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玄与天台山茶文化圈
2018-01-05许尚枢浙江省天台山文化研究会
□许尚枢(浙江省天台山文化研究会)
葛玄与天台山茶文化圈
□许尚枢(浙江省天台山文化研究会)
天台山①是华夏名山,自然条件优越,儒道释高度发达并逐渐相融。秦汉时期就流传着以茶治病的传说,为我国最早产茶地之一,遂由葛玄发轫,逐渐形成“天台山茶文化圈”。
所谓文化圈是一个渗透着时间性的地理空间概念,具有基本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特质、文化丛,同处于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之中,其最大范围即是文化圈。本文化圈的范围从天台直延伸至境外国家,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结合。
天台山茶文化圈就像一个不断向外扩展的有多层圆圈的同心圆。最早栽植茶叶的地方,是文化圈的中心,即圆圈的圆心,距圆心最近的那圈就是“核心圈”,接着由内向外,依次是“紧密层”“松散层”和“延伸层”。其茶叶的栽种与茶文化的内涵大多与“茶祖”葛玄有关,其生成和传播的时间则越向外层越晚。
天台山茶文化圈示意图
一、天台山茶文化圈的核心层
据专家考定,葛玄(164~244),人称葛仙翁,是迄今有文字记载,有遗址遗迹可考的人工种茶第一人。作为道教灵宝派始祖,他出身丹阳句容(今属江苏)宦族,自幼博览五经,十五六岁时即名震江左,尤喜老庄之说,不愿仕进。汉光和二年(179),入天台赤城山从左慈(元放)读经学道,受太精、九鼎金液等丹经。三年后,遨游盖竹、括苍、南麓、罗浮、长山、兰风等名山。赤乌元年(238),应吴主孙权之请,重返天台山桐柏卓庵传道②,他结合修道炼丹,相继在天台华顶山、临海盖竹山、三门丹丘山、仙居括苍山等地劈园植茶,华顶“葛仙茗圃”、盖竹“仙翁茶园”等最早人工植茶之圃迄今犹存③。有的遗址载入南宋陈耆卿编撰的《嘉定赤城志》等典籍之中④。
葛玄炼丹植茶踪迹遍布浙东各地,涉及今台州、宁波、金华、绍兴、舟山等地级市22个县市区,相当于唐代陆羽《茶经》所划分的全国8个茶区中的浙东茶区。天台山茶文化圈核心层包括天台、临海、仙居、三门、宁海5县市。
1.天台华顶山“葛仙茗圃”遗址
在天台县石梁镇,海拔1098米。唐代高道徐灵府在《天台山记》中说,华顶山上“松花仙药,可给朝食,石茗香泉,堪充暮饮”。南宋文人胡融《葛仙茗园》、高道白玉蟾《天台山赋》、清康熙《天台山全志》与齐召南《台山五仙歌·葛孝先》等,均记载葛玄为炼丹养生在天台山华顶峰规模施种茶树,建造茶园。唐宋以来其茶有“佛天雨露、帝苑仙浆”之誉。经1988年5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家扬带领著名茶叶专家实地考察,证实这座天台山脉主峰上的归云洞前尚存33株进化型古茶树乃葛玄手植所留,为迄今有文字可考的最早人工植茶之圃,堪称中国最早人工种植之茶与茶文化的源头,遂立“葛仙茗圃”碑以志纪念。现天台茶叶总称天台山云雾茶。
2.临海盖竹山“仙翁茶园”遗址
在临海市汛桥镇下路坑村。第十九洞天道观左侧岩壁上,有清代齐召南所书《盖竹山长耀宝光道院记》石碑。洞东仍零星分布着一些荒芜茶树,其中有块长方形三梯级(称之为天、地、人)茶园,为“仙翁茶园”遗存。它与天台“葛仙茗圃”均为东汉末至三国中期江南乃至中国植茶史上最早有文字可稽查的植茶遗址⑤。
3.仙居括苍山葛玄村石屋遗址
在仙居县下各镇括苍山。据《历代神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三《葛仙公本传》称,葛弥隐居括苍山执教课徒,已成年的侄子葛玄至其隐居处求学。《万历仙居志》亦称:县东45里括苍山麓羊棚头村的括苍洞为道书“第十大洞天”,有葛玄炼丹处,丹井保存完好。据考“葛玄村”葛玄居住过的石屋犹存。边上一棵老茶树,传为葛玄所植⑥。
4.三门丹丘山丹丘子传说遗踪
在三门县亭旁镇灵凤山(古属宁海)南麓。葛玄曾在此结茅筑炉炼丹,并种茶饮茗以养生,故名,葛玄也因此被称为丹丘子,其从孙葛洪亦因寻祖曾在此修道炼丹。南朝元嘉元年(424)建丹丘寺,清代改为亭山书院,1958年拆毁后荡然无存。《天台山全志》卷二则为《天台记》的“丹丘出大茗,服之羽化”作注,称“东横山在天台县东十里,即丹丘山也。相传汉时有老姥于此种茶采药,号丹丘老姥。”乃存二说。
5.宁海茶山遗址
《嘉定赤城志》称宁海宝严院在县北九十二里,旧名茶山,宝元(1038~1040)中建。相传开山初,有一白衣道者植茶其中。治平(1064~1067)中,僧宗辩携之入都,献给端明殿学士、《茶录》的著者蔡襄,蔡称其品质在欧阳修《归田录》所说的“两浙之品,日铸第一”的日铸茶之上。蔡任福建转运使督造贡茶时,曾开创性地指导制作小龙团茶,风靡一时。现宁波市政府在此山立“茶事碑”纪念。
二、天台山茶文化圈的紧密层
天台山茶文化圈紧密层多为葛玄炼丹植茶之地,唯距核心层稍远,或关系略疏,均在浙江省内。
葛玄植茶之磐安县方前镇寺岙村为“婺州东白”贡茶产地之一。村中净慧寺的前身是道教福地,开山祖师为东汉葛玄。旧传葛玄植芦于此,寺前芦峰、芦漾、芦坑均其遗迹。现有800多亩茶叶基地,始丰溪源头大盘山地区有磐安云峰茶。
又其东位于婺(金华)、越(绍兴)、台三州交汇的玉山台地上,有始建于宋重修于清代的古茶场,以及纪念晋代道士许逊的茶神庙和古碑等,被视为传统茶文化的“活化石”。2001年10月,玉山区域被划为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区。
嵊州市苍岩镇炼丹遗址。以苍岩村东狮子山石色皆乌得名乌岩,曾以茶为制药炼丹的原料。为纪念葛玄,山上建有葛仙翁祠。嵊州现有越乡龙井等。
新昌县大佛龙井。以天台山西门的大佛寺命名。《大佛龙井》一书中认为:唐时,已是全国八大名茶产地之一的越州(即绍兴地区)出产的越州茶、日铸茶、剡溪茶等名茶的前身就是天台山云雾茶。现新昌有新昌雪芽、望海云尖等名茶。
玉环县大雷山“葛玄丹室”遗址。葛玄曾在山中结庐修道炼丹,旧有葛玄丹室、清虚宫。山上曾产黑茶。玉环现产有火山岩。
象山县南韭列岛“燥谷仓”洞葛玄修道处。后人在洞口镌刻“仙岩”两字,洞内刻“逸仙洞”三字。作为该县祖山大丹山的主峰东搬山亦有仙人洞岗、仙人岩,相传古有仙人居此,抑或即葛玄也。象山现有象山银芽。
奉化市江口镇塔山清水庵是葛仙翁炼丹修道处。葛仙翁仙逝后,当地善男信女为他塑神像,供界下民众祭拜,后又在灵峰洞洞口塑卧佛。现奉化象山港畔五岭墩有武岭茶。
北仑区柴桥镇九峰山。属天台山支脉,现北仑有九峰翠雪茶。
鄞州区阿育王寺仙书岩。葛玄所书“才坤”二字隐约可辨。现鄞州有它山堰绿茶。
镇海区茶马古道遗址。从镇海廊家坪,到秦山水库,翻山到慈城金夹岙,再翻过桃花岭、达蓬山,翻山回到横溪。一天时间,可以来回。清代郑性有《晓度桃花岭转上达蓬山》诗:“身出门来心向家,行行漫复上桃花。浊春暖日醺人酒,深谷青精醒客茶……”现不断有人重走这条古道。镇海现有它山堰茶。
舟山市高道山、黄杨尖葛玄修道处。前者在临城新区西北,葛玄曾炼丹采草药为人治病,人称“葛仙翁”。后移驻黄杨尖山修道,留下茅蓬、炼丹洞、草药坊、仙水井、放(望)娘石以及羽化处如意石等遗迹。据《定海厅志》记载,宋乾道年间,当地农民曾在翁山下发现一只锅灰犹存的铜鼎,进士陈节鉴定为炼丹之器。为纪念葛玄,人们在金塘岛一山修了“仙迹堂”设像礼拜,称葛仙峰。后人还将用于炼丹的出土文物铜鼎置于神像前案上同供。又,普陀山几宝峰有炼丹峰,相传羽客炼丹于此,下有仙人井。稍南又有葛洪井,葛洪曾用此井水煮茶止困,合药著书。亦未可定属。普济寺内亦存有葛洪炼丹井遗迹。另白华顶后之茶山产茶,可疗疾,与莲同为贡品⑦。现有普陀莲花茶、海天香佛茶、小白岩茶、黄杨尖芽茶、岱山婆婆茶、蓬莱仙芝等。
杭州灵隐下天竺香林洞茶林遗址。据苏东坡考证,龙井茶从天竺香林洞移来,故又名香林茶,乃南朝诗人谢灵运在下天竺翻译佛经时,从天台山带去的茶种所植⑧。《西湖全书》中的《西湖龙井茶》分册也以“西湖茶树天台来”加以详述。不过宋《淳祐临安志》称:“龙井本名龙泓,吴赤乌中,葛洪炼丹于此。”此葛洪当为葛玄之误。因既有明确纪年,赤乌在公元238~251年间,此时葛洪(284~364)尚未出生,则葛玄炼丹同时,也可能已经开始在龙井一带植茶。后因荒废,乃有谢客之举。杭州现有“西湖龙井”。
三、天台山茶文化圈的松散层
天台山茶文化圈的松散层均在浙江省之外,包括福建、陕西等省。
福建省宁德市霍山葛玄炼丹遗址。葛玄曾种茶,以茶为制药炼丹的原料。至西晋,葛洪又先后在霍山和霞浦葛洪山承祖炼丹⑨。霍山即今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支提山,三十六洞天之一。从此,这一带(含天山、霍山、支提山)茶叶生产逐步发展。另据陈椽《茶业通史》说:茶自“浙江的台州(天台)到处州的庆元而入福建政和经松溪入建溪的建州”。这里记录了一北一南,茶从天台山辐射全国的部分史实。
陕西省南瓮儿山张伯端潜心修道研究茶艺遗址。天台山高道张伯端曾云游至该县,在瓮儿山下潜心修道,并开圃植茶、研究茶艺,改良品种,遂对当地茶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开创的茶道成为今天紫阳地方茶文化的雏形⑩。其地即因他而于明代正德七年(1512)得名为紫阳县,成为全国唯一一个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现产富含硒元素的“紫阳贡茶”。
上世纪70年代初,天台山云雾茶茶种又被新疆、内蒙、西藏、黑龙江、甘肃、山东等六省引种,种播千里,广植于长城内外、大漠边陲。
四、天台山茶文化圈的延伸层
天台山传播的茶种更成为日本、韩国茶叶栽培及茶道文化的源头。
茶叶东传日本,促进了日本茶业与茶道的的兴盛。唐贞元二十年(804)秋,日本僧人最澄(767~822)入唐求法,从天台宗第十祖道邃和曾任智者塔院“茶头”的座主行满研习天台宗教义,次年学成归国。除带去天台宗教义,成为日本天台宗的创始人,还将采自天台山的茶籽播于比睿山麓日吉茶园(今池上茶园),开日本种茶之先河。这也是世人公认的中国茶种首次传播异国的记载○11。
南宋时日本僧人荣西两度入天台山,在求法的同时,详细考察并参与了天台山种茶、采茶、制茶以及佛寺的茶禅一味、以茶供佛等技艺和仪式,一并带回日本,留下至今名闻日本的岩上茶与富春园茶,并著成《吃茶养生记》,促进日本茶饮平民化,被尊为日本的“茶圣”。北京大学滕军教授在解读《吃茶养生记》中对天台山万年一带茶区制茶工艺的记述,证明现今日本蒸青茶加工工艺源自天台山。
荣西之后,在他的法嗣中兴起了到天台山寻根访祖的“朝拜热”。法孙圆尔辨圆(1202~1280)于1235~1241年入宋学法,将巡礼天台山时携带的茶种播于静冈,如今成为日本最大产茶区。道元(1200~1253)求法万年寺,回国后将石梁“罗汉供茶”移植日本,从此日本种茶、品茶与唐式茶会得到了普及。日本学者大江静代以大量日本保留的为纪念最澄、空海、荣西、圆尔辨圆等人从天台山带去茶籽种在日本而设立的纪念碑图片,证实日本茶与茶文化源于天台山。
为纪念茶道东传,1987年7月,日本茶道界考察天台山“茶叶之道”旅游线路时,题写“茶叶传情”。1988年3月,静冈电视台又专程来天台山拍摄《茶叶之路》。1996年5月,应天台山文化研究会邀请,日本文学博士、神户大学教授、茶道专家仓泽行洋来天台山考察茶文化,后在日本《茶道杂志》中连载其考察记。他动情地说:“日本茶道是出生于中国的,她的母亲就是中国的茶艺。”
茶叶东传韩国,促进了朝鲜半岛的茶业和茶文化的繁荣。隋开皇十六年(596),陈时在金陵听法的高句丽释波若(一作般若)入天台山,师事智顗,求授禅法。两年后,遵师嘱往华顶“晓夜行道,不敢睡卧,影不出山,十有六载”,至今华顶寺还留有“般若井”,成为沏茶名泉。又据韩国《三国史记》高丽仁宗二十三年(1145)《新罗本纪》记载:兴德王三年(828)冬十二月,遣使金大廉入唐朝贡,受到唐文宗接见,赐予天台山地方茶籽四斛。回国后王命他种在地理山(今南智异山)双溪寺庙附近○12。双溪寺和全罗南道的华严寺,成为产有花开茶、云上茶、竹露茶等韩国名茶的产区。韩国专家金相喜则从现代生物化学研究上同样证实韩国茶与茶文化源于天台山。
近年在浙江大学茶学系童启庆教授和天台农艺师许廉明的指导下,韩国女留学生李恩京根据历史文献,运用比较形态学和最新数理统计方法,撰成《中国天台山和韩国智异山茶树比较形态和研究》,确认该寺庙与双溪寺庙刹林均为天台山云雾茶的传播地。
又如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法国人克莱尔从日本采集茶种种于爪哇,后移植印度,可以说间接从天台山传入○13。
天台山悠久的植茶历史,高品质的名茶,融合儒、释、道三教灿烂的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向海内外传播,堪称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前会长刘枫在《浙江名茶处处香》一文中称:从古老的天台山经古越国都绍兴到明州(宁波)出海东渡形成了一条“茶叶海上之路”。
注释:
1.天台山有广义、中义、狭义三说:广义即天台山脉,蜿蜒于浙东台州、宁波、绍兴、金华4个地级市的22个县市区,主峰华顶,在天台县境内,余脉入海为舟山群岛(含定海、普陀二区,嵊泗、岱山二县),包括原台州六县,剡县(含今绍兴市的嵊州市、新昌县)、宁海(含今宁波市的宁海、象山二县,与今属台州市的三门县)、奉化、镇海、北仑、鄞县(今为鄞州区,均属宁波市),与磐安县(曾分属东阳、天台等县,今属金华市);中义一般指天台县及其周边县市区,或者指台州(包括临海、天台、黄岩、椒江、路桥、温岭、仙居、、三门、玉环);狭义则为天台一邑诸山之总称。本文采取广义说。
2.胡道静、陈莲笙、陈耀庭选辑《道藏要籍选刊6》,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第133-134页。
3.杨廉素主编《中国天台山茶文化寻根探源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文化出版社,2014年3月,周琦《华顶山与盖竹山:台州茶的两大源头》,第79-84页。
4.徐三见点校《嘉定赤城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2月,第302页。
5.王晓峰《台州纪念江南植茶始祖葛玄诞辰1850周年》,2014年12月11日《台州晚报》。
6.周丽丽《括苍山葛玄村是世界最早种茶之地?》,2012年3月19日《台州商报》。
7.民国王亨彥辑《普陀山志》上下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3年11月,第87、560页。
8.于冠西《西湖茶事》,1990年10月25日《浙江日报》。
9.林思翔《漫话福建茶文化》,海风出版社,2006年9月。
10.许尚枢《赴全国唯一以道号命名的紫阳县考察纪略》,来源:道教之音:2013-05-14。
11.滕军《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24-26页。
12.林瑞萱《中日韩英四国茶道的比较》,中华书局,2008年11月,第119页。
13.王镇恒、王广智主编《中国名茶志》中的浙江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