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缺失与对策
2017-01-12李吴磊
李吴磊
(河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郑州 451191)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缺失与对策
李吴磊
(河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郑州 451191)
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性和创造性,不仅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特别适合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中应用。本文阐述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针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缺失,从多个方面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相关对策,包括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创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体育课程是高等院校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之一,主要通过让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和体育运动知识来增强自身体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1]传统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虽然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提高和基础运动知识的掌握,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还是一直延续着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模式,严重缺失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已经很难符合当前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对学生的自我表现性和创造性都极为强调,不仅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3]特别适合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工作中应用。本文就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缺失与对策进行探讨。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
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在美国Carl Ransom Rogers教授和Abraham H. Maslow教授创立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国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则是兼容了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教育理念,彰显出平等性、包容性、全面性和引导性等特点。[4]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通过深入发掘人性潜能,将人的潜在价值予以充分发挥。主要包括三点内容:第一,认为人应该具有自由性,可以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第二,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三,认为人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是值得尊重的,通过对人格尊严的尊重达到弘扬人的主体性的效果。[5]简而言之,“以人为本”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内涵。
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的归宿点,还是教学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因此,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足够的尊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挖掘、引导学生“体”的能力,以此达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要求,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缺失
1.教学方法缺乏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很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通常都是采取“教师讲解技术动作—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目的在于对全体学生予以兼顾,最大限度地向全体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技能。但是这样一来,就很难有效地对广大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且教师完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模仿操作,既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情感沟通能力、主体参与能力,又会压抑学生创造力、智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不符合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内涵。[6]
2.教学内容缺乏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随着“三自主”选课制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上的广泛应用,学生往往会本着避难就易的想法去选择娱乐性较强、身体负荷量小的运动项目,少有选择体操、田径等运动强度较大的体育运动能力类项目,但是体操、田径等恰恰是最直接、最有效地增进大学生身体协调性及体能的训练方式。这样一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很难有效提升,也缺乏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包容性。与此同时,很多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缺乏新意,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无本质区别,更别提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了。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体育课程评价缺乏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目前,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仍然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缺乏评价学生进步程度、学习态度的体系,考试方式、考核主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评价模式,教师往往较为关注考试成绩较佳的学生,而不是学习态度较佳、进步较大的学生。长此以往,很多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会受到磨灭,这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背道而驰。究其原因,还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作祟,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上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修够毕业所需的学分,不挂科即可,至于是否能够真正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是否能够切实改善体质健康状况都是无足轻重的。[7]
4.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
很多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看重体育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漠视学生的个性、经验、兴趣、动机和需要等差异,很难引导、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实现。与此同时,相当多的体育教师严重缺少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生情感、拓展学生认知的教育措施与教育手段。
三、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贯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的相关对策
1.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广大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宗旨。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学者,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且要让广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使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好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基础运动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培养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坚持由广大的学生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过去的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进而主动地去提高自我能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主动地去学习。[8]
(2)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大学生虽然年长于中小学生,但是思想仍然不太成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完善的阶段,他们自尊心很强,往往会对自己的骄傲予以小心翼翼的维护。毫不夸张地说,有时教师的无意之言,或许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或许就会让他们放弃某种爱好,或许就会让他们的性格得以改变。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适时激励,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即便是学生由于粗心大意出现偏差,教师也不可大加斥责,而应该予以耐心引导,让他们以愉快的心情来对待错误并进行改正,保持蓬勃向上的良好心态。
2.创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
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需要、个人未来发展等因素,合理设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且要将人本主义的观念、思想等融入其中,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要强,既不可太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首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要注重日常健身方法、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多为学生开设一些学习项目,让他们能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其次,高等院校应该逐步形成专业水平与初级水平相结合、选修教学内容与必修教学内容相结合的体育课程教学结构,既要让学生能够对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并愿意学,又要让学生能够学会增进身体协调性及体能的训练方式,在体现个性的同时也要强调共性。
(2)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
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合理开展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提升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求知欲望,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较好的方式。
基于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性格、体能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的数量控制在8~10人,以小组集中学习的形式来共同提高、扬长避短,让学生主动提高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术,学习运动知识。教师则是边操作边讲解,与学生充分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只是知识的引导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讲授完毕相关知识点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动手操作;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具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既可以基于个人思考、个人理解来操作,又可以基于教师的讲解来操作,还可以与小组同学合作操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努力去发现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涉及范围较广,既有可能是知识上的问题,又有可能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可能是资源上的问题,学生应该将这些问题逐一罗列出来,逐项解决。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对他们罗列出来的问题予以检查,若问题不全面、针对性不强,教师也不可大加斥责,而应该用鼓励的言语让学生多去思考、深入思考、全面思考。学生在发现问题之后,就可进入到自主探究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应用已学知识来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学生要独立解决,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问题则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处理解决,既可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又可与教师、小组成员探讨解决对策。在自主探究阶段,教师辅助学生自主探索,适当的时候给学生相应的指导,但不可全盘讲解,要注意让学生独立去探究。另外,要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及时地完成创造项目。
3.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多方位的评价。每个学生都有其个体差异,若完全采用统一的考试方式来衡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那是非常不科学的。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指不能仅仅只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一定的体育测试标准,更要深入评价学生各种软性衡量指标的达标情况。例如,学生掌握体育人文知识、体育学习方法的程度,是否自觉养成每日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等,这些指标往往比只用硬性标准评价效果更佳。此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主体不能仅仅只有教师,而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能力和他人的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便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基于此,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应该由教师、学生共同组成,考核分为三大类: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既要强调评价学习过程,又要强调最终考试成绩,真正形成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良好结合。过程评价包括学习体会评价、体育意识评价、体育能力评价、调查表评价、活动记录表评价等,结果评价则强调学生体育运动技能评价、体育运动知识评价等。
4.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
Abraham H. Maslow教授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人的需要是其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并将人的需要划分为生长需要与缺失需要两大类。缺失需求还可细分为七个层次,包括自我实现需要、审美需要、尊重需要、生理需要、认识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安全需要。Abraham H. Maslow教授认为高层次需求的基础是低层次需求,缺失需要会直接导致出现匮乏性动机,待缺失需要得以满足之后,就会降低兴奋程度,消除紧张感,匮乏性动机就会自然而然得以消失。而生长需要会导致出现成长性动机,具体表现为对实现自我潜能的需要与发自内心层次的追求,这种生长需要在被满足之后,就会较好地体现出人的价值与本质,让人瞬间达到“顶峰体验”的心理幸福感。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于端正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具有较大的益处,在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缺失需求予以关注,又要对学生的生长需求予以满足。为了较好地满足学生的缺失需求,广大教师应该精心配置体育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组织多样化的体育竞赛与体育游戏,创设多种情境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满足他们的生长需求。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来看,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有自我实现、积极上进的生长需求愿望,要促进、激发学生的这种内在需求,最终达到促成学生自我实现的目的。正如马斯洛指出的:“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说得浅显一些,就是帮助人达到他能够达到的最佳状态。”
四、结语
人本主义教育观倡导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潜能,强调学生的自我表现性和创造性,不仅关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能够较好地克服传统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的诸多弊端,对于增进广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等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指导我国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值得推广应用。
[1]黄四元,谢小平,黄顺久.对地方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终身体育理念的思考[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14,35(4):143-145.
[2]张新华,孙岩.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9(5):209-213.
[3]焦建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四川体育科学,2004,34(1):201-204.
[4]陈振宇.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2,34(13):34-37.
[5]张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6(5):109-114.
[6]赵剑.关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3(3):190-193.
[7]卢俊.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3):209-213.
[8]朱志翔,张卫,周晶.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3):190-193.
(责任编辑 姚虹)
The Lack of Humanistic Educational Idea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n Higher Institut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 Wu-le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1191, China)
The humanistic view of education advocates maximizing students’ potential, emphasizing students’ self-expression and creativity. It not only concerns students’ mastery of knowledg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ut also emphasizes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emotion. 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connotation of humanism education idea. Concerning the lack of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al idea of PE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humanistic education idea in PE curriculu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many aspects, including reform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so on.
higher institutes;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humanistic educational idea
2017-01-03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运动处方对大学生不同身体素质人群运动不足性疾病的量效关系研究”(162400410281)
李吴磊(1983—),男,山东莘县人,硕士,河南工程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1.028
G807.4
A
1008-3715(2017)01-01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