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语境视角下的期刊论文摘要英译研究
2017-01-12孙海燕
孙海燕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450)
文化语境视角下的期刊论文摘要英译研究
孙海燕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450)
以期刊论文摘要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中英期刊论文摘要的规范与内容的差异,结合文化语境相关理论,探讨了期刊论文摘要英译的翻译策略和注意事项,提出期刊论文摘要英译应认清翻译目的与读者对象,结合目标语言文化语境,采取归译为主,意译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术国际交流,达到摘要英译的目的。
期刊论文;摘要研究;文化语境
论文摘要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深,我国已有许多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逐渐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和重视。当前,各类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无疑给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较为方便快捷的学术交流场所和方式,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资源的多样化和获取途径的便捷性,都使得这种交流更为国际化。中国的学术论文如果想得到国际关注和认同,使用通用的语言和规范的方式进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国际上学术交流的通用语言一般为英语,而快速了解一篇学术论文,阅读其摘要是主要的着眼点,国外同行或者是学术领域的专家们通过阅读论文的英文摘要才能够对文章的研究内容有所了解,才能对文章的价值和质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因此,国内学术期刊刊登论文英文摘要与其中文摘要有着一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英文摘要,学术论文走出去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务,英文摘要是学术论文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论文摘要是学术期刊质量的一个晴雨表,而其英文摘要则是国内学术走向国际的主要途径。
一、国内外论文期刊摘要规范的差异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国际标准(ISO)214-1976(E)中对于论文摘要的定义为“对原文献内容准确、扼要而不附加解释或评价的简略的表述”。其目的是使读者能够无需通读全文而快速地确定论文相关性及用于论文的计算机检索。论文摘要内容应该阐明该研究工作的首要目的、范围及写作范围;研究所用的技术手段或者方法;清晰表达研究结论与成果及在论文摘要中阐明成果蕴含的意义,特别要阐明这种意义是怎样与研究目的(即撰写论文摘要的目的)相联系的。而一些权威杂志对于投稿论文摘要的写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如论文摘要应在250字之内,清楚阐释研究目的(purpose)、研究方法(methodology)、研究发现(findings)、研究的局限性(limita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价值(originality / value of the paper)。研究发现国际期刊的英文摘要在许多方面和国内期刊的中文摘要有着差异,主要体现在:1.相比中文摘要,英文摘要更强调研究目的。2.英文摘要的篇幅一般较中文摘要长,比较少见一两句话构成摘要的情况。3.中文摘要很多时候对于研究背景及目的描述过于笼统和宏观,而英文摘要一般都更有针对性,描述也更简洁。4.与中文摘要尽量避免使用第一人称不同,很多英文摘要在人称上使用第一人称。
在参考和遵循论文摘要国际规范的基础上,我们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论文摘要编写规范。在这一规范中对论文摘要撰写的各方面内容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其中规定了论文摘要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特别强调摘要应以概括论文内容为目的。摘要内容中不能包含论文作者对文摘内容的个人评论以及解释,应以较为简明的语言确切地记述文献的重要内容,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对于文摘的人称明确规定要用第三人称来写。通过分析社会科学版的多篇学术论文,总结出中文摘要的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中文摘要以较为精准的语言表述,陈述力求做到客观理性。2.中文摘要各个句子往往通过各种逻辑关系的表达构成段落,组成语篇,对全文进行概括。较少的内容往往可以表达较多的意思,有时候一个句子,一个短语都可能表述出论文的某一部分内容。 3.在句子结构方面,中文摘要中较多使用省略主语的无主句,并列句、四字词以及对仗风格的短语和句子使用较为频繁。
二、中英文论文摘要差异产生的原因
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语篇特征要结合语篇产生的情景语境来进行解释,而情景语境可看作文化语境中沧海一粟。所谓文化语境,即受社会结构制约的语言系统宏观环境。中文摘要所处文化语境应该为东方文化,英文摘要的文化语境可归为西方文化,正是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造成了中英文摘要差异:东方文化以“善”为本,而西方文化则以“真”文本;东方文化强调“和谐中庸”之道,而西方文化则更崇尚“个体”;东方文化更看重“群体关系”,而西方文化突出“个人取向”。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我们在很多论文摘要中可以看到,中文摘要的研究目的中往往更倾向以“群体本位”来概括和描述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英文摘要则更喜欢详细地罗列各家理论的代表人物,对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做出个体肯定;在研究价值方面,中文摘要对于他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和缺憾之处往往会十分客气地指出,而对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则十分谦虚地提及,努力做到顾及他人面子,通过弱化自己等方式来实现关系的和谐,而英文摘要在这一点上则明确和直接得多,作者对他人研究的不足往往明确指出,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毫不避讳,毫不谦虚;在表达对他人的批评时,中文作者往往通过先扬后抑的方式,先把他人的价值和成就热情洋溢地表扬一番,再提出一点点不同意见,而英文摘要的作者往往会对正面评价一笔带过,直接切入主题,进行个体批评。以上差异因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而产生,在阅读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不同感受,在《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一书中,作者认为东方人看重悠久持续统一的历史,而西方人眼中的历史只是文艺复兴以后的短期政治组织。基于这个原因,西方人讲话时总是力图尽快切人正题,而东方人则善于进行冗长、循序渐进的解释。不了解这些差异,在我们进行中文摘要英译时往往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三、论文摘要英译的策略及建议
了解了论文摘要的特点和重要性,我们可以认识到高质量的摘要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是获得同行关注的一种途径,而国内论文的研究成果如果想要在国际学术界引起关注,那么一篇高质量的英文摘要是不可或缺的。目前中国期刊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论文的英文摘要只是简单地将其中文摘要进行了英语翻译,且不说译文质量有高有低,这种简单直白的翻译方式,并未以中英文论文摘要具有较大差异性为前提,因此也就不可能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中西文化语境不同所造成的读者反映不同等问题。如何更好地将高质量的国内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转化为同样高质量的英文摘要,并使其传递出与中文摘要一样的信息与价值,是值得每一个论文撰写者和期刊编辑思考的问题。论文摘要翻译并不只是简单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程,而是一个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充满各种能动选择的过程,不仅要考虑到汉英之间翻译的语言因素,更要考虑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有鉴于此,笔者拟结合自己在学报编辑部担任英文摘要编辑和英译工作所积累的实践经验,探讨在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时影响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并就翻译策略在一些具体层面上的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先,应明确论文摘要英译的目的,认识到东西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翻译研究历史上,翻译策略的争论由来已久,而随着文化概念和因素引入到翻译研究领域,关于翻译的直译和意译之争,逐渐演变成了归化和异化之争。归化翻译即译文顺应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习惯,达到译文通顺流畅的目的;而异化翻译则要考虑到并保留原文中有别于译入语语言规范的他国特色、异域风情,所以对于译文读者可能会显得晦涩难懂。在期刊论文摘要的翻译过程中,尤其是社科类期刊论文的摘要英译,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术期刊这一介质,实现与国际学术界的对话与交流,如果异化翻译所得出的译文让不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的西方学者及读者产生较大的阅读障碍,使他们因无法理解论文摘要,进而对文献敬而远之的话,那么摘要英译的预期目的即学术交流与传播的目的就无法达到。因此考虑到文化语境差异,为实现预期的翻译目的,在摘要英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采取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
其次,要考虑到摘要英译的读者对象,翻译过程中应偏向译文读者,而非忠实于原文读者。期刊论文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论文摘要的英译,所面对的读者显然并非掌握英语的普通读者,而是在政治、文学、历史、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事着对论文主题有相关研究的国外学者同行,他们期待阅读到的英译论文摘要,无论从选词、时态语态、句式、文体、语篇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是他们所熟悉的英语论文摘要的模式。因此,在摘要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对象的接受程度和语言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交流效果。受中文摘要的影响,摘要的英译文往往会出现一篇摘要中出现多种时态,一句话中语态混用等情况,这些问题会给英文读者造成困惑或者误会,从而使得摘要内容在读者对象看来缺乏客观性和严谨性,无法达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传播和交流效果。因此在摘要英译过程中,时态的运用应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及一般过去时,语态的运用要施动受动明确,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其他诸如介词的使用、词语的选择等也都应该尽量以译入语语言标准为参照,这样才能保证译文读者能够准确地获得和原文读者相同或者相近的学术信息。
最后,通过翻译单位的确定,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语篇差异问题。中文摘要以段落为主,但却不完全具备段落的结构特征,如主题句不明确、具有多重中心思想等。然而从篇章的角度看,摘要的各句之间在语言形式上具有粘连性(cohesion),各句子表达的概念或命题之间在语义逻辑上具有连贯性(coherence),这些特点符合现在普遍认可的对于篇章的定义,即篇章并不是一连串句子的组合,而是一个语义上的统一体。任何一个语言段,不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不论是一句话还是一部著作,只要构成一个语义上的整体,便可称为篇章。因此, 摘要英译应首先确定以篇章为翻译单位,在篇章的框架中分析、理解摘要中各句之间的关系, 划分出核心句, 然后再对句法和词法进行调整和润色。通过分析、转换和重建等一系列过程,使得摘要的英文译文符合英文摘要的篇章规范和习惯,突出英文读者所重视的语篇结构。
综上,文化语境的差异导致中英文摘要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国际间学术交流的不畅与障碍,但只要认识到这些差异,理清摘要英译的目的,把握好目标读者的特点,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就可以克服这些障碍,使得摘要英译文更好地发挥其国际学术交流与沟通的作用。
[1]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10-223.
[2] 江建名.图书报刊编审校手册[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201-202.
[3] 廖国强.英汉互译理论、技巧与实践[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98-105.
(责任编辑 谢春红)
Study o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text
SUN Hai-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450,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ifferences of standards and contents of abstracts between Chinese journalism and English journalism. Combining the related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skills and strategies and claims that the cultural contex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the purposes of English abstrac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tential readers. Therefore, abstracts should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means of combing cultural context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domestication should be the core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foreignization is the supplement. Only in this way, bette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s can be promoted and the purposes of English abstracts can be achieved.
journal article; abstract research; cultural context
2016-11-24
孙海燕(1980—),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广东白云学院外国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1.025
H059
A
1008-3715(2017)01-01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