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妙结尾别样精彩

2017-01-11武文法

未来英才 2016年16期
关键词:凡卡周瑜课文内容

武文法

摘要: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结尾教学关系到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教学的善始善终。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眼。头难起,尾难落。”“口”之所以难收,“尾”之所以难落,是因为它是一堂课走向成功的开始和最后一步,,一堂精彩的语文课,除了要有扣人心弦的开头,环环相扣、紧紧衔接的过程,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结尾。完美的结尾便是一节好课的点睛之笔。完美的结尾,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深化;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那么,如何设计多姿多彩的课堂结尾呢?

一、伸展开拓

这种课堂结尾的特点是:强调学生参与,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适用于一些常识性课文。如:对《太阳》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同学们,学过了课文,我们知道太阳和人的关系是这样的紧密。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太阳的动人传说,除了课本上介绍的,你们还想了解太阳其他方面的知识和传说吗?老师向你们介绍几本书:《后羿射日》《神奇的太阳》《宇宙的奥秘》《太阳能的利用》读了以后有什么收获别忘了向老师汇报。”这样,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

又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在课文读讲进行尾声时,我设计了“森林爷爷”这个角色,提出了“故事发生地整个过程都被森林爷爷看在眼里,如果你就是森林爷爷,你想对狐狸和乌鸦说些什么呢?”这个看似简单却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角色评议,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他们说的欲望。小组讨论中,有学生说:“我想对乌鸦说:乌鸦啊乌鸦,你太笨了,狐狸之所以说好话赞美你,那是想吃你嘴里的肉呀!”“我想对狐狸说:狐狸呀,你真是太狡猾了,连可怜的乌鸦你也骗。”“我想对狐狸说:你真是聪明,能用智慧获取你的食物。”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二、接读作品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许多文质精美的文学作品的节选或缩写。可是,由于时空的阻隔,学生在学习局部课文时,有许多疑问和想法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对此,在课堂的结尾时,可布置学生解读原作,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涉足广阔的文学天地。有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有学习局部到深入整体。如: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后可以这样说:“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脑海中一定会常常浮现出一个头戴银项圈、手捏钢叉,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但是,你们知道吗?三十年后的闰土,却变成了脸色蜡黄,麻木糊涂,仿佛木偶一般,是什么是他变成这样呢?我们去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三、表演小品

对于一些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的课文,在课堂结尾阶段可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小品表演,再现课文的情境,就会余味无穷,兴趣黯然。如:我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把课文教完后,根据课文内容创编了《戏说《两小儿辩日》》剧本,让学生表演,通过孔子的秘书小李子运用电脑帮助他解决两小儿的问题,既让学生懂得了两小儿所说现象的原因,又点明了要活到老学到老。让学生在一片笑声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特别好。

四、走出迷宫

一些课文的结尾,往往具有很大的迷惑性。这在一些历史故事或节选课文中体现较为明显。学生往往被迷惑,产生相反的结论。对此,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结束语,指点迷津。比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的结尾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学生往往被这句话迷惑,以为周瑜者的佩服诸葛亮。对此我做了这样的布置:“周瑜真的从心底佩服诸葛亮吗、同学们先不要下结论,今天老师留个作业:回家去请教家长或查一下有关三国故事的书,看看周瑜临死前说了设么话?再结合课文想想,明天给了老师一个答复。学生查到周瑜临死前说的话“既生亮,何生瑜!”再结合课文思考,知道周瑜嫉妒诸葛亮,到死都没改。课文这句话,只能说是嫉妒升级了,而不是从心底里佩服。

五、顺藤摸瓜

这种课尾适用于一些总结性结尾的课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结尾“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既点明了中心,有暗示了行文条理。有次听一位老师的展示课,他是这样处理结束语的:“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想一想,小兴安岭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大家根据这句话回顾回顾课文,想想‘花园指什么?‘宝库又指什么?”这样,文章线索一目了然,学生思维条理得到了训练。

六、回味思考

在结尾时,有意不把问题讲透,留有余地, 让学生去咀嚼、思考,悟出其中的道理;或者揭示新的矛盾,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作答,以激发学生下一次学习新课的求知欲,即这课的尾为另一课的头架桥作铺垫。这种结尾方法,艺术性要求高,既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又不使学生感到费解、不可琢磨,不被误认为是有意为难。这其中有一个度的问题,掌握好这个度就是艺术。一般说来,这种结尾的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性质、难易的程度以及学生的水平,让大多数学生通过思考能够悟出道理,或找到答案。此外,使用这种方法,应在下次上课时进行检查复习,看看有多少学生悟出道理,全然明白。例如《凡卡》(五年制第九册)的结尾,没有写出凡卡今后的日子将会怎样,留给读者的只是省略号。一位教师教这篇课文,留下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假如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会接他回乡下吗?凡卡的痛苦生活能改变吗?这些问题萦回在学生脑际,使他们深深关心着凡卡的命运。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结尾形式千变万化,其功能也多种多样。语文教师千万不能忽略语文课的结尾,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结尾,让我们的语文课更精彩,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猜你喜欢

凡卡周瑜课文内容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