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外敷联合西医治疗癌性腹水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01-12彭艳芳张莹雯张亚兵吴朝妍叶太生夏玉坤
彭艳芳,张莹雯,张亚兵,吴朝妍,叶太生,夏玉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中药口服、外敷联合西医治疗癌性腹水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彭艳芳,张莹雯,张亚兵,吴朝妍,叶太生,夏玉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目的 探讨中药口服、外敷联合西医治疗癌性腹水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癌性腹水患者临床诊治及随访情况,其中以腹腔穿刺+白蛋白针支持治疗和速尿针利尿对症治疗为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外敷化积止痛膏+温补脾肾方汤剂口服治疗者为观察组(40例)。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腹水最大液平直径、24 h尿量、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腹壁松弛、排气增加、食欲改善及精神好转)改善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5),而24 h尿量、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减少量及24 h尿增加量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2组治疗后腹壁松弛、排气增加、食欲改善及精神好转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应用中药外敷、口服联合西医共同治疗癌性腹水可显著改善其临床各项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癌性腹水;中药口服;外敷;生活质量
癌性腹水主要是恶性肿瘤发展至腹腔时所致腹膜腔积液异常积聚,该症状难以控制,严重威胁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目标主要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为目标。西医临床主要采用腹腔穿刺放液和腹腔置管引流及腹腔内化疗等治疗,尽管该类方法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同时易复发,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而影响其生存期。中医认为癌性腹水属“臌胀”范畴,主要是因患者肝脾肾受损而致气血水瘀积于体内[2]。因晚期肿瘤患者大多已接受过放化疗或手术等治疗,手术可伤元气,放化疗药物属热毒,其在杀死肿瘤细胞同时还会致患者身体受损,因此患者多表现为阳虚。中医认为脾肾阳虚者较难治疗,且体质虚弱不宜放化疗。中医治疗可取得一定成效,也可从整体上改善患者体质,以增强其抵抗力,但因中药起效缓慢而易耽误病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癌性腹水应用效果,旨在更好地改善其预后。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6年4月80例癌性腹水患者临床诊治及随访情况,均为来自我院中医科或中医科联合会诊患者。经B超声等检查提示存在腹水,符合《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的参考意见》[3],经腹腔镜手术与病理检查等确定存在肿瘤原发灶,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为阳性。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4]有关膨胀诊断标准,属脾肾阳虚型。排除近3周内存在手术史、预计生存期<6个月、过敏体质、卡氏评分<30分、严重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或精神疾病等。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以腹腔穿刺+白蛋白针支持治疗和速尿针利尿对症治疗为对照组(40例);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外敷化积止痛膏+温补脾肾方汤剂口服治疗者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5(65.3±4.6)岁;胃癌10例,肝癌10例,胰腺癌5例,大肠癌5例,子宫内膜癌8例,卵巢癌2例。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5~77(65.6±4.8)岁;胃癌12例,肝癌12例,胰腺癌6例,大肠癌4例,子宫内膜癌4例,卵巢癌2例。2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经腹腔穿刺放出1 000~2 000 mL腹水,并给予白蛋白针支持治疗和速尿针利尿对症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外敷化积止痛膏+温补脾肾方汤剂口服治疗;化积止痛膏成分为雄黄、青黛、明矾、乳香、没药、冰片、莪术、蟾蜍等,用蜂蜜调成膏剂;然后将药膏均匀涂抹于患者下腹部,并使用棉纱布覆盖,固定12 h,1 次/d,共2周;温补脾肾方组成:干姜、肉桂各6 g,仙茅、仙灵脾各9 g,干地黄15 g,白术30 g;采用免煎剂,1 剂/d,餐后1 h服用,3 次/d,每次采用50 mL温开水调匀服用,共1个月。2组患者每放出1 000 mL腹水,补充5 g人血白蛋白;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补液和纠正其电解质紊乱。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腹水最大液平直径、24 h尿量、卡式评分及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腹壁松弛、排气增加、食欲改善及精神好转)改善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B超检测腹水最大液平直径;参照WHO肿瘤药物疗效评价临床疗效[5]。完全缓解(CR):治疗后腹水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治疗后腹水较治疗前减少≥50%且持续4周以上;稳定(SD):治疗后腹水较治疗前减少<50%;进展(PD):治疗后腹水较治疗前增加;总有效=CR+PR。参照文献[6]方法对临床症状(腹壁松弛、排气增加、食欲改善及精神好转)进行评分,分别以0~10分表示,得分越高说明症状改善越显著。参考文献[7]方法评价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分别以0~100分表示,得分越高说明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加以分析,采用t或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前后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及24 h尿量变化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及24 h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均<0.05),而24 h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观察组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减少量及24 h尿增加量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腹水最大液平直径、腹围及24 h尿量变化情况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2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腹壁松弛、排气增加、食欲改善及精神好转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症状积分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9.871,P=0.007。
2.4 2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增加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及体力状况评分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白细胞下降2例,肝肾损害1例,腹痛坠胀2例,脱发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5.0%;对照组白细胞下降1例,肝肾损害2例,腹痛坠胀6例,脱发6例,全身乏力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17.68,P<0.05)。
3 讨 论
对正常健康人群来说,其腹腔内液体量大约为100 mL,并对壁层胸膜和脏层具有一定润滑作用;癌性腹水主要是因各种恶性肿瘤累及腹膜所致,大多可于腹水中找到脱落恶性细胞[8]。因腹水压迫患者腹腔脏器和膈肌,所以患者常表现为难以耐受的腹胀和腹痛及食欲差等症状,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大多恶性肿瘤患者已采用手术或放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本身会致患者抵抗力等下降,同时受手术或放化疗等影响而致其耐受力不断下降,因此继续采用放化疗治疗无法耐受,甚至可致其死亡。以往均通过反复穿刺放液联合腹腔内注射化疗药物以控制其病情发展,但反复穿刺放液可致患者有效循环血量不断下降,从而易发生休克和低血压等,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不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癌性腹水属“臌胀”范畴,认为其与肝脾肾三脏功能障碍存在紧密联系,该病发病机制为肝脾肾功能失调,血瘀、气滞及水停于腹中所致腹胀大如鼓;因此治疗应以温肾补阳为主。如癌性腹水不及时、有效控制,患者多种重要器官将会受损,病情日益恶化,甚至死亡[9]。但如及时控制腹水生长,减少消耗,便可减轻其痛苦,改善其生活质量。化积止痛膏可经皮肤吸收,从而避免肝脏代谢及胃肠道降解,有效保持药物浓度恒定,经皮肤渗透作用至血络经脉,然后输送至全身,可激发人体经络系统,有效发挥纠正脏腑阴阳气血和扶正祛邪的效果。方中雄黄和矾石具有解毒效果;青黛可清热解毒、凉血及抗肿瘤功效;乳香和没药可活血散瘀;没药和雄黄合用可消肿生肌及燥湿解毒;冰片可引诸药透表里,莪术可行气止痛;蟾蜍可消胀。诸药合用可利水消肿、抗癌消积及化瘀止痛。温补脾肾方中白术可散湿除痹;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仙茅可温肾壮阳、强筋骨及祛寒湿;肉桂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诸药物合用可温补脾肾[10]。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干姜含挥发油,具有止吐作用,并对胃黏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白术挥发油具有抗肿瘤作用;仙茅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具有抗炎等效果;肉桂具有抗肿瘤等作用[11-14]。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各项症状、腹围、腹水液平直径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提示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应用中药口服、外敷联合西医治疗癌性腹水效果显著且安全。尽管本研究取得明显成效,但因本研究收集样本数量小且研究时间短,所以难免现不足之处,所以为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可继续收集更多样本以深入研究。
[1] 李征,米登海,杨克虎,等.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8):1106-1111
[2] 邢雪花,王琳,盛莉,等.顺铂或洛铂腹腔化疗联合微波热疗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21(17):1376-1378
[3] 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的参考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1989,9(6):372
[4] 王永炎,鲁兆麟.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5] WHO.WHO Handbook for Reporting Result of Cancer Treatment[M].Geneva (Switzerland):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ffiset Publication,1979:48
[6] 王飞雪.猪苓汤加味治疗水热互结型癌性腹水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7):1305-1306
[7] 黄爱民,王得梅.中医温补脾肾法联合腹腔化疗治疗癌性腹水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3):2932-2933
[8] 陈文军,田菲,许冬鑫,等.健脾解毒汤治疗脾虚气滞型癌性腹水2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0):48-49
[9] 贾军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80例的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84-86
[10] 朱琼香,李小丹.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0):3307-3309;3312
[11] 刘繁荣.敷脐疗法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30例[J].陕西中医,2013,34(5):569-570
[12] 夏红梅,王嫚,胡东辉,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0):3405-3406;3407
[13] 王华珑.健脾利水、活血软肝法结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6):696-697
[14] 王玉忠.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变腹水72例[J].河南中医,2015,35(12):2973-2974
10.3969/j.issn.1008-8849.2016.36.034
R442.5
B
1008-8849(2016)36-4082-03
2016-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