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鼠粪渣栽培长裙竹荪技术初探

2017-01-13陈绍军邓小东

中国食用菌 2017年6期
关键词:竹鼠竹荪培养料

段 丹,陈绍军,林 川,张 宇,邓小东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竹鼠粪渣栽培长裙竹荪技术初探

段 丹,陈绍军*,林 川,张 宇,邓小东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主要介绍了利用竹鼠粪渣栽培长裙竹荪的管理技术,要点是将播种季节安排在每年3月~4月,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出菇;以竹荪粪渣为原料建堆发酵,为栽培竹荪提供优质基质;以土质疏松肥沃的大田拉架遮阴网作为出菇场地,做好发菌与出菇期间的温度和湿度的管理;防止子实体的病虫害并及时采收,保持最佳商品价值。

长裙竹荪;竹鼠粪渣;栽培基质;技术要点

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 又称竹笙、竹参、竹菌、网纱菌、臭角菌,是著名的珍贵食(药)用菌,其形态优美,香气浓郁,脆嫩爽口,素有“山珍之王”的美称[1-2]。栽培原料主要为竹类、段木、甘庶渣、木屑等[3]。但随着我国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栽培原料越来越少,“菌林矛盾”[4]导致栽培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寻找1种新的培养料代替常规资源已成为必然选择。竹鼠粪便是次级代谢产物,富含有机物和氮磷钾。随着竹鼠养殖技术的提高,内江规模化的竹鼠养殖场迅速发展,导致竹鼠粪渣大量堆积,常因未及时处理利用而被当作废弃物丢掉,造成环境的污染及能源物质的浪费[5-6]。近年来,利用猪粪、牛粪栽培食用菌的研究较多[7-8],但利用竹鼠粪便栽培食用菌的报道还较少。收集竹鼠粪渣,开展竹鼠粪渣替代或部分替代木屑用于栽培长裙竹荪的栽培技术研究,并筛选出适宜长裙竹荪生长的最佳栽培料配比。为此,笔者于2015年~2016年进行规模化试验,确定竹鼠粪渣种植竹荪的可行性,建立长裙竹荪栽培体系,旨在为内江高效且低成本栽培长裙竹荪提供技术支撑,为竹鼠粪渣资源合理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竹鼠粪渣作为栽培基质种植竹荪的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广大菇农参考。

1 场地与栽培季节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含量高,水源充足,排灌容易,土壤透气性好,不易板结的地势,作为栽培长裙竹荪的场地。竹荪为中高温菌类,菌丝生长和出菇的最适宜温度为20℃~25℃[9],就内江气候条件而言,在每年1月~3月制种,3月~4月播种,当年夏季采收,直到11月结束。

2 原料处理

培养料是竹荪生长所需各种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培养料的优劣对竹荪产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证明,以竹鼠养殖废弃物为主要栽培原料种植竹荪,竹荪产量高,不易被污染,原材料价格低廉,效益高。栽培前收集竹鼠粪渣,进行建堆发酵。竹鼠粪渣含水率为20%~30%,在发酵过程中浇足水分,将含水率调节到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湿度50%~60%,并控制发酵温度,使堆温达到60℃~70℃,促进高温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对竹鼠粪渣的分解转化,同时在发酵过程中注意翻堆,改善堆内通气条件,散发水分,为粪渣发酵提供足够的氧气。发酵结束后加入石灰控制原料的pH为5~6,使竹荪在弱酸环境中生长。

3 菌种制作

将处理好的原料(确认培养料无氨味),采用18 cm×33 cm×0.005 cm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湿料(750±50) g,121℃高压灭菌120 min,冷却后接种,在温度23℃~26℃,相对湿度60%~70%,CO2浓度自然,黑暗培养房中培养,并在接种1周后检查菌袋是否萌发和污染情况,便于及时处理,避免二次污染,待菌丝满袋后,作为栽培种使用。

4 播种与覆土

4.1 建畦

选择土壤肥沃,腐质层厚,砂质轻壤土的林地,除去杂草,平地挖畦,畦深0.2 m,宽1.2 m,长不限,畦面整成“龟背形”[10],畦与畦之间留宽0.4 m的沟,避免畦面积水,影响菌丝的生长,而且便于菇农行走,方便子实体采收。

4.2 铺料播种

选择晴天时下料播种,将处理好的竹鼠粪渣均匀地铺在畦床上,中间高,厚度为20 cm左右,每平方米使用干料20 kg;铺好料将竹荪菌种掰成“鸽蛋”大小,按“梅花形”隔6 cm~7 cm播1穴,播种2层,中间1层,面上1层[11],每平方米使用菌种2袋~3袋。

4.3 覆土

竹荪子实体生长与覆盖土有密切关系,没有经过覆土的培养料,即便菌丝生长得再好竹荪也无法生长,土壤的优劣对产量的影响极大,使用含水量为18%,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最好为林下腐殖土),将面上的菌种抖入料内畦边,先覆盖厚5 cm~7 cm的土,畦料面中间留长10 cm~15 cm不覆土,盖上薄膜培养菌丝。待菌丝基本吃透料时,去掉薄膜,将畦面未覆盖的部分全部覆满,然后在畦床覆土层上面覆盖厚4 cm~5 cm的稻草,使其保温、遮阴,利于菌丝进入土壤快速扭结,形成菌蕾,促进竹荪长出。

5 发菌管理

播种15 d左右后,观察培养料的含水情况,并随机检查菌种的萌发与吃料情况,发现死种要及时补种。正常生长情况下培养料中竹鼠粪渣含水量为60.0%~65.0%(水分充足且用手使劲捏之无水挤出),竹荪菌丝呈白色绒毛状,竹鼠粪渣外围已萌发0.2 cm~0.3 cm。同时注意温度超过 27℃时,可通过不定期掀、盖薄膜调整畦床温度,并通风换气。

6 出菇管理

6.1 湿度管理

出菇期间培养料竹鼠粪便含水量为 60%,覆土含水量为20%,空气相对湿度为85%。菌丝萌发期,控制畦面湿度,保持覆土层不干不湿,且畦沟内不积水,防止菌丝坏死或滋生杂菌。发菌后期,对土壤的湿度要求较高,手捏土粒能压扁而不黏为宜,在天气干燥的自然气候时需连续在畦面人工喷水保湿,出菇阶段则应侧重于畦面空气相对湿度的控制。

6.2 光照管理

竹荪子实体形成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通常在“七阴三阳”环境下,竹荪子实体在环境温度22℃~25℃,培养料湿度60.0%~65.0%,环境相对湿度80.0%~90.0%的环境下生长最好,产量最高。因此,采取遮阴措施促进子实体形成,是竹荪高产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竹荪生长特性,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在菌丝吃透料出现菌瘤后采用拉架遮阴网的方法[12],将遮阴网拉架在大田畦上方,直到竹荪采收结束后取下。使用遮阴网不仅收放使用方便,菌丝加湿简单,子实体采收方便,省工、增效等,另外,还可减少蚊、蝇对竹荪子实体的食咬,保证子实体的完整性,提高竹荪的外观品质与商品价值。

7 病虫害防治

竹荪在大田栽培,依靠天然的环境,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难以控制,容易发生霉菌、杂菌等病害,常患软腐病、褐腐病等,其经常出现于覆土和菇蕾上并迅速蔓延至菇体,导致菇体变质而腐烂。使用经甲醛消毒过的覆土,菇体出现病患时,及时拨除已感染菌体,于发病处喷洒0.5%甲醛液,并加大栽培场地的通风。另外,竹荪香味特殊,在生长发育阶段容易引来虫类如菌螨、白蚁、跳虫等,吃掉菌丝和菌蕾,影响菌丝生长,造成竹荪大面积减产。选择无虫害的场地,栽培前做好场地环境的清洁消毒,在发生虫害时应及时处理,以防扩大污染[13]。

8 采收加工

子实体菌裙开始从菌盖上撒出时进行采收,大部分选择在每天早上的8点~10点,要及时采收,否则菌裙散落,会出现菇体自溶,或倾倒到地面黏泥土上,影响商品价值。采收后及时将竹荪子实体放入烘箱,盖上纱布,以防蝇、蚊,采用先排风脱水然后适温干燥的方式烘干,即开启排风扇吹2 h~3 h,然后烘干8 h~10 h,烘干子实体形态中等,香味较浓,颜色白色,且所含杂质较少[14]。

利用竹鼠粪渣作为培养料栽培竹荪,一方面竹鼠粪渣被再次利用,种植竹荪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竹鼠粪渣成分被竹荪生长进行分解利用,留下的原料全部回归到土壤中易被利用,可增强土壤的肥沃程度,提高养分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农作物的抗病力,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16]。不仅为广大菇农提供了廉价的基质原料,增加收入,而且为农副产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辟新路子,同时延伸竹荪产业链,提高竹荪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出率,积极推动竹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丁湖广,丁荣辉.真菌皇后竹荪制种与栽培新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杜,1992.

[2]徐方.食用真菌的药用价值[J].宁夏医学院学报,1990,12(1):46-48.

[3]林占熺,林辉.菌草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苏德伟.菌草栽培竹荪及其品质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业大学,2012:5-6.

[5]韦佳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的经济价值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12):138.

[6]潘丹.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12):197.

[7]张雪瑶,钟祝烂.猪粪渣栽培双孢蘑菇技术初探[J].食用菌,2017(3) 49-50.

[8]杨菁,林代炎,吴飞龙,等.利用猪粪栽培姬松茸技术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0,29(4):20-21.

[9]陆娜,袁卫东,周祖法,等.竹荪仿野生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食用菌,2013(5):38-39.

[10]应国华,吕明亮,何林,等.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方筛选毛竹林下棘托竹荪栽培基质配方筛选[J].食用菌学报,2014,21(3):32-35.

[11]姬金生,杜正顺,臧建伟.竹荪引种与丰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6):900-921.

[12]洪金良,黄良水,黄运建,等.竹荪遮阳网大棚栽培技术[J].食药用菌,2015(1):43-44.

[13]赵崇平.人工栽培竹荪的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1(6):73.

[14]吴岩课,陆娜,魏海龙,等.长裙竹荪竹林栽培采收前后的关键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5,34(6):28-30.

[15]蒋德书,蔡中全,阮燕春,等.竹鼠粪便还田对牧草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16,31(1):49-51.

[16]谷军,周文菊.浅谈竹鼠粪便及饲料残渣生产有机肥技术[J].农技服务,2015,32(3):106-107.

云南勐海县发现蓝色蘑菇新品种,“蓝瘦香菇”家族添新成员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消息,最近,一度爆红的“蓝瘦香菇”家族又发现了1位新成员,这也是中国团队首次报道在中国发现这个美丽动人的新种——勐宋粉褶菌。

“蓝瘦香菇”一度爆红,并入选2016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网络上的配图,“蓝瘦香菇”是1朵“伞盖还未撑开、呈蓝色的菌子”,学名叫霍氏粉褶菌。

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组,Peter E.Mortimer(南非籍)真菌研究团队的科研工作者们近日发表了其家族粉褶菌的新种——勐宋粉褶菌。粉褶菌属的典型特征,顾名思义,就是菌褶都呈粉红色。“蓝瘦香菇”们也不例外,只是他们全身包括菌柄在内都呈蓝色,这使他们区别于其他同类,格外吸引人们的目光。

勐宋粉褶菌具有圆锥形到平圆形的菌盖,黄棕色的菌丝和(4~8)μm×(4~6)μm大小的担孢子。科学家们通过植物界的“亲子鉴定”——形态、分子比较的方法确定了这一新菌种属于伞菌目中的粉褶菌属,与霍氏粉褶菌,也就是“蓝瘦香菇”十分接近,而它们还有另一个亲兄弟——变绿粉褶菌。粉褶菌分布非常广泛,从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到高山森林甚至北极都有它们的踪迹。近年来,随着中国分类学研究的充分开展,不断有粉褶菌的新菌种在中国南方地区被发现。这些发现,象征着真菌分类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成熟,为探索奇妙的真菌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而新菌种的食用、药用以及经济价值也将提供无穷的宝藏。

该项研究成果以《中国云南省勐宋乡发现蓝色蘑菇新种——勐宋粉褶菌》为题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土耳其植物学杂志》上。本文的第一作者是来自斯里兰卡的Aseni Navoda Ediriweera,目前在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真菌学研究工作。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17.11.04

S646.9

A

1003-8310(2017)06-0090-03

10.13629/j.cnki.53-1054.2017.06.021

段丹(1991-),女,硕士,实习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及其加工研究。E-mail:919286406@qq.com

*通信作者:陈绍军(1966-),男,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及加工研究。E-mail:879423890@qq.com

2017-09-10

猜你喜欢

竹鼠竹荪培养料
竹荪的深加工及营养成分功能性研究进展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谢志敏 杨民 作品:竹鼠嬉戏系列
草菇出菇为何怪
竹鼠养殖技术及常见问题
“竹君”食疗菜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一碗竹荪汤
深山尝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