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黄1号新品种的栽培与加工
2017-01-12奚永照陈晓辉
陈 明 金 鑫 奚永照 陈 俊 陈晓辉
(1.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2.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
中黄1号新品种的栽培与加工
陈 明1金 鑫2奚永照1陈 俊2陈晓辉1
(1.浙江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2.天台县特产技术推广站)
中黄1号又名天台黄茶,是1998年从天台九遮山寒岩寺地方品种中发现的自然黄化单株,经过扩繁、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历经十余年选育而成,2013年经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2016年12月又通过浙江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复审,审定编号为浙S-SV-CS-005-2016。该品种由于形态特征的特异性、制茶品质的优异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很快在省内外推广,种植面积达到上万亩,其中天台本县种植6000多亩,缙云县2000多亩,远处引种到四川广元、贵州黎平和山东青岛等地。各地用中黄1号开发出多个名优茶产品,如长兴县创制的“太湖黄芽”“金紫笋”,四川广元创制的“广元黄茶”“广元纯黄茶”等。多家茶叶企业开发的名优茶获得茶叶评比大奖。中黄1号品种的育成为创新特色茶增加了门路,已成为继白叶1号(安吉白茶)之后又一个浙江省特色品种。天台九遮茶业有限公司在天台县街头镇石柱村的205亩6年生茶园采用春茶制扁形茶、夏茶制红茶的组合加工,平均亩产值达到3万元左右,最高亩产值达4万元。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木门镇从2011年开始陆续引种中黄1号3000亩,2016年投产的100亩茶园制名优茶,亩产量5kg,售价12000元/kg,亩产值达到6万元左右。由于经济效益显著,深受种植户的重视和欢迎。也正因为如此,在目前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一些地方将引进的中黄1号改名换姓向外推广,侵害了育种者的权益。因目前黄茶新品种有多个,有一些种植户错把其他品种当做中黄1号引进;有一些引种者在栽培管理上没有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品种的种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保护新品种权益,有利于推广发展,在这里笔者将中黄1号品种的形态特征以及栽培和加工技术作一介绍,以供种植者识别和掌握栽培管理要点。
一、形态特征
中黄1号属无性系品种。茶树灌木型,树姿直立,分枝部位较高,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片中等偏小,平均叶长宽为8.5cm×3.8cm,叶椭圆形,叶身内折明显,叶面较隆起,叶缘波状,叶尖长钝尖,叶齿锐、浅、密,成熟叶片较硬脆。春茶单芽到一芽二叶均为鹅黄色,第三四叶为嫩黄色,主脉及叶片下部偏绿,芽叶茸毛少。一芽三叶平均长4.8cm,一芽三叶百芽重23.4g。节间短,平均节距1.6cm(福鼎大白茶2.2cm),30cm2范围内的平均着芽密度是130个,远高于福鼎大白茶的86个,所以中黄1号属于数量型品种。夏秋季新梢亦为淡黄色,成熟叶及树冠下部和内部叶片均呈绿色。开花结实,花小,花瓣白色,平均花冠直径2.6cm×2.4cm,种子直径1.3cm×1.2cm。用种子播种的茶苗有90%~95%的苗木不会出现黄芽黄叶,所以必须用短穗扦插繁育种苗。
二、生长特性
据多年观察和生产实际情况表明,中黄1号属于中生稍偏晚品种,一芽一叶期在4月1~10日,一芽二叶期在4月7~15日,总体上比福鼎大白茶晚7天左右。这与早春回暖时间有关,一般气温稳定超过10℃后1个月左右就进入一芽一叶期,这时就可进行分批采制名优茶。在正常采摘情况下全年可长4轮左右。夏秋茶芽叶大小与春茶差别不大,唯夏茶色泽稍偏绿,秋茶仍为淡黄色。
三、产量
中黄1号全年均可采摘名优茶。5年生茶园在肥培管理好的情况下,春茶采摘一芽一二叶制扁形茶或云雾茶,亩产干茶10~13kg;夏茶采一芽一叶制高档红茶亩产10kg左右,所以年亩产量20~30kg。这在黄茶新品种中属于产量中等偏高的。
四、制茶品质
春茶不论制扁形茶或是类似于云雾茶的烘青茶,都具有“三绿透三黄”的独特品质,即外形细嫩绿润透金黄,汤色嫩绿清澈透黄,叶底鲜艳嫩黄。制扁形茶用6CCB-781扁形茶自动炒制机,用摊放的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叶作原料,各项参数设置为:鲜叶每次投叶量100g,温度180~200℃,压叶板转速30r/min,每次炒约2min即可卸叶。然后摊凉30min左右再用人工煇锅。这样用机制加手工制的扁形茶,外形光扁尖削绿润,香气嫩香透发,滋味鲜爽隽永,达优质茶水平。如果全程均用机制,外形仍现光扁尖削绿润特色,惟香气滋味略逊于机制加手工。所以有技术条件的最好用机制加手工炒制扁形茶。
春茶一芽二叶制云雾茶(烘青茶)品质同样达到优质茶水平,要求锅壁温度200℃,杀青3min左右,揉捻机不加压揉捻15~20min,初烘温度120~110℃,复烘温度90~80℃,烘至足干即成。品质特色是,外形细嫩卷曲绿润透金黄,汤色嫩绿清澈,嫩香,滋味鲜爽,叶底嫩黄鲜艳。
需要说明的是摊青对中黄1号绿茶鲜爽味的形成至关重要。在4月上旬温度低湿度大的情况下,要求摊放10h左右,一般是上午采当天晚上制,下午采第二天上午制。洪峰期在较干燥的晴天可缩短到8h左右。
夏茶因为芽叶偏绿,制红茶较为适合。采一芽一叶,下午采的鲜叶萎凋到次日上午或者早晨采的萎凋到当晚开始加工,要求揉捻1.5h,发酵3~3.5h,发酵过程中需翻叶2~3次,全程必须通风供氧,初烘110℃,复烘90℃。品质特征是,外形细嫩棕红油润,汤色橙红,略有花香,滋味显甜润,叶底亮丽呈玫瑰红色,别具特色。产品很受消费者欢迎。
五、生化成分
经连续3年春茶一芽二叶制生化样由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测定,结果显示,中黄1号的氨基酸含量在5.1%~8.4%之间,3年平均值达到6.9%,这是高氨基酸含量品种,是滋味鲜爽度突出的生化基础。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中等。一些喝惯浓厚度较强的饮茶者冲泡名优茶,尤其是一芽一叶制的扁形茶,需要适量多加叶量。
六、抗性
1.抗寒性
天台县处于北亚热带,冬季的极端最低温度可超过-7℃,2011~2013年冬季在-4.1~-6.9℃,连续出现≤0℃日数有5~8d,在此低温情况下,中黄1号受冻害叶片在4.1%~15.7%,表现抗寒性较强。2013年后均未有冻害发生。所以中黄1号在不超过-7.0℃、连续≤0℃日数在不超过8d情况下不需要设施栽培也能安全越冬。
因中黄1号在3月下旬刚开始发芽,不存在江南茶区几乎年年发生的倒春寒危害问题。
2.耐高温性
黄化品种的耐高温性一般较弱,然而中黄1号并非如此。天台县2012年夏季的极端最高温度在39.2℃,连续出现≥37℃高温日数有14d。2013年极端最高温度更是高达41.6℃,≥40℃连续5d(8月5日到9日),7月8月降水量比蒸发量亏86.4mm。在此高温干旱情况下,中黄1号无日灼伤。表明中黄1号可耐39℃、连续出现≥39℃日数在10d以上的高温,是耐高温品种。当然,夏季高温期间,如果早晚进行茶园浇水,更可以维持茶树正常生长。
3.对小贯小绿叶蝉的抗性
中黄1号发生的病虫害比较少,最常见的是小贯小绿叶蝉,多发生在多雨高温的六七月。据调查,对小贯小绿叶蝉表现易感或中等抗性,这可能与该品种氨基酸含量高有关。如果不是有机茶园,可以用化学农药防治。如果虫情较轻或者不采夏秋茶的也可不施药,以免造成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七、栽培技术要点
1.中黄1号是属于光照敏感型黄化品种,在可见光直射部分的芽叶表现为黄色,所以最好选择有机质丰富的阳坡地沙壤土种植。向阳坡可接受更多的阳光,有利于黄化。生产实际也表明,有机质丰富的沙质壤土长势要明显优于红黄壤粘质土。此外,投产茶园每年需重施1次优质有机肥,如菜籽饼肥300~400kg/亩。隔2~3年施硫酸钾15kg/亩。
2.丛栽或宽行种植。根据有阳光直接照射部分的芽叶才呈现黄色的特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大阳光接受面,增大茶树生存空间,适宜采用丛栽或宽幅条栽。丛栽丛距80~100cm,条栽行距在150cm以上,株距30~40cm,每丛定植2株。不论1年生和2年生扦插苗种植,移栽成活率和长势都很好。适宜移栽时间可在10~11月(无冬旱地区),亦可在2月底到4月初。
3.不进行蓬面修剪,让茶树自然生长。为了让茶树通风透光,使受光面大,易有利于芽叶黄化,所以不论是丛栽或条栽茶园,除了苗期3次定型修剪外,不再修剪培养蓬面,养蓄枝条成立体采摘面,类似于早年只见枝条不见蓬面的老式茶园。当然,经多年采摘,长势减弱后可采取修剪等方式恢复树势。
声明
《中国茶叶》2017年第1期P23《“女娲毛尖”茶揉捻工艺改进技术试验》一文作者刘涛(陕西省平利县茶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还应增加作者王朝阳(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中国茶叶》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