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记2016
2017-01-13
某种程度上讲,城市是国家和个体命运的结合部。
国家的宏大政治,需要通过城市的具体施策实现,个体的微观命运,亦被其所处的城市所直接影响。对于个体来说,城市是日常感知国家发展印记的实体场所,对于国家来说,城市是日常联结个体生产生活的桥梁。
因此,记录中国城市的2016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记录2016年中国的某个侧面。
2016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个值得记录的年份。这一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元年,也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对于过去一年几座处于舆论焦点的中国城市而言,2016年也是一个值得记录的年份。
通过举办G20峰会,杭州这座舆论眼中的“新一线城市”,成为了过去一年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城市之一。借着国家出海的大船扬帆起航,这座过去多以小家碧玉形象示人的江南城市,将酝酿多年的国际化目标,纳入了快车道。
明星城市深圳在2016年正经受前所未有的“焦虑”。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是否将影响深圳的企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不仅成为这座城市的忧虑,也是正处于爬坡过坎的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
如果深圳的心情是“焦虑”,那么东北的心情可能是“忧心”。作为曾经的全国工业最发达地区,近年来,东北经济增长数据下滑明显,一些地区甚至在全国敬陪末坐。但在其中,长春在2016年前三个季度却实现了6.3%、7%、7.3%的GDP增速。
2016年夏天,一场不亚于1998年的大洪水,考验了长江边的武汉。这场洪水导致的城市内涝极为广泛,不仅对武汉,也对中国城市的规划、建设提出了疑问。
这些命题,不仅是以上几座城市发展本身所面临的,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仍然将继续影响着大量中国城市的发展,并通过城市这个国家治理的关键节点,进而影响国家和个体的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或喜或忧的命题,并非源于2016年,其“答卷”的影响亦非终止于2016年。辞旧迎新,鉴往知来。这些命题和“答卷”,或将为未来中国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