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榜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2017-01-12狄旭东张苗苗
狄旭东, 张苗苗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榜样教育方法创新研究
狄旭东, 张苗苗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目前, 高校中的榜样教育方法较为传统和落后, 与当前新媒体环境的融合度不高, 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 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 传统的高校榜样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 才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下寻找到更加适合的高校榜样教育方法, 以此对高校学生形成一个更好的指引和教育。 本文首先对榜样教育方法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概述, 然后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榜样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结合当前新媒体环境, 提出一系列高校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对策。
新媒体; 高校; 榜样教育方法
新媒体是一种环境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继广播、 报刊、 电视等传统媒体后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数字媒体为主的新媒体, “第五媒体”是我们常见的对新媒体的称呼方式。[1]随着全球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就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来看, 新媒体对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的影响范围将逐步扩大, 影响程度也会不断加深。 因此, 新媒体时代必然会对高校学生的榜样教育方法带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媒体下高校榜样教育方法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促使高校学生更好的发展。
1 榜样教育法概述
1.1 榜样教育法的概念
榜样教育简单来说就是让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以榜样为目标, 通过榜样教育法的引导, 促使学生在内心深处对榜样形象认同, 然后通过努力向榜样看齐。 榜样教育法就是通过树立文学或现实当中一些积极、 正面的榜样形象, 让其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行为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使之形成一种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从根本上来看, 榜样教育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规范高校学生的行为和生活作风, 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
1.2 榜样教育法的特点
1.2.1 示范性
所谓榜样就是其身上有诸多优点和品质可供高校学生学习, 因此, 榜样教育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十分明显的示范性。 由于高校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和挫折, 常常让他们产生迷茫和无助的情绪, 但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家长, 都希望学生和孩子能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 这就需要有一种正确的力量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引导和指向。 榜样形象的示范性能够促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一个积极的心态, 通过不断向榜样形象的学习, 从而形成自身的优秀品质和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这种榜样教育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2]
1.2.2 生动性
学生对于抽象事物的认知程度相比于形象事物要低, 因此他们对于形象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相对较高。 榜样教育法的主要特点是生动性, 这种生动性是建立在一个现实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3]通过树立一个形象的榜样, 直观地将榜样形象的优秀品质表现出来, 让高校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通过具体事例进行表示, 这种直观的形象更易于高校学生的接受。 另外, 榜样教育的方法相对比较多, 通过榜样形象对高校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3 激励性
榜样教育方法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通过榜样形象传递给高校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积极能量和价值取向, 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 在榜样形象的影响下, 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困难、 解决困难。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其价值取向并不成熟, 与榜样形象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榜样教育方法的激励性就是让高校学生自主地将自身实际情况与榜样的优秀品质进行对比, 从而产生自我完善和提高的动力, 促使高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4]
2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榜样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2.1 榜样形象在宣传过程中较为分散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进步, 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方式逐渐增多, 更多的媒体将目前获取信息的方式称为“读图方式”, 也有称之为“全媒体时代”。 在这种环境背景下, 大部分的高校学生更加倾向于通过新媒体方式获取信息、 了解信息, 极少有高校学生会通过书籍、 报刊的形式获取信息。 但新媒体对信息传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具有分散性, 榜样形象在经过新媒体的编辑后, 其内容必定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这主要是由于新媒体在信息的编辑过程中其重点并不是保证榜样形象内容的完整性, 而是根据榜样形象发生的一件有意义的事进行发挥和创造。 由此, 高校学生在获取、 阅读信息时, 由于这种被肢解的信息所具有的片面性, 部分高校学生对榜样形象会产生一定的误判, 导致榜样形象所起到的作用被弱化。
2.2 榜样形象的选择较为随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高校学生在信息洪流的冲击下, 其榜样形象的数量也大量增加。 从传统的英雄人物、 政治领袖, 到现在的明星、 偶像、 网红, 只要是在某一个方面有着突出优点和才能, 甚至仅仅是事业成功的人, 都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的榜样形象。[5]这种现状对传统的榜样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高校学生在选择榜样形象时并没有将榜样形象的道德、 人格、 品质、 政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这就使得榜样形象的选择较为随意, 甚至会使榜样形象变得具有较强的功利性。 当前时代背景下, 有很多明星偶像在经纪公司的包装下, 形象鲜靓、 时代感较强, 深受高校学生的崇拜和追捧, 这些年轻偶像使得传统的榜样形象退出高校学生的视野, 给高校榜样教育带来十分严重的问题和挑战。
2.3 榜样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
在新媒体环境背景下, 网络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点, 越来越多的学生离不开网络所带来的便利, 与此同时, 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价值观, 诸如微博、 天涯、 论坛等都是各种各样价值观念的集中地, 也是舆论的衍生地, 这其中有传统的价值观, 也有多元性的价值观, 不同的价值观都会对高校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造成较大的冲击, 同时, 也对榜样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冲击。[6]网络中负面信息和能量大多以匿名的方式存在, 这种负面的信息不利于榜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榜样教育的难度。
3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榜样教育方法的创新对策
3.1 建设网络平台
榜样教育的主体并不单单是教师, 学校领导、 学校部门、 社会以及学生家长都是高校学生榜样教育的主体。 因此, 应通过网络平台加强高校学生教育主体之间的联动性, 从而有效地实现高校榜样教育资源更好地分享。 同时, 教育主体应多举办关于榜样教育活动的相关经验交流, 为高校学生培养一种浓厚的榜样形象的学习氛围, 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对榜样形象的接受程度, 也可以通过对榜样教育效果的反馈, 让各个教育主体充分了解高校学生对榜样形象的实际理解程度。 将网络平台作为榜样教育的联动平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网络平台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 容量大、 覆盖面广的特点。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 高校学生对榜样形象的了解大多是通过网络, 占总比重的63%左右, 由此说明网络平台是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榜样形象的了解和学习, 其有效性将会得到明显提高。[7]在通过网络平台加强榜样教育主体的联动时, 教育者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关于榜样形象和教育的数据资料库, 确保榜样资源能够共享, 方便高校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榜样形象的相关信息和经历; 其次, 建立一个关于榜样教育的联盟或俱乐部, 可通过建立QQ群、 微信群的方式, 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和学习经验的交流, 使其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新的感悟和体会, 有利于高校学生更好地落实榜样教育的内容; 最后, 可通过开展讲座的方式让榜样形象亲临高校, 高校学生在亲眼见到榜样的光辉形象, 亲耳听到榜样形象的鼓励性教育时, 会充分提高其对榜样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开展个人媒体
高校学生的榜样形象通常是一个公开的形象, 高校往往缺乏在私人渠道方面的榜样教育。 因此,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榜样教育中, 可通过开展个人媒体的方式, 不断拓宽高校学生在进行榜样教育过程中的私人学习方式, 一般来说微博、 微信、 QQ、 电子邮件等均有发送私人消息的功能, 通过这种个人媒体所具有的功能, 对高校学生进行榜样教育, 对于促使榜样教育传播和教育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8]另外, 在开展个人媒体对高校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 高校学生可以通过注册微博账号、 QQ账号、 微信账号和电子邮箱的方式, 与教育者有效地加强联系。 同时, 榜样教育工作者也应该积极地参与到论坛和话题的讨论当中, 对高校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避免网络论坛当中负面价值观念影响到高校学生对榜样形象的学习, 也可向高校学生发送关于榜样形象的信息, 让高校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榜样形象的正确思想观念、 道德品质, 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自主地学习榜样形象的优秀品质, 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后榜样教育者也可通过提高榜样形象的关注度, 在媒体的影响下形成一个良好的榜样教育和学习氛围, 促使高校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并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成为一个拥有良好价值取向的人。
3.3 形成公共榜样教育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榜样教育的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就是教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榜样教育环境能够极大地提高高校学生对榜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相关研究了解到, 在高校中文化环境、 教育环境和学校环境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 高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榜样形象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8]公共场所就是一个舆论场所, 这是一种隐性的环境, 如果在公共场所当中可以形成一种特定的榜样形象的相关话题让高校学生进行互相讨论, 诸如微博、 微信、 QQ、 论坛等公共社交平台所独有的强大的舆论功能, 就会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榜样学习环境, 对于激发高校学生学习榜样优良品质和思想道德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另外, 在公共场所中, 为了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在榜样教育活动中的动力, 可通过让高校学生关注公众号、 头条文章、 校内网的方式, 使教育者充分了解高校学生的实际想法, 通过在论坛当中发表关于榜样形象和榜样教育的话题供学生进行讨论, 能够在形成一个浓厚的榜样形象学习氛围的过程中, 让榜样形象教育方法更好地融入到新媒体的环境当中。 最后, 教育者可发挥微信、 QQ的个人主动性, 让榜样形象的优秀品质、 先进事例、 良好道德在高校学生当中广为传播, 真正意义上形成一种公共榜样教育。
3.4 充分利用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应用十分普遍, 高校学生大多是通过数字媒体进行信息获取的, 一般来说数字媒体主要包含有视频、 图片、 动画等多种方式, 这种新媒体方式能够更加清晰、 直观地向高校学生展现榜样形象的全面性。 一方面, 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能够提高高校学生对榜样教育学习的兴趣, 这种生貌兼备的榜样教育方法在数字媒体当中更易于表达; 另一方面, 在数字媒体的辅助作用下, 榜样教育的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 其所包含的内涵也不断加深, 不仅能够更加贴近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 也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榜样形象的优良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更容易被广大高校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数字媒体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形式和资源, 在高校学生榜样教育学习方面带来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促使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9]
综上所述, 新媒体对传统的榜样教育方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促使传统榜样教育方法进行改善和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榜样教育方法, 能够充分提高高校学生面临困难、 挑战困难的信心, 促使高校榜样教育方法在真正意义上做到对高校学生的引导、 教育的积极影响, 促使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使其受益终生。
[1]王苏琪.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28(5): 97-98.
[2]王甲旬, 李祖超. 运用新媒体实现青少年榜样教育路径创新探索[J]. 教学与管理, 2015(36): 69-72.
[3]冯玉华. 浅析新媒体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对学校榜样教育的启示[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15): 113-114.
[4]冯玉华, 唐汉卫. 新媒体时代学校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弱化及对策[J].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1): 22-25.
[5]张海霞.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榜样教育机制探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6(2): 5-8.
[6]于维.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 29(5): 136.
[7]刘鑫, 韩巍岩, 杜薇, 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J]. 企业导报, 2014(13): 162-163.
[8]高芳放. 隐性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J]. 南都学坛: 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 36(5): 97-100.
[9]李进. 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把关行为研究[D]. 长春: 长春师范学院, 2011.
The Innovation of Fine-Example Education Measures in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DI Xudong, ZHANG Miaomiao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zhou 730050, China)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asures of fine-example in colleges have far lagged behind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lacking of innovativeness and integrity into the new media. Due to the increase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measures of fine-examples should be transformed to ones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new media, so as to better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ly outline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al measures of fine-example, then deep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educational measures of college fine-example, and finally, brings forward a series of innovation measures of college fine-examples under the new media background.
new medi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al measures of fine-example
1673-1646(2017)03-0049-04
2017-02-12
2015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2015B-038);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与创新研究(GS[2014]GHB0332);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实践与创新研究(14BKS108)
狄旭东(1993-), 男, 硕士生, 从事专业: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D648.3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