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转型升级下东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2017-01-12王磊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东莞院校职业

王磊

(广东科技学院教务处,广东东莞 523000)

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研究

产业转型升级下东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分析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王磊

(广东科技学院教务处,广东东莞 523000)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东莞制造2025”等战略,聚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势,东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因其与产业的紧密联系而有必要重新审视。本文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就东莞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个案分析,并提出专业结构优化的思路。

供给侧改革;东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

“十二五”以来,东莞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为总目标,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东莞市统计局发布的《“十二五”东莞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监测报告》显示,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已从2010年的0.4: 51.2:48.4,逐步调整为2015年的0.3:46.3:53.4,由原来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结构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导“三二一”结构。[1]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现代工业保持快速发展;新兴业态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等新兴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支撑作用日益突出。随着东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加快发展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势必将引发劳动就业市场的深刻变革,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产生新的诉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应革新理念,从专业供给层面加大改革力度,重新审视专业竞争力及结构合理性,在规避“结构性浪费”的同时防止出现“结构性缺失”[2]。

一、东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总体分析

目前,东莞共有高职院校4所,分别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以及新建的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9月招生,暂不纳入统计范畴)。从办学性质区分,除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办校外,其他均为民办院校。其中,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33个专业,在校生达9600余人;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开设28个专业,在校生达11000余人;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开设26个专业。通过对各院校2015年招生简章公布的专业进行整理、统计,东莞3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覆盖了12个专业大类、56种专业(不计重复),大体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等5个专业大类为主体的专业结构,专业数为40种(如表1所示)。其中,3所院校均开设的相同专业仅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和服装与服饰设计等4种专业,并没有出现专业扎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各有侧重。但是,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专业结构与东莞主导产业的契合度以及专业结构与东莞新兴产业的对接发展等视角进行分析,高职专业供给层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专业结构与东莞产业结构基本匹配,但专业分布不太均衡。由表1数据显示,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开设1种,占专业总数的1.79%;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开设14种,占专业总数的25%;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41种,占专业总数的73.21%。从专业设置的数量来看,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最大,涉及8个专业大类,占专业大类的66.7%,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数量次之,涉及3个专业大类,占专业大类的25%;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最少,仅有1种。那么,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东莞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构成比例(0.3:46.3:53.4)进行对比发现,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占比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出“三二一”的发展态势。但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程度而言,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比重略有偏高,而服务第二产业的专业比例明显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专业结构虽总体上能够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但尚需进一步调适,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强市的需求来增设服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相关专业。

专业布局总体满足东莞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部分专业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够。由表1专业布局以及2016年高职新增专业可知,高职专业设置及布局总体上贴近东莞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如围绕东莞市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及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战略,东莞高职院校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并于2016年增设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但是,就专业集群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而论,高职专业链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还是有待提高。如,旅游产业从产业构成上看一般包括旅行社、酒店、交通、景区(点)、旅游商品、旅游娱乐等六大要素部门,涉及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休闲服务与管理以及会展策划管理等相关专业。但综观当前东莞高职院校仅开设了酒店管理及烹调工艺与营养2种相关专业,这与东莞把旅游业作为大力发展的综合性产业的地位不相协调,专业链建设力度与产业链在广度和深度上融合表现较差。

从对接东莞新兴产业发展角度而言,高职专业设置前瞻性不足。东莞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培育和发展了高端新型电子信息、LED产业、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生物产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逐步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此基础上,东莞“十三五”期间将继续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可穿戴设备、增材制造(3D打印)、可见光通信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扶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硬件等成为优势产业”。而综观东莞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及布局,不难发现关于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的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开设少之又少,即使个别院校增设了类似专业如工业机器人专业,但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人才的需求仍然相距甚远,整体上没有充分反映出战略新兴产业对专业建设的需求。同时考虑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相对滞后性等因素,这将加剧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地方新兴产业发展偏离程度,使得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缺乏重要的人才资源支撑,进而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基于此,东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布局应适度体现前瞻性,提前布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

二、个案分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为进一步说明产业转型升级下东莞高职专业结构优化存在的问题,现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个案分析。之所以选取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进行分析,一是因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东莞唯一一所公办高职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相较于具有行业背景、专业类别相对单一的职业院校而言(如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专业类别较为齐全且能够整体上对接、服务地方的产业发展,对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而言更具敏感性。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是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该校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总数为9600余人,共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33个专业(包括2016年新招生专业),拥有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建设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印刷技术、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1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学校2015年所设专业涵盖了农林牧渔、土木建筑、装备制造、轻工纺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与服务等12个专业大类29种专业,初步形成了在机械、电子、计算机、运输、管理、财经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的专业结构体系。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财经商贸三个专业大类覆盖专业面较广,基本囊括了学校的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分析其专业设置及分布(见表1),存在着如下特征。

表1 摇2015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情况

专业结构整体上能够对接东莞产业体系,与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较为一致。学校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开设1种,占专业总数的3.4%;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开设10种,占专业总数的34.5%;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18种,占专业总数的62.1%。从专业设置的数量来看,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规模最大,涉及8个专业大类,占专业大类的66.7%,对应第二产业的专业数量次之,涉及3个专业大类,占专业大类的25%。可以说,专业结构较为科学合理,总体上能够与东莞的产业体系相匹配。并且,将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结构与东莞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0.3:46.3:53.4)进行对比发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比例趋势大体一致,均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而且两者的错位幅度也不大。另外,如果将2016年新增专业纳入统计范畴的话,对应第二产业的开设专业达到13种,占专业总数的39.4%;而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开设19种,占专业总数的57.6%。那么,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比例总体趋势接近一致,专业结构较为合理。

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面向东莞主导产业,专业特色凸显。目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东莞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逐步规划建设省、校两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其中,确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工商企业管理、印刷技术、物流管理)、省级特色专业1个(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校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若干个。并且,该校以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核心主干专业,有机整合相关专业,逐步重点建设和培育发展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包装印刷以及工商管理、交通运输等多个重点专业群,主动对接东莞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包装印刷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东莞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见表2)。另外,根据《2016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在该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中,就业量最大的前六位行业分别是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零售商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机械五金制造业、各类专业设计与咨询服务业、其他服务业(除行政服务)。其中就业量排名第一的行业类为“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占比9.5%)。可见,专业建设特色凸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表2 摇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及专业群构建与支柱和特色产业对接一览表

专业群建设总体对接东莞产业集群,尚有待进一步系统规划,强化重点专业群。由表3能够看出,该校已逐步形成了适配东莞产业集群发展的专业群,并重点发展对接东莞支柱产业或特色产业的重点专业群。专业群建设总体上能够立足于本区域的支柱产业集群(如机械制造专业群)、立足于本区域的特色产业集群(如电子信息专业群、包装印刷专业群)、立足于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专业群设置的统筹安排和相互衔接(文化体育专业群)等等,体现了结构互补、特色鲜明的特点。另外,该校在“十三五”规划中(草案)中提出继续面向东莞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建设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信息技术、商贸管理与服务、财会与金融、包装印刷、艺术设计、物流管理、教育与体育、土木建筑等10个专业群。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从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专业群科学构建的思路来进一步剖析,无疑会对专业群建设有所裨益。

参考表3中所列专业群以及该校近年新增专业来看,其中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个重点专业群应强化特色,并随着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进行细分和调整。比如,机械制造专业群涉及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等6个专业,加上2016年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则包括了7个专业,涉及机械设计制造、汽车制造、机电设备、自动化4个专业类,对接多个相近产业,呈现出“一对多”的专业群组建方式。对于地方综合性职业院校来说,这种组建方式在一定时期内有其合理性。但从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专业群内在联系较差,不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且也不符合群内专业控制在3-5个专业为宜的一般性原则。尤其,面临东莞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智能装备产业)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这种专业群可随之进行调整和分化,以现有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核心专业来构建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群和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同理,电子信息专业群也应围绕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行调整和创新,依据相近性原则、群内专业符合逻辑关系原则以及适度规模等原则来考虑增设适应电子信息产业链的相关专业。

三、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东莞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策略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应当融合“互联网+”思维,积极推进“专业+”改革[3],从改革供给层面突破既有的专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在专业建设规划中,不仅要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且要考虑3-5年后的产业发展需求,为未来的产业需求提供“供给”。体现在具体措施上,高职院校可着重在传统专业的改造上、特色专业的打造上以及新兴专业的开设上等方面科学规划和实施。

第一,淘汰落后专业,整合传统专业。东莞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分批调整或减招、停办部分实力薄弱、发展乏力且不能满足东莞“机器换人”、“模具产业协同创新”等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专业;同时,深度对接东莞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原有专业建设为基础,不断挖掘和拓宽原有专业的内涵,开发一些跨领域的复合型专业,满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经济新常态,培养出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第二,培育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东莞高职院校应按照“专业紧跟产业走”的思路,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充分融入东莞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中,在专业转型中构建专业特色。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可结合自己的特点建设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特色专业”,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另外对能够促进产业技术革新、促进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专业、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当然,专业发展及其特色的建立,关键还在于各专业领域要有高素质的师资、优良完善的设备及大量的经费支援做后盾,有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第三,以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结构。专业群的设置与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利于形成专业的集群优势,从而适应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有其积极正面意义。高职院校依照“对接产业,校企合作”的原则,主动适应东莞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跟踪东莞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和需求的变化,以现有特色品牌专业为基础,进一步拓展专业优势,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集聚优质办学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集群,形成以重点专业群为主体、适配东莞制造产业体系发育成熟、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的专业体系结构,实现专业建设的集群化和特色化发展。

最后,引入以行业企业为主的第三方评价。行业、企业无疑在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行业、企业最为熟悉本行业领域的技术前沿、动态变化以及人才需求等情况,掌握着职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的第一手信息,能够及时把握产业对人才需求的技术、素质能力要求。相较而言,行业企业更具有信息优势,其对行业动态变化、岗位分布与岗位群变化以及所需人才数量与质量的预测,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行业企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可以搭建由行业协会、企业以及教育咨询机构等非施教机构为主的第三方机构,从宏观层面对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进行检测、诊断和评价。[4]这无疑能够转变以往专业建设评估过程中过于依赖教学管理部门自评的做法,具有更强的公正性。不过,由于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发展阶段不同、自身条件不一,在参与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以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不一。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通过宏观管理,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进一步明确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保障企业、行业组织等能够主动参与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政府和行业企业的政策及资源等优势,“自下而上”进行积极探索,主动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地方支柱、特色及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差异化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专业资源配置,建立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能更好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常态化的专业跟随产业发展的调整机制。当然,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学校各部门之间协同合作、师资队伍协调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等多个方面。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科学谋划,以制度创新为关键,保障专业结构调整有序实施。

[1]东莞迈入千亿美元“俱乐部”人均GDP五年连上五个大台阶[EB/OL].http://tjj.dg.gov.cn/website/xxgk/art_view. jsp?articleId=9302.

[2]刘洪一.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如何入手[N].光明日报,2016(15).

[3]刘洪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变革[N].光明日报,2016(2).

[4]张宏亮,赵学昌.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5).

G 710

A

1672-402X(2016)12-0116-05

2016-10-17

东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东莞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项目主持人:王磊;项目编号2016JYZ41)成果。

王磊(1983-),男,河南安阳人,历史学硕士,广东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史。

猜你喜欢

东莞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东莞可园琴事
我爱的职业
东莞长联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