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DACUM模式应用研究
2017-01-12梁婕
梁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产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DACUM模式应用研究
梁婕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职业能力是学生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的协调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实施的合理性等问题制约着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五个对接”,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借鉴DACUM模式,改进专业课程现状,完善专业教学标准。
产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DACUM
DACUM模式以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为导向、以企业为合作伙伴、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来开发课程,确定教学方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要求“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1]。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指导思想,运用DACUM课程开发模式是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产教融合涵义
产教融合是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市场与教学科研的全过程相互交融,产中有教、教中有产的一体化状态。伯顿·克拉克提出的“协调三角形”高等教育体制模式分析了三者的权利关系。“市场”作为学术权威的导向,是各类企业行业产业的综合。“学术权威”代表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由资深教授及学者组成,其影响力来自知识和专业的权威并通过正式及非正式渠道对教育发展做出种种影响。两者在“国家权力”的影响下、在社会集体意志的作用下组成三角形,三角形内部的不同位置是三种成分不同程度的结合。[2]33-34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按照“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模式发展。国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行业三者之间不再局限于相互协调、彼此适应,而是冲破自身束缚、打破各自壁垒,交叉学习、相互渗透、默契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汇聚协同力量,形成密不可分的学前教育单元。
二、DACUM模式内涵
DACUM是英文DevelopingaCurriculum的缩写,译为“教育课程开发(设计)”或“教育课程编制”。它是在CBE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课程开发的系统方法,其实质是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3]101培养对象在工作中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是DACUM模式设计开发的出发点。根据对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国家、社会、市场对专业的职业能力需求,开发课程体系,决定教学方式。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安排、实施方法和评价标准均以“能力为本”,使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高度协同、融为一体。
三、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DACUM模式应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习近平主席强调,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观点。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法。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使高职学期教育专业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2014年底,广东省在园幼儿数379.34万人,专任教师21.38万人,师生比为1:17.7。按1:15—1: 17.5的比例计算仍短缺0.3—3.9万人[4]。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掌握幼儿教育及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业生认为职业能力是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课程体系的不合理、实践性或操作性教学活动比例的不足是影响职业能力最关键的因素。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针对“积极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从地位、教师及资金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5]广东省也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相关政策推动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培养目标定位
广东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幼儿园教师及管理人员的培养,强调学生构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拥有综合性的职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我们对广东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11所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进行分析,认为培养目标与幼儿园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之间没有实现深度融合,职业能力是造成矛盾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现状分析
1.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般主要指课程类型、各类型课程所占学时学分比例及各类课程如何构成整体。[6]186根据广东省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发现课程设置存在以下问题:
(1)必修课、选修课比例分配不合理
广东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所占的学时和学分比例远远超过了选修课,[7]184重视必修课程而相对忽略选修课程,二者分配比例的不合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程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专业知识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等因素编订的每一名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对于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选修课程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设置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对必修课的补充和深化。选修课程丰富了职业院校的课程种类,不仅使课程设置更加灵活、全面、有特色,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在美国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的比例为58%且有充分的选择权,学生自由选择的比例近80%。[8]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动态平衡更有利于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职业能力发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学前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
(2)理论课程、实践课程比例分配不合理
根据图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所占比例为58.1%,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为16.2%且时间分配更多地聚集在三年级,理论课程远远多于实践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理论课程是根据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特定的内容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的课程,更关注知识本身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然而,理论课程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联系导致课程内容重复。实践课程关注社会实际和需求,是为了更好地获得直接经验,在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通过调查、访谈、研究、操作和劳动等方式将已获得的知识运用在实际活动过程中。
高职院校学生部分来源于普通高中,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和学前儿童所处的状态缺少了解,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更多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的支撑。其次,理论知识有一定滞后性。同时,英语、语文和政治等公共理论课程更多开设在一年级,不利于之后两年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文化底蕴的培养。实践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了特定学科的概念、原理、方法、规则以及问题处理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学前教育学、学前教学法、儿童发展心理、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育、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钢琴、舞蹈及美术等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内容对于学前教育理论知识的传递和艺术技能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内容缺乏,职业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理论知识的不足为0.29,而各种能力的缺乏为17.64,能力的缺乏远高于知识的不足,课程体系与学前行业对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不一致。[7]184
职业能力是隐性的,需要通过讨论、模拟和实践等方式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引导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意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拓展职业能力、满足工作岗位需要、适应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
(三)教学现状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
研究表明,[9]18-2045.45%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来自应届高校毕业生,实践教学经验不足,42.43%的教师在幼儿园没有任何实践经历,另外有54.55%的教师未接受与幼儿教育有关的课程。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都处于萌芽状态,学前教育专业更需要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师。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及实践经验的缺乏不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获得职业能力发展。
2.实际开设课程不符合培养方案
对广东省开设学前教育的高职院校进行调查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开设课程。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占了更多的比例,幼儿游戏指导、儿童行为观察等针对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较少。[6]186
3.教学方式传统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仍以“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为主,教学缺乏灵活性,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对幼儿园缺乏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最后一年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和岗位不能融为一体。“项目主题式”教学、模块组合式教学、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式的运用较少,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DACUM模式应用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上文的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现状存在很多不足,毕业生职业能力缺乏,行业需求和人才供给不对称,结构性矛盾明显。产教融合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为一体,DACUM模式以产业需求的客观情况为起点,研究学前岗位职责、任务目标,明确职业能力,实现“人才供给∩工作岗位=全集U”的理想。
本文结合产教融合思想、借鉴DACUM模式,提出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观点,如图1。
图1 产教融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DACUM模式应用
1.工作及任务分析
对广东省部分用人单位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是目前学前教育行业最紧缺的人才,占38.03%;“专任教师”的需求量占10.64%;英语、体育、美术、音乐、舞蹈和钢琴教师不足的比例为20.66%。阳江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分为学前教育和音乐舞蹈两个方向,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设置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早期教育三个学前教育专业方向,专业设置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需求。
工作及任务分析要求根据学前教育行业市场的动态发展和需求确定职业的工作职责和每一职责内的任务,制定每项任务应达到的“最终绩效目标”和“能力目标”。[3]101在全面、具体了解产业发展和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对工作和任务分析,合理设置专业,动态调整专业,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以幼儿教师为例,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教学工作的计划和实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与学前儿童家长的沟通和交流以及学前教育研究创新等工作职责要求幼儿教师按照幼儿园作息时间的安排接待入园儿童和家长,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游戏、模拟、实验等方式传递知识、培养生活和学习能力、发掘学前儿童潜力,同时对儿童的行为、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幼儿教育工作。
通过对工作及任务的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三个方面。
一般职业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知识、艺术文化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等。其次,掌握基本能力。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熟练运用、应急处理能力等是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灵活应用基本能力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实现其价值。最后,拥有正确的基本态度。基本态度不仅是对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更重要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专业能力是从事特定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首先通过学习学前教育原理、儿童发展、心理与统计、教育政策等课程获得必需的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规律和方法,了解学前教育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最新发展动态。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能、保育技能、艺术技能三个方面。教学技能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及教育评价,创设和利用有利于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保育技能是对幼儿游戏活动的支持和引导能力以及组织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与保育能力。艺术技能要求对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职业道德既是对本行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又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幼儿教师的责任心、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幼儿园最看重的三种素质,分别占21.57%、20.16%和13.00%。学前儿童的性格处于萌芽阶段,是“真、善、美”的生动诠释,幼儿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归属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尊重儿童、关爱儿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职业综合能力也被称为“关键能力”,是完善职业能力、实现职业理想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创新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包含了一切。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摆脱思维定式、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使不成功,也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学前儿童富于幻想和创造,幼儿教师的不断创新能更好地与儿童沟通交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满足儿童的奇幻思维。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的快速更新、教育的深刻改革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在“互联网+”思想的影响下,借助图书、数字平台、网络资源等工具搜集所需要的资料、检索需要的信息,整理、归纳、分析材料,更新知识储备,不断提出新思想、新观念。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将现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幼儿教学和管理活动中,更需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团队合作形式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分析研究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检验、完善,探索幼儿教育规律,丰富学前教育理论研究。
2.教学分析
教学分析是根据制订的绩效目标和能力目标编制教学模块或单元,确定课程设置。[3]101
根据前面的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更多考虑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忽略了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中指出,高职课程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职业院校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需要密切联系幼儿园及行业权威人士,由教师、一线工作人员、专家学者组成研究团队,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将其融入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公共基础课程应按照统一标准开设,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均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理论课兼顾行业发展需要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建构课程模块或单元,适当提高选修课程在课程中的比例,使课程内容横向延伸。黄炎培先生提出“职业教育要以适应需要为主,教育要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积极参加社会运动。要实施全面的职业教育,既要培养智能又要培养职业道德与服务精神,既要学习科学知识又要特别重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课程从一年级开始,通过模拟、见习和实习等方式了解幼儿园环境和学前儿童状态,开设珠心算、家庭教育和礼仪等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职业能力。
3.教学开发及实施
教学开发及实施是根据“教学分析”制定的课程设置进一步编写每一教学模块的教学目的,编制课程的教学大纲(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同时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3]101提高实训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人才培养首先成“人”,才能成“才”。教学目标应首先关注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传统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借鉴杜威“做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通过现代学徒制、小组合作研讨室、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方式,校园深度融合,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专业认知、教学观摩、教学模拟、学训互动、“全程化”实践的教学方式,五环交互、融通共进。
教学评价应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综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等多种方式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研究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
教学实施过程首先要强化教师力量,开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估。职业院校努力创造校园合作机会,安排教师到幼儿园交流学习,通过讲座、研讨、教学实践了解行业现状及学前儿童的变化,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学技能,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教学实施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但不拘泥于教学计划,在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修订计划,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4.教学拓展
教学拓展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实施的范围更宽、程度更深的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101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要求拓宽继续学习的渠道,为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教学拓展活动为学生职业综合能力提高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主动研究、自主学习。
百度在线学习中心负责人何义情提出,百度选择的人才是拥有快速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通过校校合作、校园合作,聘请国内外优秀的幼儿园管理人才,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式,借鉴“互联网+”的思想共同研发模拟幼儿园教学及管理的应用程序,学生可通过各种角色的模拟体验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提高对职业的理解。
教学拓展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发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与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研究,不断推陈出新,提高职业综合能力。
四、总结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结合“五个对接”的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借鉴DACUM模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实现“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职业教育目标。
[1]李克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EB/OL]. http://www.chsi.com.cn/jyzx/201406/20140624/1057593134. html,2014-06-24.
[2]柳亮.国外高等教育问责制研究:多重三角模型与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10(7):33-34.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1.
[4]广东统计年鉴[DB/OL].http://www.gdstats.gov.cn/tjnj/ 2015/directory/content.html?17-03-1,2015.
[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Z].2010-11-24.
[6]侯怀银.高等教育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86.
[7]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广东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研制:调查与分析[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84.
[8]李晓丽.国外学分制的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 2012(2).
[9]许可纯.广东省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师资供求问题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18-20.
G 712
A
1672-402X(2016)12-0143-06
2016-10-07
2015年广东基础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广东特色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编号2015JJKGYJ003)阶段性成果之一。
梁婕(1991-),女,山西晋中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