其降职后的岗位安排作了充分考虑,帮助协调原工作单位,让其回去工作,‘下得比较平稳。目前,该同志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表现比较好。”吴暄说。
从“原则之治”走向“规则之治”
与以上两项探索相比,日常量化考核更为全面。
“以前干部为什么下不来?那是因为大家对同一个干部的评价不一致,下一个干部有风险。”吴暄说,“现在我们通过多主体多角度的聚焦,来对一个干部形成共识。”
围绕如何形成共识,嘉善调动起社区群众,平湖则组织了单位群众、组织部门、党委、分管领导等,共同成为改革的参与力量。
平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沈锋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出台了《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办法》、领导干部日常行为量化监督管理的(暂行)规定和考评办法,力图让组织、纪检、信访、审计、公安等14个部门共同对干部进行日常考核。”
这14个责任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将领导干部执行制度、履行职责、廉洁从政、自身建设和综合评价五大方面情况纳入监督计分范围。
“监督考核的具体内容涉及请假报告、执行财经纪律、党风廉洁、信访举报、年度考核等方方面面。每一项内容均确定相应的考评责任单位,明确具体行为表现、结果危害、计分责任主体、计分分值等相关要素。”沈锋说。
按照内容重要、情节轻重、责任大小,每个项目被赋予不同的分值,最高计5分,最低记1分。计分采取全程记实、检查核实、量化计分、集体决定的方式,每半年统计一次,每满一年汇总交流一次,三年为一个周期,三年满后重新开始。
“如果部门发现了问题却不报告,我们将追究直接领导的责任。”沈锋说,“该办法出台以来,已有104名干部因部门履职不到位、违反财经纪律等原因被量化扣分。”
譬如,当地一名乡科级干部因连续两年列市级机关部门各考评口末位,被计3分。
某局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发生违纪违法案件,受到党纪处分,该局局长作为主管单位负责人被计1分,该局分管领导被计3分。
“按照《领导干部日常行为量化监督管理》的规定,单年度扣八分或两年累计十分或者三年累计15分就要进行诫勉谈话,一年内不得提拔,取消评先评优。一年内10分,两年15分,三年达到20分 ,就给予改任、降职、免职或者责令辞职等处理。”平湖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地的一位局长便因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被调整到了非领导职务,另一位局长则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有小金库没有入账,被降到其他单位的副职职务。
“与以前相比,在目前的多重考核下,干部肯定会比较辛苦。但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连小敏说。
“如何让不同维度的测评最终整合为有机统一的考核,让能上能下成为干部任用的新常态,需要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并且是一个逐步形成、日臻完善的过程。”岳亮说。
目前,嘉兴已综合了中央、省委有关规定和现行有效做法,以制度化、规范化为抓手,研究制定了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治理为官不为的《实施意见》及具体操作办法,并通过“三考一督”,即实绩考核、实绩考察、实绩考堂和专项督查,发挥抓人促事、督人促事的统领作用,倒逼干部干事创业。
“总的来说,治理为官不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要从‘原则之治走向‘规则之治。”连小敏说。
“不过,‘下并不是终点,表现得好还可以再上,这应该是一个良性的通道。”连小敏说,“不要只盯着下,能下也能上,我们‘下一个干部是很慎重的,‘下了也不是不管了,干得好的,可以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