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脱欧公投事件来看21世纪国际法的作用
2017-01-12冯敬
冯敬
摘要:最近英国脱欧公投事件沸沸扬扬,如果英国脱欧影响继续发酵,伤及中国的出口,中国政府势将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来刺激经济。英国脱欧或产生蝴蝶效应,中国政府正未雨绸缪。随国际关系而产生并发展的国际法也呈现出快速并多维的变化与发展。国际法是各国协调意志的体现,但是国际法并无高于各国之上的立法机关,也没有专门的执行机构,他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软法”。因此,国际法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
关键词:英国脱欧公投;国际法;作用
2016年将是国际法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年份。最近英国脱欧公投事件沸沸扬扬,如果英国脱欧影响继续发酵,伤及中国的出口,中国政府势将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来刺激经济。英国脱欧或产生蝴蝶效应,中国政府正未雨绸缪。从中国官方的对外言论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动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工具应对英国脱欧对世界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流血仍在继续,英镑延续跌势,逼近31年最低点,大部分主要和新兴市场货币继续走贬,而中国国债周一则大涨,10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周一早盘大跌至3月中旬以来最低。中国央行称已注意到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公布后金融市场的反应,并已做好应对预案。其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维护金融稳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在周日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中国拥有充分的财政空间来应对英国退欧引起的任何市场动荡,但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应当有所限制。包括彭博经济学家陈世渊和中金分析师余向荣等人士认为,英国脱欧不仅给英国和欧盟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给中国出口带来冲击,而且长远看还可能引发经济全球化逆转风险,对中国的制造业带来压力。他们指出,同其它大多数主要经济体相比,中国有更多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工具来应对冲击。中国的利率还在零以上;财政政策方面,即使考虑到表外负债,中国政府的整体负债仍然可控。
中国最有力的工具仍为财政政策。虽然英国脱欧令中国降息的机会上升,但由于当前去杠杆压力和实际贷款成本偏低,立即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相比来讲,近期内中国央行更可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瑞士信贷上周五在英国宣布退欧公投结果后发出报告称,中国为应对英国退欧影响将可能采取的财政政策包括推出新的建设项目,加大银行对这些项目贷款以及放宽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限制。汇率政策方面,陈世渊和欧乐鹰认为,在美元有升值压力的背景下,中国央行可能会试图让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但保持对一篮子汇率的稳定。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克里米亚公投、马航失联、韩国“岁月号”沉船、中国周边海域争端、越南排华事件、各类区域贸易协定的迅猛发展等一系列国际法新老问题不断涌现,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发生了若干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及全球化蔓延的时代背景下,国际关系更呈多样性和多变性。随国际关系而产生并发展的国际法也呈现出快速并多维的变化与发展。国际法的变化与发展体现在国际法的三大领域,即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之中。国际法是各国协调意志的体现。国际法并无高于各国之上的立法机关,也没有专门的执行机构,他在某种程度上被称为“软法”。因此,国际法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以目前两大国际法热点问题为例:
第一、区域贸易协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区域贸易协定的巨大扩散,世界贸易组织正在失去其国际贸易体系的中心地位。如今,我们不能再把WTO看作一种规则而把区域贸易协定看作是它的例外。中国想要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游刃有余,就必须“两手抓”,既在全球贸易中获利,又充分利用好区域贸易,更好地为本国经济发展寻求出路。
第二、中国海外利益的国籍国保护。经济全球化是挑战,但更是机遇,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依托。中国入世后,参与国际经济交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产品在海外竞争实力日益加强,企业在海外寻找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公民个人处境工作、求学、旅游、探亲等都体现了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信心和勇气。但是,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不同,利益取向不同,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各种活动可能会遇到一些行政或法律上的障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国公民、法人在我国的正当权益。”
国际法并非也不能成为“西方”的专利。国际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弱国无外交。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崛起的中国正在重新构造自身全方位的国际关系,探寻自己的定位。在新型国际交往中,中国不仅要遵守既定的各项国际规则,更重要的是要参与和主导这些规则的制定,以便在国际交往和“争斗”中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