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哲族民俗伊玛堪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2017-01-12白杨陈学军

对外经贸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赫哲族

白杨++陈学军

摘要:伊玛堪作为赫哲族独有的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说唱艺术,饱含着赫哲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和历史文化,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表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赫哲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伊玛堪所依托的时代背景也发生了变化,传承现状岌岌可危。把伊玛堪说唱作为赫哲族民俗旅游的重要载体,创新民俗旅游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伊玛堪说唱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增强赫哲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而且有利于发展民族旅游经济,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通过对伊玛堪的表演形式及经典曲目及伊玛堪传承现状的解读,指出伊玛堪保护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伊玛堪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伊玛堪;赫哲族;民俗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054-02

[作者简介]白杨(1994-),女,黑龙江宾县人,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通讯作者]陈学军(1975-),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民族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6MZB01);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2016D087);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扶持共建项目(项目编号:14E036);佳木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项目编号:Cxtd-2016-04);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10222058)阶段性成果。

民俗文化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强调和维护本土文化传统实质上是强调和维护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我国很早就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活动,旨在打造中国旅游形象,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广大游客的旅游需求与消费模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日益向审美和文化方向过渡,民俗旅游发展迅速,成为各地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民俗旅游的独特体验使得各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赫哲族为我国六小民族之一,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虽然目前全族人口仅5354人,但赫哲族人民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其中,民间文学艺术伊玛堪说唱于2011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亟须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黑龙江省的首项世界文化遗产,这样的独特地位使之成为赫哲族民俗旅游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赫哲族在黑龙江省民俗旅游发展中脱颖而出,极具吸引力。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视察,在八岔赫哲族村亲切看望了赫哲族同胞,聆听了伊玛堪说唱表演,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赫哲族众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更受到世界的关注。

一、伊玛堪的表演形式及经典曲目

“伊玛堪”是赫哲族民间流传的说唱文学,有些类似“大鼓”、“苏滩”,但是一般不需要乐器伴奏。它采取的形式是说一段,唱一段,讲究韵律。[1]伊玛堪是关于“莫日根”(赫哲语,意为英雄)的故事讲唱,是一部内容独立,各种人物关系和事迹完整的史诗作品。在伊玛堪故事中,赫哲族英雄时代的整体面貌,包括其经济生活、社会体制、宗教信仰、家庭生活、社会伦理、战争以及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基础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2]伊玛堪在节目类型与演出风格方面有“小唱”和“大唱”之别,前者以唱为主,侧重表现的是有关赫哲人生活中具有抒情性质的短篇故事;后者以说为主,侧重表现的是关于赫哲族英雄的长篇故事。[3]伊玛堪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各类歌颂“莫日根”的曲目。

二、伊玛堪传承现状

赫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伊玛堪说唱所依托的就是其本民族语言。由于赫哲族人口稀少,居住又很分散,并且很早就与汉族等民族杂居,故男女老幼皆通汉语,汉语成为赫哲族全民族日常的交际语言。目前在赫哲人中赫哲语已不常用,只有很少一部分老人会说赫哲语,50岁以下的基本不会,致使伊玛堪传承的语言文化基础几近消失。作为一种口耳相传的说唱文学艺术形式,伊玛堪是在赫哲人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是赫哲人生产生活的一种记录,蕴含着赫哲族的精神文化底蕴,浓缩了赫哲族的历史文化精髓,是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标志。[4]渔猎文化的嬗变,生产方式的转型致使伊玛堪传承的社会经济基础趋于消亡。此外,伴随着一些年老的伊玛堪歌手相继去世,已经没有能够说唱大段伊玛堪的歌手,出现了人亡歌息的窘境,宝贵的赫哲族文化遗产将随之失传,成为绝响,亟须加强保护与传承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派出赫哲族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方面的抢救小组前往赫哲族聚居区收集、采录赫哲族民俗文化,使濒临消失的伊玛堪以文本、影音的形式得以保存。21世纪初期,国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包括伊玛堪说唱在内的众多赫哲族民间文化事象得到了保护、传承与发展。

三、伊玛堪保护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伊玛堪已缺失传播基础

据孟慧英考证,赫哲族的伊玛堪原是通古斯各民族普遍用于丧葬仪式上的说唱,是安抚死者灵魂的宗教活动。早期的赫哲人有意识地把各种超自然的力量集中在莫日根身上,于是莫日根就成了具有非同寻常神性和神力的英雄。随着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赫哲人早已不信仰萨满教,不再将个人信仰等寄托在神化了的伊玛堪人物身上,民间已经没有学习伊玛堪的传统基础。

(二)无规范化的语言传承

口耳相传是伊玛堪主要的传承方式,因为没有文字可以记录,一些经典的伊玛堪段落已经失传,甚至逐渐被族人遗忘。据调查显示,现在会说赫哲语的赫哲人不足全民族人口的1/20,且多数为老年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明新老师曾经在佳木斯市郊区的敖其赫哲村创办讲习班,免费进行赫哲语的教学,甚至政府还会给每个来听课的人补助车费,他们只能用中文音译赫哲语来传授,在每周两个小时的教学中,只能教十句赫哲语。伊玛堪说唱还有一大特点——即兴。而不懂赫哲语,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赫哲语,就无法继续传承伊玛堪,更别说即兴说唱了。

(三)伊玛堪缺乏实用性和时代性

传统伊玛堪说唱表演形式较为单一,没有办法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不懂赫哲语的情况下观众无法真正感受表演内容。而且赫哲语为多音标语言,比起汉语来说更复杂。比如,对同一段伊玛堪进行说唱,每次都不完全一样,而且十人十调,这就加大了伊玛堪传承的难度。年青一代的赫哲人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赫哲语,更不用说难度更大的伊玛堪了。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赫哲人已经从单一的渔猎生产模式向农业、手工业、服务业等多种经营转变,由于劳动生产和现代化的日常娱乐活动占据了赫哲族人更多的闲暇时间,大部分的赫哲族青年人已经不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聆听和欣赏传统的伊玛堪说唱表演。伊玛堪在现实生活中逐渐失去其实用功能与存在的社会土壤。

四、伊玛堪保护与开发策略

(一)加强赫哲语的教学与保护

伊玛堪说唱以赫哲语为语言依托,保护伊玛堪最首要的任务就是保障赫哲语的传习不中断。首先,针对赫哲语无文字仅口头交流的特性,召集懂赫哲语的赫哲人统一赫哲语发音。其次,出版发行专门教授赫哲语的图书及教程,记录完整的伊玛堪曲目,建设伊玛堪说唱音频视频资料库,以便后人有学习与传承的依据。

(二)创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模式

1借鉴其他少数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案例,以大型实景演出模式,将伊玛堪说唱与赫哲族其它特色文化形式,如鱼皮服饰、萨满舞等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再现赫哲人生产生活的历史景象。既创新赫哲族民俗旅游发展项目,又能带动伊玛堪说唱的传承。大型实景演出在带动赫哲族民俗旅游发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赫哲族人民参与伊玛堪展演的机会,让赫哲人真正身临其境,享受伊玛堪民族特色文化的精华,从而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真正发自内心去继承和发扬伊玛堪。

2以赫哲族每年五六月间举行的传统节日“乌日贡”为载体,在节日中表演伊玛堪并向广大群众和旅游者开放,既推动旅游发展,又能给伊玛堪说唱表演提供舞台。不仅有利于激发伊玛堪说唱者的热情与创作欲望,而且有利于逐步培育伊玛堪鲜明的时代特色。如2015年黑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望奎县文化馆民间皮影队联合打造的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喜获金狮奖最高奖“最佳剧目奖”。这项举措是区域少数民族文化在新时期的成功合作,有利于促进伊玛堪的保护传承。运用新的表演形式让伊玛堪走进大众视野,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喜爱伊玛堪,使伊玛堪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孟慧英萨满英雄之歌——伊玛堪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赫哲族史诗“伊玛堪”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123

[3]汪立珍文化生态视野下的赫哲族伊玛堪的传承与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4):148

[4]陈学军,曹薇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构建——以赫哲族为例[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6):150

(责任编辑:张彤彤梁宏伟)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赫哲族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四川省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同江市赫哲族聚集区赫哲族人口现状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民俗旅游发展研究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赫哲族文化产业的开发模式研究
赫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