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模式的思考

2017-01-12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李宽珍

中学数学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公式解决问题教学法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李宽珍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模式的思考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李宽珍

数学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的研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同样,数学的学习也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从本质来说是一个关于“问题”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问题,将这些问题排列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串,以问题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来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不妨把这一方法称之为“问题串”教学法.

一、“问题串”教学法

(一)“问题串”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串”教学法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有效问题,把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和推动学生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式.问题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设计一个或一系列有效的问题,把教学过程组织成为“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过程.

“问题串”教学的基本特征是:学生的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和起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的交往是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研究,新的知识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各种能力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素质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升华.

(二)“问题串”教学法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问题串”教学法,顾名思义是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提出的一些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可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有效地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方式

“问题串”教学法以问题为驱动,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的观察、实践、交流、研究,主动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真正做到“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主动学习方式.

3.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个体之间简单的传递和转移,而是学习者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内化、吸收,来补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生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把学科内容形成“问题”是较好的方法,并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活动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深入地激活自己的原有经验,使新、旧经验间双向的相互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序地进行,这使得学习活动真正切入到学生的经验世界当中,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经验的同化和顺应提供了理想的平台.

4.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思维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苏格拉底则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问题能激化认知矛盾,启发学生思维.“问题串”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从数学的发展过程来看,数学的发展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都是在解决问题中提炼出来的.“问题串”教学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寻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探求数学的本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6.使教学过程简洁凝炼

“问题串”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具体,教学过程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抓住要旨,有利于教师驾驭课堂.

二、“问题串”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

“问题串”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教学理念.教学形式可灵活多变,其教学模式可不拘一格,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其他环节,如“回顾与反思”、“达标检测”等.“问题串”教学法常常有下列两种最基本的类型:

(一)“问题—研究”型

首先,由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串;然后,让学生自主研究与思考;最后,进行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如此反复进行.一节课可能要经历若干个“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的问题串教学环节.

案例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教材: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5)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堂伊始,笔者讲了关于国际象棋起源的故事(故事情节略),并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串一:情境性问题串,引出问题.

问题1:棋盘上有多少麦粒数?

问题2:每格所放的麦粒数可以视为什么数列?

问题3:能否将上述问题抽象出一般情况?

师:如何计算这个算式?(学生思考)

问题4:我们要求的实际上是什么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般的方法解决这一类问题?(点明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故事情节与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从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情境性“问题串”设计当然要体现情境性,一般来说要具备三个要素:①涉及未知领域,能启动学生思维;②具有真实性,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③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顿悟,提高学习新知的能力.

活动二:学生活动,体验数学

问题串二:方案性问题串,形成概念.

问题1:我们把问题一般化,即求Sn=a1+a2+a3+…+an,怎样求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问题2:我们在求解中,会遇到哪些障碍?

生(众):未知量太多了.

问题3:对,量太多,这里有a1,a2,a3…,an,共n个不同的量,那么,怎样能让这里的量少一点?类似的问题,我们之前有接触过吗?

生3:等差数列求和.

问题4:好,等差数列中,也有n项,我们是怎么处理的?

生4:倒序相加法,用a1,n,d表示.

师:我们利用倒序相加,实现消项,最后转化为a1,n,d或者a1,an,d这三个基本量来表示.那么类比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否也可以转化为三个基本量?

生5:用a1,n,q,转化为Sn=a1+a1q+a1q2+…+a1qn-2+ a1qn-1①.

师:我们还是遇到了问题,这里的项数太多,我们怎样来消项?

(继续引导)我们经常将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当作探索新问题的基础,回顾一下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的本质特征?

生(众):消项,用首尾项或基本量表示.

(学生情绪高涨,思维目标明确:消项.)

问题5:很好!那我们应如何消项呢?利用的原理应该是什么?

师:好,我们能否围绕着定义,目标是基本量的最简形式,来实现等比数列求和的推导.请大家在白纸上探索进行推导,寻找不同的求和方法.

师:(3分钟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分享下,有没有不一样的收获?

生7:将Sn=a1+a1q+a1q2+…+a1qn-2+a1qn-1,整体乘以q,得qSn=a1q+a1q2+a1q3+…+a1qn-1+a1qn②.

问题6:你是怎么想到乘以q的呢?

生7: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a2=a1q,a3=a2q,…,an=an-1q,每一项乘以q,往后挪了一项,①、②两式就出现很多相同的项,由①-②可得,(1-q)Sn=a1-a1qn,则Sn=

师:求解成功!下面用公式计算一下:S100=2+2+2+…+2(100个2相加).

学生代入公式……发现分母为0!无意义!

问题7:是公式错了吗?(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过程,检验每一步的等价性)

生8:当1-q=0时,两边一定不能同除以1-q,此时只能代入最原始的公式,所以要进行讨论.

问题8:此方法有几个步骤?

问题9:我们成功地将等比数列前n项和转化为基本量a1,n,q的最简形式,但要注意分类讨论.大家还有其他的推导方法吗?

(学生探究、交流,教师巡视后,请一位学生板演)

问题10:此方法在转化为基本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组问题串旨在引导学生站在一个高度展开对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探究,必须要求问题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学生的思维自然流淌.当学生推导出求和公式时,设计问题串,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公式使用的局限条件.问题1、2、3展示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困惑;问题4引导学生类比等差数列,提炼出求和的本质思想即为化简;问题5则明确推导依据,并引发学生探讨,进而进行合作交流;问题6、7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通过自己的建构、纠错来完善公式,进而更好地发掌握公式的本质,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出现此问题的原因;问题9、10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能力.

活动三:完善公式,建立数学

问题串三:方法性问题串,辨析概念.

问题1:完成下列判断,看是否正确?

问题2:从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在运用公式求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问题3:什么时候用公式①?什么时候用公式②?

设计意图:设置方法性问题串,让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达到进一步巩固练习的作用.

活动四:数学变式,运用数学

问题串四:变式性问题串,巩固概念.

问题1:你能否运用公式解决国王赏麦故事中的问题?

例题在等比数列{an}中,完成下列表格:

题号 a1 q n an Sn(1) -4 1 2 10(2) 1 3 243(3) -2 -96 -63

问题2:与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类似,有两种形式,涉及几个量?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建构.

活动五:回顾反思,理解数学

问题串五:反思性问题串,升华概念.

问题: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掌握了哪些新方法?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哪些?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

(二)“问题—自学”型

首先,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最后进行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案例2“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的教学设计.(教材: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二章2.1)

教学过程:(1)提出问题.

学生自学课本P28~31,思考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数列?什么是数列的项?什么叫数列的首项?数列与数集有何区别?

②数列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③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an与{an}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④数列按项数的多少来分可以分为几种数列?按项的大小来分可分为几种数列?

⑤如果把数列的通项公式看成一个函数解析式,那么其图像有何特征?

⑥什么叫数列的递推公式?你能进行简单的描述吗?

⑦完成课本P31的练习.

(2)学生自学.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3)合作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进行解答,或由教师释疑解惑.同时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再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此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反馈的信息予以必要的讲解和回授.

(4)回顾反思.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形成知识系统,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归纳与反思.如本节课可进行如下归纳:

“问题串”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通过自主研究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升华;同时学生还会收获探究的乐趣、交流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三、“问题串”教学法的几点说明

(一)“问题串”教学法的基本过程

“问题串”教学是以问题驱动,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研究获取知识和能力.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将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通过自主研究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通过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问题串”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自主研究—合作交流”三个基本环节.一般来说,一节课可以由一个“问题串”教学单元或多个“问题串”教学环节构成.

(二)“问题串”的设计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原则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依据课程标准,将教材中的知识以问题形式呈现.提出的问题必须符合教学目标中的要求,注意突出教材中的重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问题要求通俗易懂,表达准确,言简意赅.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模棱两可的表述.

2.“最近发展区”原则

“问题串”的设计必须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出发,难度要适中,所提出的问题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运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实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对过难问题要设计合适的过渡问题,问题的设置注意由浅入深,分层推进,螺旋上升.

3.启发性原则

所提出的问题应能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揭示问题的本质、领悟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产生新的生成性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志敏.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方法与艺术[J].中学数学研究(广州),2011(12).

3.李宽珍.主线·层次·延伸——由“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设计谈问题串的设置[J].中小学数学,2015(5).

猜你喜欢

公式解决问题教学法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解决问题的设计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