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陌生化手法在《厄歇尔府的倒塌》中的运用

2017-01-12陈雪菲陈雪莹

东方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陌生化

陈雪菲++陈雪莹

摘要: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手法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他认为只有“陌生化”的语言才具有文学性可言。这一写作手法在爱伦·坡的短篇小说《厄歇尔府的倒塌》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本文从语言风格、环境设定、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四个方面分析“陌生化”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这一手法的采用,大大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将爱伦·坡想要表达的死亡主题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悯完美地体现出来。

关键词:“陌生化”;《厄歇尔府的倒塌》;死亡主题

引言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是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主要作品有《帖木儿及其他诗》(1827)、《创作哲学》(1846)和《诗歌原理》(1848)等。虽然爱伦·坡自己更偏爱诗歌,但他的声誉是与他短篇小说的成功密不可分的。他的《泄密的心》(1843)、《黑猫》(1843)等都是描写人内心精神疯癫状态的恐怖小说的佳作。

《厄歇尔府的倒塌》(1839)是爱伦·坡短篇小说的最经典代表之作。小说采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了“我”的朋友厄歇尔兄妹相继离世,以及厄歇尔府倒塌的故事。本文试从语言风格、环境设定、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四个方面分析“陌生化”手法在作品中的运用。

1、“陌生化”理论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先驱——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在多次重复的动作变成习惯之后,就成了自动的,而这种自动是无法被人类感知的。只有利用“陌生化”的手法才能打破人类的自动化感知,唤起他们的新知。他在《作为手法的艺术》一文中提到“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它增加了感受的难度和时延,既然艺术中的领悟过程是以自身为目的的,就理应延长。”(什克洛夫斯基,1989)他认为只有通过“陌生化”的手法,将人们所熟悉的事物进行“陌生化”处理,才能唤起人们对这一事物的重新认识,人们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其中的含意。

2、“陌生化”的具体应用

2.1 语言风格的“陌生化”

在小说中,爱伦·坡用贯穿始终的阴森、怪诞、恐怖的词句营造出了同样的氛围,每一个词语都在一步步深化爱伦·坡想要读者体验的氛围。

坡在描写意象时有独特的风格。如在描写“我”从小湖陡峭的岸边朝下看的景色时,写道“我看到灰色的薰衣草、模样狰狞的树干和眼睛般空洞的窗户在水中扭曲的倒影。”(爱伦·坡,2001,15)紫色的薰衣草本是美丽的,树干是挺拔的,窗户是明亮的。在这里,爱伦·坡把美好的事物都变成了诡谲阴沉的,打破了读者的自动化认知,让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其中的意义。

坡“陌生化”的语言风格引导读者去感受每一个词、句、乃至整篇小说,延长了读者的感知时间,使之能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真谛。

2.2 环境设定的“陌生化”

坡将厄歇尔府邸安置在了一个“自然界最荒凉萧条的地方”(爱伦·坡,13),由于读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是最萧条的,所以只能紧跟坡的文字,细细体会每一个意象,才能身临其境般进入到小说的设定环境。

另一方面,厄歇尔府的内部构造也非常怪诞。在描写“我”进入厄歇尔府时,坡描写了很多奇怪的景象。如“许多黑暗而曲折的甬道”、“墙壁上阴暗的挂毯”、“深红色的光线”等(19)。这些事物始终给读者一种陌生感,这就需要读者去花费时间将种种摆设、装置组合在一起,才能跟随“我”一同进入到厄歇尔府。

2.3 人物形象的“陌生化”

首先,小说的主要人物罗德里克是一个异于常人的人。他有“死一般的脸色”、“瞬息多变的声音”;他“只能穿某一种面料的衣服”;他“眼睛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下也刺痛难忍”(23)并且他还是一个具有重度抑郁症的人。坡设置了一个如此集怪病于一身的人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无疑刷新了读者旧的认知体系,使之在读小说的过程中随着“我”的叙述,一步步地将厄歇尔的整个人物形象拼凑起来,直至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认知被延长了的过程中,厄歇尔的形象生动立体的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其次,小说的次要人物玛德琳小姐虽然出现的次数有限,但她的形象足以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玛德琳小姐一出场便是从房间的尽头走过,然后便“兀自隐去”了。这个特别的出场仪式不仅使“我”“突然产生一种极度的惊诧”(23),也令读者感到一阵阵凉意。坡并没有对玛德琳进行过多的外貌上的描述,但玛德琳小姐区别于他人的显著特点足以震撼读者。

2.4 情节发展的“陌生化”

《厄歇尔府的倒塌》的情节很简单,主要是“我”陪伴着重度抑郁的厄歇尔。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故事的高潮。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我”和厄歇尔都觉察出了异样。为了抚慰他,“我”选择为他读《疯狂的宴会》。但随着书中情节的发展,“我”和厄歇尔在现实中听到了同样的声音,这声音时而沉闷、时而清晰,一步步将厄歇尔逼到了崩溃的边缘。最后,已经被埋葬的玛德琳小姐浑身颤抖着跌进屋来,将她的哥哥拽到地上,一同仙逝了。

虽然,在小说的开篇,读者就预感到了恐怖。但是,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将恐怖的效果推到了顶点。随着一声声的破门声,读者的想象力一步步地深入。在这样不断地思索中,小说中的场景似乎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仿佛亲身经历一般。

3、结语

在爱伦·坡的作品中,很多都表现了死亡的主题。在此小说中,爱伦·坡用“陌生化”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其深刻的寓意。从独具特色的语言、到奇异怪诞的人物形象,从恐怖阴森的环境到离奇惊悚的情节,小说从开篇到结尾,每一部分都在打破读者原有的认知体系,环环相扣。这样,在读者读完小说之时,会对小说的主题深有体会。爱伦·坡认为,就像厄歇尔曾经预料自己将会成为恐怖的牺牲品一样,人类精神存在着一种最极端的临界状态,随时会像厄歇尔府那样轰然倒塌。在这里,也体现出了他的人文关怀,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悲悯。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等.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爱伦·坡著,马爱农译.爱伦·坡短篇小说选[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3]刘俐俐.《厄歇尔府的倒塌》的现代阐释[J].外国文学研究,2003(4).

猜你喜欢

陌生化
悲剧:最有力量的陌生化
借助陌生化策略有效开展阅读教学
教学新思维
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论《荒原蚁丘》中的叙事陌生化
论《布里尔小姐》的陌生化技巧
浅析《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陌生化手法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陌生化”现象
媒体奇观视阈下《中国老师在英国》的解读
西方文学作品中马的象征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