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1-12石友蓉兰飞宋婷

财政监督 2016年7期
关键词:财会双语国际化

●石友蓉 兰飞 宋婷

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石友蓉 兰飞 宋婷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针对我国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问卷调查结果,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国际化课程体系、培养过程、教师队伍、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财会专业 国际化人才 培养质量 培养体系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我国高等院校培养一批能适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需求也激增,尤其是在国际性融资、合并收购、上市等方面。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要求财会人才适应新需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熟知国际会计及财务惯例、精通中外财会知识和跨国公司的操作技能,有扎实的、多种外语交流能力的国际化财会人才。

事实上我国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是否适应新时期对财会人员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对从事财会教学的专任教师、财会专业本科高年级在校学生和近三年招收财会专业的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三个模块: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模块;被调查者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认识、评价和建议模块;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体系包括:国际化培养目标、国际化课程体系、国际化培养途径与方法、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质量评价模块等。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高校财会专业在国际化培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发展,但财会专业人才国际化培养尚不能满足社会的质量需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本文着重探讨调查中发现的我国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认识不准确

许多高校认识到国际化不可阻挡的趋势,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国际化改革,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如表1所示,我们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约60%)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财务与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根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细化,按照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课程等环节进行培养方案的修订或者设计。国际化人才大多局限在进行双语教学的层次,或者以建制班的形式,专业采取“国际”为专业或者方向名称,或与海外大学、机构的合作培养。部分高校引进了财务专业的原版教材并设置了对应的国际化课程,但大多是将英文教材授课、海外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认定为会计国际化课程。(见表1)

(二)课程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约50%)由于在财会专业国际化课程体系构建和执行过程中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导致国际化课程体系不尽完善。首先,部分课程内容未能及时适应财会行业国际化变化的需求。其次,简单地将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等认定为国际化,而且设置的国际化学时少、内容不够丰富,虽然许多高校都设置了国际化课程,但涉及国际化的课程大多属于选修,学时少,而且核心课程涉及国际化业务的也很少,像《国际审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国际税收协定》等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的会计、财务、审计的高级课程很少被纳入课程体系。另外,随着市场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财会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课、专业课种类与数量繁多甚至重复,使学生很难产生兴趣接受会计国际化的内容,又使教师教学任务过重,同时也使用于会计国际化课程建设的教学资源变得捉襟见肘。最后,一些高校财会专业课程国际化的实施手段单一、效果欠佳。

表1 我国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问卷调查的结果

(三)培养途径不健全

如表1所示,目前,约40%的高校双语教学有效性较低,在内部培养方面,双语教学是财会专业国际化办学模式的基本要件。第一,多数院校将财会英语作为选修课,课时少,深度不够。第二,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有的高校专业英语变成了英语强化班,导致学生理解专业术语困难。第三,高校大多采用的“外文教材、中外文交替讲授”和“外文教材、中文讲授”的授课方式,费时低效,这直接导致学生素质专业水平难以国际化。

国际联合培养方面,在实践中,各高校基本上直接拿来国外会计组织(如CGA与ACCA)的课程体系、课程教材,忽视中国学生的特点,且应试教育色彩浓厚,有40%以上的会计专业将校内课程与ACCA、CGA体系嫁接,缺乏针对国际化会计高端人才教学体系的重新设计。

(四)培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

与其他大部分学科不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表1所示,约25%的高校在培养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时大多注重塑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高校会计教学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和记忆,教师依赖原版课本无法创造创造性学习的氛围,教学方式无法构建启发式、互动式的环境,无法大规模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因此所培养的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在实践环节,高校“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单一化、形式化问题。现阶段高校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具有国际会计、财务、审计业务企业,无法保障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

(五)教师队伍支撑乏力

要培养真正具有国际视野的财会专业复合型高级人才,必须要有一支良好素质的国际化教师队伍作为支撑。如表1所示,我国部分高校(25%)对财会专业国际化认识不足,加上配套政策还不完善,导致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缺乏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部分高校对教师队伍国际化意识不强,未将其真正纳入财会专业学科建设中进行谋划;大多数高校把教师队伍国际化重点日益加强,即便如此,具有海外背景的财会专业教师以及外籍教师比例还是普遍偏低;教师出国研修与国际化授课体系建设结合不紧密,对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缺乏推动力。

(六)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科学性不够

现有多数高校财会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封闭的:侧重终结性评价,缺乏对形成性评价的观察、记录和考核。目前,我国对财会专业人才质量的评价大多数还只浮于表面,注重数量却忽视质量;质量评估的过程也不够规范化,评估方式也很僵硬单调,因此得出的评估结论也没有太大的价值;此外,还存在过于看重外部评价却忽视了质量监控的内部因素;日益重要的国际化方面也未被纳入评价体系,或是对国际化的评价缺乏客观有效的评估标准,导致此项指标只能依赖主观的评估,导致结果缺乏公正和质量等等。

三、对策建议

(一)正确认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会计财务人才”,例如,一是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高尚的法律意识;二是在知识结构上,国际化财会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中国会计基本业务知识;三是在能力结构上,除了要具备一般财务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国际化的能力,较强的复杂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多文化冲突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四是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以面对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教育程度取决于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因此,各高校需要正确认识国际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

(二)完善课程结构体系

1、增加国际化课程内容。改革现行财会课程体系。整合现有的会计课程体系,引进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同时,国际会计人才需要了解经济及金融的基础知识,可设置相关引导课程,消除直接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障碍。高校可效仿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一定的通识教育课程,如《世界中的中国》、《世界社会》等,在课程中融入国际经济、金融等信息。

2、及时关注国际化财会知识的变化。由于会计实务总是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更新着,高校也应该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随时调整课程设置,不断进行教材更新,或是可以因地制宜,拓展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渠道,让其不止于书本,也为教师们和学生们省下了宝贵时间。

3、多样化教学方式。如表1所示,调查显示学生比较喜欢“以教材为主、结合财经时事热点讲授”、“案例教学为主,组织、启发学生研讨”等授课方式,高校应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与学习阶段相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如采用多媒体教学等互动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培养途径

1、合理规划双语教学。对于内部培养方式,双语教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础,高校应适当增加双语教学课时,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改革双语教学单一的考核方式。财会专业双语教学,其内容应新颖、丰富、先进,要向学生介绍、传授国外专业领域内独特的思维方式、创新的知识结构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专业英语。对CIMA、ACCA等方向设置较多与国际财会、金融等方面的课程。

2、优化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国际联合培养途径是当前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主流途径和重要趋势。高校应结合上述措施,在与国外会计组织合作时,注重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形成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国情、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去除应试教育色彩,针对应用型国际化财会高端人才设计教学体系设计,构建系统的国际化财会人才培养体系。

(四)搭建“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

财会专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平台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推行“三位一体”(专业技能实践、综合模拟实践、校外实践)实践平台,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此,高校应该有计划地充实完善模拟实训室的设备和操作软件,加强与校外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尤其是世界500强公司和外商投资企业,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通过国际化的实践课程,提升实践能力。

(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拥有一支能够满足实践性和国际化教学要求的师资队伍是高校财会专业保障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作为负责会计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说,不但要有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时刻关注前沿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必须有深厚的英语功底,以及在国外公司的会计实践经验。高校可以通过海外人才引进工程大力引进会计专业的留学回国人员以及外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国内高校联系、选派教师熟悉国际化财会业务的实践、加强与国际化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聘请国际化财会背景的专家来校培训、建立双语教师激励机制等,加强现有教师队伍建设。

(六)改革教学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

合理和健全的教学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是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重要保障。首先,改进财会专业教学评价方式,构建包括约束机制、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内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开展能够让社会各方面都参与监督的,包括但不止于政府、学校、家长、学生等等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以及要实时改良对人才的评价制度和选用制度,让人才能够充分发展进步;树立对人才的科学观念和正确态度,建立以岗为基,以德为导,以能为举,以绩为奖的新型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的评价机制。■

(本文系2013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改革和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3118〉、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与改革探索”〈项目编号:w2014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1.曹国永.2015.“四轮驱动”推进本科人才培养国际化[J].中国高等教育,5。

2.胡树华、兰飞、范文芳.2007.交叉学科的复合式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江苏高教,7。

3.胡永平.2012.西部地方高校财会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财会月刊,9。

4.姚美娟、柳翔.2013.高校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3(22)。

(本栏目责任编辑:郑洁)

猜你喜欢

财会双语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