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中医七联疗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2017-01-12琳叶平胡蓝雅文
凌 琳叶 平胡蓝雅文
·名老中医经验·
叶平中医七联疗法改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凌 琳1叶 平2胡蓝雅文2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凝滞;中医七联疗法;叶平
叶平为浙江省中青年临床名中医,擅长以辨体、辨病、辨证模式诊治妇科各类疾病,尤其在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叶老师不仅重视中药汤剂内调改善患者体质,亦结合多种中医外治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患者进行中医七联治疗,具体如下。
1 中药汤剂内服
叶老师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1],进行干预,内容涵盖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方面。临证用药:阳虚质治以肾气丸,阴虚质治以左归丸,气郁质治以逍遥丸,气虚质治以补中益气丸,瘀血质治以桃红四物汤,痰湿质治以苍附导痰丸,湿热质治以四妙散,特禀质治以玉屏风散。同时在不同月经时期做相应调整,经前期加盐杜仲、仙灵脾等温补肾阳,经间期加橘络、桔梗等畅达胞络,经后期加制黄精等滋阴养血。通过中药调养以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患者抵御外邪之正气,有利于盆腔环境的恢复。
2 红外线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皮肤,红外线治疗仪照射,距离皮肤 25~30cm,1次20~30min,1天1次。红外线治疗仪产生的热能可以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提高组织再生能力,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有利于炎症吸收和消退[2]。
3 中药热奄包外敷
盆腔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女性盆腔的范围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腹膜和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叶老师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药物组成:小茴香6g,干姜12g,延胡索15g,牡桂6g,炒赤芍 12g,蒲黄 15g,五灵脂 10g,没药 6g,川芎9g,当归12g)制成中药热奄包,将药包加热后,在患者的下腹部进行外敷,1次20~30min,1天1次。少腹逐瘀汤首见于《医林改错》,有止痛、活血、祛瘀、温经的功效。方中炒赤芍、川芎、当归、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没药活血祛瘀止痛,小茴香、牡桂、干姜温通下气,全方共奏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采用局部外敷疗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加强炎性产物的吸收[3]。
4 离子导入
运用电脑中频经络治疗仪进行药物导入。将药垫浸泡于蒸煮过热奄包的水中约15min,药垫负极放置腰骶命门穴、肾俞穴,正极放于腹部子宫穴。频率根据患者体质的差异而定,1天1次,1次20min。离子导入疗法原理是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由皮肤吸收渗透,直接作用于下腹部炎性病灶。由于皮肤天然保护层的存在,导致有效到达病位的药物剂量比较有限,而离子导入法利用正负电极在人体外形成一个直流电场,在直流电场中加入带阴阳离子的药物。利用电学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药物中的阳离子从阳极、阴离子从阴极导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4]。
5 电子灸法
运用电子灸治疗仪治疗,接通电源后,将两电极片放置灸头固定于穴位上,通常取穴:子宫、中级,保证电极片与皮肤接触良好,1次20min,温度50~60℃,1天1次。电子灸的温热作用除了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盆腔新陈代谢、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外,还能提高中药中有效成分吸收的速度,同时克服了艾灸可能造成烫伤的缺点[5]。中级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为任脉穴位,有调节气血作用;子宫为经外奇穴,主治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同时,两穴位均位于盆腔所在位置的体表面。腧穴是疾病的反应点,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的关系非常密切,经穴又分别归属于各条经络,而经络又隶属于一定的脏腑[6],故运用特定腧穴进行电子灸法,以达到疏通经脉、调理气血的目的。
6 中药足浴
叶老师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中医体质辨识系统,为患者制定不同的中药足浴方案。气虚体质者,选用益气保元足浴方(药物组成:党参、炙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阳虚体质者,选用温煦毓麟足浴方(药物组成:吴茱萸、党参、当归、桂枝、丹皮、补骨脂、川芎、麦冬等);阴虚体质者,选用养精种玉足浴方(药物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药、泽泻、茯苓等);气郁体质者,选用逍遥疏肝足浴方(药物组成:陈皮、柴胡、枳壳、制香附、川芎等);血瘀体质者,选用祛瘀生新足浴方(药物组成: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炒五灵脂、当归、蒲黄等);痰湿体质者,选用启宫足浴方(药物组成:半夏、生白术、茯苓、橘红、神曲、艾叶等)。每晚睡前进行足浴治疗,水温39~40℃,1次20~30min。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密切,有运行气血、沟通内外、抵抗病邪的作用。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布循行至足部[6]。所以,通过中药足浴外治法,可达到温通经脉、调理脏腑、提高患者体质的作用,有利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恢复。
7 保留灌肠
临睡前,嘱患者排空二便,取俯卧位,自拟方(药物组成:忍冬藤、川楝子、乳香、红藤、生山楂、虎杖根、威灵仙、皂角刺、丹参等)浓煎灌肠液1剂(约100 mL),温度约39℃,倒入灌肠器,用石蜡油润滑肛门口,插入肛门约10~15cm,控制灌入速度,持续约30min。灌肠结束后取平卧位,臀部垫高10cm,1天1次,药物至少保留约2h,以保留整晚为最佳。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直肠的前方,静脉丛之间相互吻合,中药有效成分可进入直肠的静脉丛,提高了盆腔血液中药物的相对浓度,达到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目的。同时,盆腔温度升高,温热刺激促进盆腔局部血液的循环,改善局部血液的微循环,亦达到促进炎症吸收的目的[7]。
8 病案探析
虞某,女,29岁,已婚未育,2015年8月11日初诊。患者因未避孕2年未孕于2014年12月在外院行“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系膜囊肿摘除+子宫肌瘤剔除+内异病灶电凝+美兰通液+肠粘连分离+单发子宫内膜息肉电切+内膜活检术”,术后诊断“1.右侧慢性输卵管炎;2.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1期(腹膜型);3.子宫肌瘤术后;4.肠粘连术后;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于2015年9月因“宫腹腔镜术后8月余”拟“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于我科改善盆腔环境助孕住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系列检查,示:妇科感染类未见异常,自身抗体检查(抗心磷脂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精子抗体等)均为阴性,胰岛素释放试验(OGTT)、凝血类、甲状腺功能等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妇科检查:外阴(-),阴道畅,宫颈中糜,集中于上唇,后穹隆未及结节,子宫后位,活动度差,压痛(+),双附件压痛(+)。婚育史:已婚,0-0-0-0。中医四诊:时有腰酸,经前加重,经期腹痛加重,遇热则减,经期延长,色黯,带下不多,偶有下腹冷痛,无性交痛。面色白,舌黯,苔白,脉沉迟。诊断:经行腹痛,证属寒湿凝滞。中医体质辨识为气虚体质,以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为主,活血祛瘀为辅。拟方:炙黄芪20g,白术 12g,党参 15g,山药 20g,柴胡 6g,陈皮 9g,桑葚子15g,女贞子、覆盆子、枸杞子各12g,菟丝子、狗脊各 15g,石斛 9g,当归 12g,白芍、皂角刺各 15g,制香附 10g,黄柏、知母各 12g,7剂,煎服,1天 2次,服用至排卵。同时,每日予红外线、中药热奄包外敷、离子导入、电子灸法、中药足浴、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因患者有生育要求,故监测至见优势卵泡后出院同房。出院后患者继续于门诊中医口服调理体质。患者当月未孕,但患者经盆腔治疗后,月经如期而至,色稍暗红,腰酸及经期腹痛较前缓解。第二个月再行改善盆腔环境助孕治疗,成功受孕,继续行保胎治疗,直至孕3月,于2016年8月1日顺产一女,重5斤2两,母女均体健。
按:患者癥瘕刀圭后,正气未恢复,胞门未闭合,寒湿等邪气乘虚侵犯胞宫,并与冲任气血相互搏结,蕴积胞宫之中,该病病位在下焦胞宫,属寒湿凝滞型;同时,患者病程迁延日久,正气虚弱,阳气不振,实则本虚标实,故口服中药治以补中益气、温肾助阳,辅以活血祛瘀。在调理体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配合红外线治疗、中药热奄包、离子导入进行局部小腹的热敷,达到温经散寒、促进炎性因子吸收的目的;中药足浴温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保留灌肠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根据盆腔特殊解剖位置,使药物直接浸润、渗透到子宫周围组织,促进炎症的吸收。《黄帝内经》中记载有药樊、渍浴等外治方法。《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有外洗阴户、阴中纳药和肛门倒入等不同的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症的记述。所谓“有其内必形于其外,治其外必调其内”。数证并治,胎孕乃成。
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ion disease,PID)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可表现为子宫内膜炎症、输卵管炎症、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8]。若早期盆腔炎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及对症治疗,或者患者自身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日久,可能会进展成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9]。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能导致不孕、慢性盆腔痛、宫外孕、盆腔炎性疾病的反复发作等[8],在生殖及生活方面对女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西医对于盆腔炎性疾病反复发作者,主要采用广谱抗生素治疗,也可根据情况进行手术治疗。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药物吸收性差,而且容易产生耐药菌,增加二重感染的风险[3]。而手术治疗毕竟是一个有创伤性的治疗方法,术后亦不能完全保证疾病不再复发,若术后处理不当亦可能加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妇人腹痛”、“腰痛”、“带下病”、“癥瘕”、“不孕”等病证范畴。该病病机是“正气未复,余邪未尽,风寒湿热和虫毒外邪乘虚侵犯人体,致使气机不畅,瘀血阻滞,蕴结于胞宫及胞脉,反复感邪,耗伤人体正气,疾病缠绵难愈”[10]。常见病因为“湿热淤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虚血瘀和肾虚血瘀”。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并且注重内外合治,顾护正气,调和身心,避免复感外邪。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积极有效治疗后,可好转或痊愈。
综上,中医内治外治联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改善盆腔环境疗效确切,不仅改善盆腔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亦起到助孕效果。
[1]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2]卢惠琼,袁恢红.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腹部红外线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3):48.
[3]傅捷,夏阳.少腹逐瘀汤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4):1513-1514.
[4]倪勇艳,万贵平,荀爱华,等.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应用中药离子导入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0):138-141.
[5]孙晓吉,颜培宇,王文灵,等.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33(6):95-97.
[6]王华.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1-21.
[7]郭向好,穆荣肖.中医药治疗寒湿凝滞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60 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42-43.
[8]谢幸.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267.
[9]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1:43.
[10]罗颂平,谈勇.中医妇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42.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生殖免疫科(杭州 310012)
叶平,Tel:0571-89975946;E-mail:954534936@qq.com
(收稿:2017-02-08 修回: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