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模式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2017-01-12
(浙江工业大学 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浙江 杭州 310014)
共享经济模式下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赵玉茹
(浙江工业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浙江杭州310014)
高等教育投入增加为高校带来教学科研设备增长,大型仪器设备增幅明显,既缓解部分实验需求精密设备不足的矛盾,也凸显了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绩效不高的问题,扩大开放共享面、提高利用率成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共享经济正在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认识、组织的管理模式、运行模式,借助于共享经济模式的优势,从创新资源配置、搭建共享平台、健全激励机制、建立规制管理、营造共享文化等方面提出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对策与建议。
共享经济;大型仪器设备;管理
共享经济是当下热门的主题,正在改变着全球经济发展模式。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影响面不断扩大,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带来巨大变革。本文从理论基础和实际需求出发,分析共享经济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影响,特别是在国务院要求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的背景下,提出开放共享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实施策略,为更好地促进高校提高投资效益提出建议参考。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即分享,将某一资源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人共同拥有,与独占相对。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由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菲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于1978年合著的《社区结构和协作消费》一文中提出,他们认为共享经济实质是一种合作消费方式,即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对其使用权进行分享的消费方式〔1〕。这一经济模式历经漫长发展逐渐被社会广泛接受,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加之理论界对资源充足性、社会可持续性、各类结构性平衡失衡矛盾的担忧,共享经济理论得以进一步拓展。共享经济不仅是消费方式、分配方式的一种补充,还成为建立协同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关键。中国科学技术部的吴家喜博士认为,共享经济是指不特定的市场主体以互联网等新技术为依托,以社会信任为核心,以商业机制为纽带,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利益共有,促进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参与主体协同共赢的一种新经济模式[2]。
共享经济通过第三方(通常是政府、组织或商业机构)建立的共享平台基础,资源供给方和消费方通过平台基础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具有规模扩张快、灵活性大、资本效率高和进入门槛低四大优势,共享经济模式凭借方便快捷的优势呈现浪潮滚滚之势扩张,网络租车、共享单车等商业应用席卷而来,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共享经济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影响
大型仪器设备是支撑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基础,因价值昂贵,资源稀缺,同时又必不可少,所以一直以来倍受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的关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就是有序地配置、组织资源,使其能够高效益和高效率地在教科工作中发挥作用。全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价值量已超过教科设备总值的44.8%[3],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高校教科设备总值4058亿元,则大型仪器设备价值超过1820亿元。如此巨量的大型仪器设备,仅少量机组及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较高,能够达到教育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年度绩效评价考核要求,其它机组的利用率却十分低下,有数据表明我国高校许多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还不到25%[4];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高等学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及教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课题组调查浙江省高校2015年度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机时是460小时,仅为专用设备年利用率的57.5%。国内很多学者、专家都剖析过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问题的根源,开放共享程度低下是导致利用率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提出了改进方法,对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绩效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低下、使用绩效不高这一“通病”、“顽症”亟需良方诊治。
共享经济通过创新资源配置、扩充共享主体、降低投入成本、增强社会资源绩效等方式,从理论上指导着高校资源系统的配置与运营,以改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程度差、利用率低的客观情况,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一)创新资源配置
共享经济有助于重新配置知识、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各类社会资源,调动存量资源参与为经济社会创造价值。一方面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扩大资源供应量。在搭建的开放共享平台上,原本已纳入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信息更加通畅,能够形成并满足更多、更高的利用需求,进一步挖掘出可参与共享的大型设备机组潜力,大型仪器设备成为全校乃至区域经济范围内的共享资源。共享程度高的机组,在持续发展上优先保障,进而调节、创新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配置。
(二)扩充共享主体
共享经济不要求共享主体以固定的组织或部门形式加入共享平台,有意共享的机组即可参与共享,使得供需双方呈现P2P的格局。低门槛准入促使任意一台机组对社会的贡献都能够得到实现,从而突破实验室、学院、学校等组织机构的壁垒,跨单位、部门甚至社会上的大型仪器设备都可以融入平台。当共享主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际,专门化、系列化、衍生化的共享主体即可形成,更加有利于为不同需求提供服务。
(三)降低投入成本
共享经济模式让供需双方和第三方达到共赢效果。共享平台为大型仪器设备供需双方搭建合作桥梁,为共享双方精准匹配服务的同时实现使用价值;供需双方信息互通,供方闲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摊薄固定成本,降低投资风险;需方则无需耗费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寻求资源,也同样可以低成本地使用到适合的大型仪器设备完成科学实验。
(四)提高资源绩效
共享经济形成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调节社会资源的无形之手,逐步建立起庞大的社会资源链接关系,加速社会资源的流动和利用。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带动新知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得到放大。
三、共享经济模式下对优化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建议
共享经济模式不仅带来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重大转变,同时还引发了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共享经济模式下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以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共享绩效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系统设计、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绩效评价、理念提升等举措解决共享的关键问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大型仪器设备资源配置规划
共享经济理论上解决社会资源重复投资、产能过剩等问题,有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由于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通常根据资金来源独立配置,国家拨款渠道多样、分散,缺乏统一协调,造成大型仪器设备配置之初就埋下了功能专属性强、需求先天不足的隐患。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和高校真正落实《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2号),对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购置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进行联合评议的要求,制定开放共享理念引领下的大型仪器设备配置规划。
配置规划在高校制定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的同时编制,具体来说大型仪器设备配置规划是高校的基础保障规划之一,成为高校有效组织资源实现总体发展目标的有机组成。配置规划要目标明确,坚持服务教学科研工作、注重效益优先、增量存量兼顾的原则,处理好需求与可能、专管与共享、先进与适用、引进与自研等多重关系,从源头上合理规划,避免重复投入,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体制与机制建设奠定基础。
配置规划建设实施滚动式发展,切实加强大型仪器设备配置论证,论证工作要深入分析研究,仔细甄选,切忌流于形式。论证购置的必要性、配置的合理性、绩效预测和预算的准确性、组织实施可行性、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等内容;充分调研仪器设备适用范围,配置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市场占有率等相关信息。
(二)发挥高校组织职能,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高校作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和使用的统一体,既代表大型仪器设备所有者国家行使管理职能,又是教学科研实验对大型仪器设备有需求的使用者,所以高校成为共享经济模式下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主导者,高校搭建软硬结合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提供共享主体资源,又创造共享经济模式来满足大型仪器设备供需双方需求。
共享软平台指校级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系统。除涉密以外的其它校内所有大型仪器设备全部纳入信息系统,公示设备性能、机组联系方式、可预约时间、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以便需求者进一步联系使用;实验者也可以在系统中发布需求信息,以便机组人员发现需求。硬平台泛指校内所有实验室设备资源实体,不仅包括面向多学科服务的大型仪器设备集中管理校院级机构,如分析测试中心、电镜中心、3D测量与输出中心等,还包括分散存放大型仪器设备的教学科研实验室,这些或集中或分散管理的大型仪器设备都以装备精良、价值昂贵而具稀缺,往往是由高校集中有限资源共建而来,应该统一管理、共享使用。校内外的大型仪器设备需求方通过软硬两大载体,即可分享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经济模式的成果。
(三)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健全有机联动的共享激励机制
信用体系是共享经济的基石[5]。信用保障服务供需双方完成交易合作,共享经济的交易平台植根于保障机制和交易规则。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保障机制涵盖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交易规则体现在服务流程、收费办法、成果归属等方面。建立在公开、平等合作基础之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联动的激励共享机制。
人力保障是第一要素,大型仪器设备因技术先进、功能复杂有别于普通设备,专业性强和使用要求高的特点需要专人管理。专管人员既要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又要有操作实践能力,能够参与到科学实验中去,主持或辅助科研人员和教师开展实验,能够保持大型仪器设备完好可用状态,保证实验质量,并进一步开发设备功能提升实验水平。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内容和性质不同于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成效无法以教学或科研的成果体现。所以,对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评聘条件、晋升条件和考核办法等管理政策的制定,要凸显工作特点,重在设备利用、服务质量、用户评价、机组发展等方面,而不能简单地套用教师和研究人员标准。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效果与个人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相结合,才能让大型仪器设备专管人员潜心工作,形成一支有规模、强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有利于更好地使用仪器设备,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经济政策也十分必要。共享经济能够带来多方共赢,服务交易完成的同时,伴随着使用价值的产生。通过合理的收费办法和分配办法,让需方无障碍地使用大型设备,又让供方愿意供机,共享收入扣除成本外可以提取劳务报酬、机组发展金。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经济政策与高校管理的经济政策相关,须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收支。
物力保障必不可少。能够纳入共享的大型仪器设备及相关功能性组(附)件、上下游关联技术的仪器设备,条件配套设备,如恒温、恒湿、防震、防辐射、输入输出装置,实验消耗材料,稳定的互联网络,等等,与开展实验相关的其它辅助性条件,往往都是影响大型仪器设备能否正常使用的制约条件,这些物力保障条件不容或缺。
人财物保障机制到位,交易规则明确,共同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四)建立评价体系,完善适应性规制管理机制
当自愿交易为特征的共享经济与强制权力为特征的规制相遇时,规制的强度和灵活性将决定共享经济的走向[6]。开放共享作为学校提高投资效益的必然要求具有刚性,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实行宽松准入、过程监管、事后评价的运管模式弹性较大,为此,需要建立起适应性管理规则制度以促进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稳步发展。建立规制的目的在于规范工作,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精细化评价,找到问题根源和解决办法,实现以管理促进开放共享、以管理促进合理配置、以管理促进效益提升。
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发展的不同阶段,宜采用不同的监管和整治方法,以绩效评价方式衡量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效果。研究制定绩效评价标准,定期评价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程度、成果数量和水平、机组新功能开发、持续积累、用户满意度等指标,允许通过试错纠错机制来调整政策制度的激励效应,以尽可能小的成本来优化规制策略,建立适应性规制监管新机制。
首先,要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不同用途,开展分类评价。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是决定使用方向的先决条件,不同功能的大型仪器设备,年使用时数相去甚远,教育部对贵重仪器设备年度使用效益评价简单地划分为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年利用机时为1400小时,专用设备年利用机时为800小时。但是这样的分类方法仍显得粗糙,就高校内部管理显然不尽合理。根据教育部高校固定资产分类方法,大型仪器设备主要分布于仪器仪表、机电、电子等4个类别,可以进行相同类别的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其次,在可比前提下,细化评价指标。大型仪器设备如同产品进入市场具有生命周期,有投入期、稳定期、损耗期、报废期等阶段,同类设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投入产出比显然不一样。从等效评价的角度看,进行差异化处理,以显现绩效评价的合理性。大型仪器设备所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类型、实验难易程度、水平高低等都存在差异,这些都是绩效评价指标需要细化、加以区别对待的因素。
(五)提升全员共享理念,营造共享经济文化氛围
共享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大众思想意识的转变,由对资源的独占意识转向分享观念在欧美发达国家较高程度地被接受。美、英、日等国高校实验室中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实行专管共享,年利用率超过额定标准70%以上,以至于要防止大型仪器设备过度使用。相比之下,国内高校在国有体制下,高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中许多人普遍对共享经济认识不足、反应冷漠,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普遍极其低下、隐形浪费严重。这一严峻现实倒逼高校不能漠视问题,要加大宣传,推动共享理念传播,提升全员对共享经济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用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思维方式转变独占专有的思想误区,出台全校性政策,融通各类建设、运维资金和条件,引导、鼓励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推广共享成功经验,发挥示范效应,打造高校“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共享经济文化环境。
共享经济作为新兴的经济模式在全球蔓延,高校当作为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应迅速分享共享经济的红利并反哺社会,以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切入点,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发挥投资效益,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和服务。
[1] MARCUS FELSON,JOE L SPAET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78(21):614-624.
[2] 吴家喜,共享经济对创新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取向[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6(3):1-5 .
[3] 武晓峰,高晓杰. 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201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7-8
[4] 王健,谭锦才,孔文彬. 高校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2):216-220.
[5] 蔡余杰,黄禄金. 共享经济[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87-89.
[6] 彭岳. 共享经济的法律规制问题——以互联网专车为例[J].行政法学研究,2016(1):117-131.
Abstract: With increased investment,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le the shortage is alleviated, there is now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se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t has now become the primary concern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f valuable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sharing economy is affecting and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ideology, organization mode, and operation mode.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sharing economy, it is suggested to enhance the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management through innovating resources allocation, setting up shared platform, establishing incentive mechanism, regulation management and building the shared culture.
Keywords: sharing economy;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management
(责任编辑:王惠芳)
A research on the management of valuab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s in university under the mode of sharing economy
ZHAO Yuru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and Asset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14,China)
G482
A
1006-4303(2017)03-0343-05
2017-04-07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项目(KT2014009)
赵玉茹,(1969—),女,安徽合肥人,经济师,从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