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文化霸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17-01-12

关键词:普世霸权价值观念

吕 敏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西方文化霸权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吕 敏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 西方霸权国家利用科技、 传播媒介倾销自身文化产品和价值观, 潜移默化地使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受到影响, 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位移, 价值观念转变, 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 盲目崇拜西方普世价值。 抵制西方霸权文化, 需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思想, 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立足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平台, 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

西方文化霸权; 大学生思想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1 西方文化霸权的含义及特征

霸权分为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 政治霸权的实质是暴力, 而文化霸权是相对于市民和社会而言的, 主要表现为教化关系。 西方文化霸权以“民主、 自由、 人权、 平等”为手段, 以使全世界认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为目标, 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目的, 其总特征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通过文化传播交流的媒介渠道, 悄无声息的推行其自身的文化和思想观念, 从而改变原有的文化价值观达到思想的渗透, 进而控制思想意识获取更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是“文化霸权”一词最早的提倡者, 葛兰西指出: 文化霸权实质是统治阶级将有利于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普遍施行于社会各阶级的过程, 通过文化霸权达到预期的文化认同、 文化同价值取向。 这个过程是依赖于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 非暴力的缓和意识形态的控制等手段来实现的。[1]22-23

西方霸权文化具有隐藏性、 多样性、 强制性等三个特性。 ①隐藏性。 文化霸权主义类似于殖民主义而又区别于殖民主义, 早期殖民主义进行的殖民活动, 以直接抢劫财物、 矿山、 矿源、 劳动力、 控制物流体系、 控制战略物资为手段, 以求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最优化。 西方霸权主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在发展中国家的渗透遍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维度。[2]②多样性。 文化霸权也并非只是通过文化渗透及文化传播来改变社会价值观念。 “文化”是一个范围颇广的词语, 包括政治、 经济、 道德、 哲学、 法律等社会意识形态, 因此文化霸权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繁杂性, 并渗透和扩张到政治、 经济、 军事等各个方面。 ③强制性。 西方国家一贯主张“民主、 平等、 人权”和“普世价值”观念, 并向世界各国推行, 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制度是完美的, 是适用于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 强制性的输出“民主”和“社会意识形态”, 强迫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国家接受和认可。

2 西方霸权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

2.1 思想意识位移, 价值观念转变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观念的集中反映和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向导。[3]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价值观的输入, 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 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 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密集的群体, 网络活动和网络文化产品是向青年学生输送西方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基本方式。 电影是西方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文化载体。 据统计, 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是电影, 且放映时间占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70%, 我国市场几乎也被垄断, 强大的媒体宣传使大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往电影里传输的生活方式, 并接受西方价值观念。 例如, 西方文化中不顾一切追求真挚爱情的婚恋观和谋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功”和“利”的社会观念, 不仅迎合了当代青年学生的价值取向,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渗透和发挥一定作用。 以道德、 礼制为准则, 对婚恋行为进行规范的传统婚恋观在当代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意识观念中已被淡化, 更多学生倾向于西方电影文化产品中传输的追求真挚情爱、 婚恋自由的价值观念, 导致在学生间出现早恋、 闪婚、 闪离等缺乏责任感的婚恋行为。 同时, 电影中西方奢华的物质生活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消费心理, 盲目追求高标准、 高品质的消费模式, 物质欲望逐步扩大的同时开始谋求自身最大限度地物质利益, “功和利”被学生认可, “义和情”渐渐淡化。 传统价值观念中“贵义贱利”“重义”这些引导人们追求道德完善和道义胜利的价值观念也正在逐渐发生位移。

2.2 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

文化认同是人类对文化的认同和认可, 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基于长期共同生活目标形成的民族文化基本的价值认同, 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存在的真正意义。 在全球化趋势下, 西方文化霸权扩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弱国民族文化主旋律形成干扰, 导致人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下降。 高校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下降受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者从心理上转变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弱化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高校是世界各国大学生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 不同国家间各大高校每年都会进行学术交流以及交换生之间的互换学习。 学术交流过程中青年学生对西方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产生青睐, 不自觉与西方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对比, 心理上出现民族自卑感。 忽视中国传统领先技术, 崇拜西方先进文化技术, 从心理上接受西方文化, 弱化民族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 长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与交换生相互影响, 青年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逐渐不自觉地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甚至潜移默化地将西方文化作为评判文学艺术、 文艺作品的标准或准则, 民族文化逐渐被淡忘甚至遗弃, 民族文化认同感被削弱。

而今“文化霸权”几乎颠覆了整个中国社会的文化基石和道德根基, 许多大学生不主动学习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也不愿意去知晓中国传统文化, 更谈不上去积极主动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精髓。[4]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在急剧下降, 同时优秀文化的精髓也得不到很好的继承、 发扬与传播。

2.3 盲目崇拜西方普世价值

2008年以来西方普世价值的传播在我国开始泛滥, 而“什么是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实质是什么”国人全然不知, 只是一味盲目崇拜。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文中明确指出普世文明的概念和本质。 普世文明是西方文明独特的产物, 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做辩护。[5]55揭示了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物。 资产阶级将资本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包装成普遍性、 真理性形象的做法, 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 即以所谓的普世标准, 激起人权大旗, 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干涉。[6]

中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即“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普世价值包括: 民主、 自由、 法治、 人权。 然而, 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适用于社会主义主义中国的价值观, 而美国不断向全球各地鼓吹和推广其核心价值——普世价值, 有着鲜明的政治图谋, 其真正动力源自于其强烈军事战略和地区资源的利益驱动, 而国人没有认识到其实霸权主义想推销的并不是普世价值, 恰恰是他们的普世制度。 高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思想意识薄弱, 盲目崇拜西方的普世价值, 而从未真正了解“什么是普世价值”及霸权主义抛向我们的是什么, 只是一度倡导学习民主、 自由、 法治、 人权, 而从未反思。 盲目崇拜西方普世价值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之一。 为此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 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

3 应对西方文化霸权的策略探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强大的政治、 经济、 军事以及在国际社会当中已取得的一席之地, 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文化价值观传播和渗透。 近年来,学者们广泛地探讨文化霸权这个问题, 尤其普世价值的传播, 认为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的价值观颠覆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需要我们高度重视。[8]西方霸权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形态、 价值观念、 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要打赢这场精神领域的反殖民决战, 其根本在于我们首先要觉醒。[9]同时, 要占领高校思想意识重地, 全面的、 客观的认识问题的本质, 坚决抵制西方霸权文化的入侵。

3.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西方文化霸权是意识形态渗透下价值观念的变革, 所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指导,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平台, 增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形势政治教育课程以及文化安全教育课程,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 普世价值学说、 西方高等教育教学制度。 同时, 与我国民主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协商民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做出相应的对比, 使大学生明白何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并能在社会意识领域的战斗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今是信息化时代, 网络文化成为了大众文化, 网络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是重要战地。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 以大众化、 平民化的特点,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的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 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3.2 立足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是大国, 孕育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 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使中华文化确立了讲仁爱 、 守诚信 、 重民本 、 崇正义、 求大同、 尚和合的优秀价值体系, 确立了自强不息、 孝老爱亲、 扶正扬善、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 如今,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也已经成为全球伦理的黄金法则。[10]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至今延续在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当中, 无疑证明了民族文化的稳定性, 也反映了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是推动我国发展的重要保障。 传统民族文化不仅赋予个人归属感, 而且塑造了民族性格, 传承着民族精神。[11]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 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理念, 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时代的特征。 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看, 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和维护传统优秀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同时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 作为新一代祖国的接班人, 大学生应认真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立足于本国优秀传统文化, 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气息, 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 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让中国借鉴学习世界文化。

3.3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安全意识教育

西方霸权文化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是意识形态的战争, 是社会观念、 价值观念转变的战争, 加强校园文化安全意识教育是思想意识安全的基础, 是抑制西方文化霸权的重要徐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的坚持以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科学指导,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 加强文化安全教育, 打赢这场“意识形态战争”。 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民族文化之中, 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信念, 在当今世界各种政治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效地抵制各种反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侵蚀, 提高抵御文化霸权主义渗透的能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校园文化安全。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平台, 加强校园文化安全意识教育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是祖国伟大事业的接班人, 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安全意识教育是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有效途径。

4 结 语

冷战后,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西方经济、 军事等硬权力的不断膨胀及其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对传播媒体的垄断构筑了西方文化霸权战略的现实基础。 以美国为首的强势国家接踵而至的文化霸权理论和文化霸权行为已引起我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文化霸权的实质是对人思想文化的争夺, 而青年正是人们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今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严峻, 西方话语霸权主导传播媒介, 使主流意识形态受到极大的挑战。 高校应对文化霸权的侵蚀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了引导学生辨别、 防范之外, 构建自身的文化生态圈是当务之急。 高校大学生是背负重任的新一代,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 朱旭峰. 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影响之研究[D]. 南京: 东南大学, 2006.

[2] 左泽文.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霸权主义批判[J]. 社科纵横, 2017, 32(5): 117-122.

[3] 郑洁, 白崭. 西方国家网络文化霸权的表现、 影响及对策[J]. 理论导刊, 2011, 33(2): 78-80.

[4] 李晓光. 文化全球化、 西方文化霸权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23(3): 100-104.

[5] [美]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 张立平, 等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2.

[6] 郭榛树. “普世价值”思潮的自我包装术[J]. 红旗文稿, 2015, 11(3): 34.

[7]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袁贵仁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2015-03-02[2017-02-25].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6/201502/1839 84.html.

[8] 沈贺. 美国文化霸权与“普世价值”在我国的传播[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 1(6): 37-42.

[9] 郑若麟. 筑起反“精神殖民”的新长城[N]. 文汇报, 2016-01-22(04).

[10] 周峰. 文化自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J]. 岭南学刊, 2016: 11(5): 12-15.

[11] 左泽文.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表现、 影响及对策[J]. 党政领导思考, 2017, 7(3): 51-53.

TheInfluencesofWesternCulturalHegemonyonContemporaryCollegeStudents’IdeologyandtheCountermeasures

LÜMi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Western hegemony countries u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edia to dump their own cultural products and values, by which university students’ ideology is slowly but effectively influenced.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altered their ideology and values, with a blind warship of Western universal values and reduced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To resist Western hegemony cultur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orrect views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s based on Marxism-Leninism; base on the excellent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draw on excellent culture from foreign countries; make full use of education teaching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awareness education on cultural safety.

western cultural hegemony; ideology of college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1673-1646(2017)06-0073-04

2017-09-11

山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高校应对西方文化霸权方略研究(2016ZSSZ008)

吕 敏(1994-), 女, 硕士生, 从事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D815.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6.014

猜你喜欢

普世霸权价值观念
超越霸权中心主义——主权平等的第三世界历史经验
思想“陷阱”与消解之道——论“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挑战冲击及策略应对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量子霸权”之谜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普世价值论
普世价值论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