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整合型县域医疗服务新体系

2017-01-12推介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

中国卫生 2017年1期
关键词:医共体新农卫生院

推介: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于德志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并明确了 “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改革方向。2016年,40个县开展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覆盖参合人口2891.5万,占新农合总人数的56.3%。2017年拟将试点扩大到66个县,占全省农业县、市、区的90%,覆盖参合人口4914万人,占参合人口的96%。

这项改革创新主要4个方面要素组成:

一、整合资源,构建县乡村医疗服务新体系。

在尊重意愿,双向选择基础上,由县级医院牵头,联合乡镇、村医疗机构,组建2个~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负责向辖区内居民提供门诊和住院医疗卫生服务。医共体牵头医院组成技术帮扶团队,根据中心(乡镇)卫生院收治能力的短板,“量身定制”提供针对性帮扶。

二、明确县乡村功能定位,形成分级诊疗的新格局。

明确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功能定位,落实协同服务,促进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连续服务”的原则,一般常见病留在中心(乡镇)卫生院诊治;轻度疑难复杂或急性期的常见病,由县级医院派专家现场指导乡镇卫生院就地治疗;受乡镇卫生院技术条件所限难以诊治的,应转往县级医院诊治。

三、新农合按人头总额预算,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

新农合按照当年筹资标准的10%的标准补足当年应存的风险金,剩余资金按95%预算给医共体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负责承担辖区新农合居民当年门诊和住院费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用等按规定的报销支出,参合病人在县外住院的费用报销、大病保险报销也从医共体预算中支付。医共体之间和之外的县内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收治的医保病人,由医共体牵头单位以“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之结算,不限制病人在县域内的就医自由。通过新农合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管理,构建医共体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倒逼医共体牵头医院不断提升自身诊疗水平,主动帮扶乡镇医疗机构提高能力,减少县外就诊的人次、将常见病和慢性病向乡镇卫生院转移。外流的病人越少、下转的病人越多,节约的医保资金就越多,医共体分享的结余资金就越多,充分调动医共体内部实行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积极性。

四、医疗与预防深度融合,践行健康服务的新理念。

面对老龄化、慢性病上升的新形势,县域内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围绕病人健康、诊疗需求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做好慢性病早期预防、临床治疗,实现医防无缝对接。医共体牵头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医生和村卫生室的村医结成“1+1+1”师徒关系,“一师”对“二徒”,指导和帮助基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总之,通过整合县域内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资源,建立起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促进新农合从“医疗保险”向“健康保险”转型,促使县域医疗机构告别“治病挣钱”的思维理念,转向以维护居民健康为目标,县、乡、村三级联手,共同防控慢性病,减少患病,合理治疗,连续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健康理念。

猜你喜欢

医共体新农卫生院
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 “农行杯”第六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活动圆满落幕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未来是新农人的舞台
太行山深处的“新农人”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基层卫生院成本核算与绩效分配研究
基层卫生院消化性溃疡内科治疗效果探讨
乡镇卫生院的内部控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2019年宁波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
县域医共体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