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智慧课堂 实现智慧教育
2017-01-11文│曹敏
文│曹 敏
建构智慧课堂 实现智慧教育
文│曹 敏
任何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落脚点都在课堂上,只有不断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智慧课堂”,才能真正实现智慧教育。2013年,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开始实施智慧教育,探索并进行“智慧课堂”实验,尝试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和课堂结构,强化教学目标和评价先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效果检测意识,变线性授课方式为版块互嵌式授课,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的内涵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情、知、能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教师情境动态、应变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学校追求的智慧课堂是以健全师生人格、培养师生人生智慧、释放师生创新潜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理想课堂。
智慧课堂结构的优化重建
智慧课堂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渗透和引导的方式创建集体人格。因此,创建积极的课堂文化能够有效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生态的学习环境,利于智慧课堂的构建,使智慧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提出了建构以“培养健康心态,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综合能力”为内涵的智慧课堂文化建设意见,鼓励各班以班级制度建设、环境建设为载体,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氛围为目标,创建形式多样、凸显个性的智慧课堂文化。
智慧课堂的结构模式 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单一讲授式授课方式,同时规避刻板的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学科、个性各异的教师的不适用性,学校基于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尝试从课堂教学的目标确定、教育宗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五个方面进行全新定位,变传统的线性备课方式为版块式备课方式,不再纠结于“先学后教”“先教后学”的课堂结构哪个更为合理的定向思维,采用“以学定教”的方式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差异、学科差异、学习内容差异、教师个性差异、教学目标差异灵活设确定学习程序和学习方式。
这种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学习主体,带领学生经历真实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参与高阶思维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追求全体进步”为目标,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为宗旨,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以传授学习方法、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文化积淀为内容,以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为前提,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囊括“学习目标预设—学习程序及学习方式预设—学生学习环境管理—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情况反思”五大环节,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力争在五大环节的设计和落实上实现“层次性、生成性、针对性、发展性、合作性、开放性、艺术性、实效性”八个体现——构成“四·五·八”教学模式。
智慧课堂的组织实施 对于智慧课堂的理解和把握,其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智慧”和“课堂”两个方面。一是要抓住课堂这个教育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结构,以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方式,关注学生相异构想的发生与解决,实现显性知识与品格铸造、能力培养的学习效益三丰收。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智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线,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对话、与他人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网络对话、与客观世界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来唤醒和保持学生的生命力,展示智慧教育。
智慧课堂的表现特征
合理的课堂结构建设是站在理性的高度,指导教师进行深刻、彻底的变革。“四·五·八”教学模式是一种不拘泥于模式的指向性目标要求,站在关注生命的高度来观察“智慧课堂”的表现特征,既有学科差异、教师个性差异背景下的共性特征,又有独树一帜、特性鲜明的个性范式。
共性特征 智慧的课堂是一个“情感场”。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智慧的课堂是一个“思维场”。教师把学生的生命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方式,设计有高阶思维参与的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高智慧的生成,让他们的头脑真正动起来。
【案例】“我想问问小星星”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我和星星打电话》。这是一首充满童趣和幻想的对答式的领唱、齐唱歌曲。在儿童的生活中,充满了对太空的神奇幻想,这首歌就是通过一位小朋友同小星星的有趣对话,描绘了少年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太空宇宙的神往,并教育儿童要好好学习,以便长大后有能力去太空探索宇宙奥秘。
对话环节:情感内化,自主创编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小星星吗?我们还是用小星星听得懂的节奏来问一下吧。”
出示屏幕:X X X X ︱X X X︱X X X X ︱X X X ︱
生1:“你的表面热不热,你那上面有人吗?”
生2:“你能看见太阳吗?你能看见地球吗?”
……
师:“你的问题真有趣!你能尝试着把它唱出来吗?”
师:“大家的编创能力很强,以后说不定能成为词作家呢!”
上述案例中老师设计了有研究价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活动,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孩子们在自由的探究过程中彰显了个性化的理解,实现了高智慧的生成,促进了思维发展。
智慧的课堂是一个“高效场”。教学是集体活动,纪律是维系集体的唯一方法,多个中心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应该不断提升个人的控班能力,将学生学习效果的诊断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课堂。
智慧的课堂是一个“生活场”。知识本身没有意义,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之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教师应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增长智慧;教师应设计形式多样、要求明确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让生命在体验中得到不断成长的课堂才是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个性范例 引导对话乃至争辩的课堂。教师要通过组织对话教学,引发师生、生生等多边对话,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引导学生讲出不同的方法和观点,更要在交流争辩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想法并做出比较和判断,使智慧的火花产生碰撞、交汇。对话、争辩的过程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充满疑问的课堂。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一个或几个关键性话题,或设计一个探究专题,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多边对话与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凸现探究的课堂。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性决定了知识来自于建构,真实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之中。智慧的课堂教学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价值地位和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探究专题,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现基于理解的基础上的有意义学习。
信息化的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必备的环境支撑,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在互联网络环境支撑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体系、精彩多变的学习方式和多种维度的互动方式。利用现代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才是智慧的课堂。
智慧课堂的评价标准 智慧课堂的评价标准分为两个部分,教师学生表现各占50%。教师表现分为学习目标、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和教师素质四部分。学生表现分为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学习效果四部分。
建构智慧课堂的有效途径
根据智慧及智慧教育的特点,学校鼓励教师树立策略意识,用灵动、高效的策略技巧助力智慧课堂的建构。
大课程意识、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成就“智慧课堂” 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每位老师一定要有课程意识,要做好学科教学的顶层设计,要学会不断地追问学什么、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本课时的知识和以后的学习有什么联系等问题,完全站在学生的角度确立学生学习目标,通过课程资源的完美整合和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经历深度学习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达成。
和谐的学习氛围涵养“智慧课堂” 智慧是植根于爱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和宽容学生,更要欣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多元见解,不排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节外生枝”。学生是课堂是主体,教学双边活动中,要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让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让真实的学习在课堂中发生。在民主和谐而充满智慧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唯唯诺诺,亦步亦趋,小心翼翼,而是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
精湛的教学语言艺术助力“智慧课堂” 小学教师一定要苦练语言基本功,注意提问的准确性,避免喋喋不休的重复唠叨,避免问题模糊不清,模棱两可,避免任务交代不清晰,避免提出一些过于细碎且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问题,要尽可能做到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准确到位,用尽可能简短的语言描述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指向学生思考的方向。另外,要重视各环节之间过渡语的设置。很多老师在上课时之所以给人一种环节紊乱、跳跃性大的感觉,大多数是因为没有设计好合适的环节过渡语,给人一种很生硬、唐突的感觉。此外,提升教师自身的回答艺术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活动效果。
千变万化的动态生成充盈“智慧课堂” “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智慧课堂不但要求教师要有情境动态的应变能力,更要求教师在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处变不惊,随机应变,引领开放性、多元化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成长的大空间。面对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煽风点火”,用教师的教育智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苗,让学生的智慧丰盈课堂的价值。
智慧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任何教学方式的提出和推广都需要经历艰苦的探究和摸索,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会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发展完善,我们的改革将始终向着明亮的方向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