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实践与思考
2017-01-11胡春梅
文 胡春梅
幼儿园“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实践与思考
文 胡春梅
“特殊儿童”是指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听力、智力、视觉等方面有障碍的儿童,他们往往因为身体的原因,不能跟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随班就读就是让特殊儿童在幼儿园里和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在适应普通学校的校园生活中,激发潜能,促进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提出了加强教师特教培训,帮助幼儿相互融合,联合家长共同教育等方式,让特殊儿童在随班就读中获得身心全面发展。
特殊儿童 随班就读 家园共育
为了让每个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证,真正做到“为了一切孩子”,服务家长,关爱孩子,2009年开始,我园开始接受“特殊儿童”随班就读,6年中我们共接纳特殊儿童28人,其中智能障碍的32%,肢体障碍的21%,行为障碍的29%,其他异常的18%,从中进行了尝试、探讨和思考。
一、加强教师特教培训,承担教育重任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刚开始,我园74.2%的教师不欢迎特殊儿童入班,即使勉强入班后,54.7%的教师会让班级保育员进行看护和照顾;15.8%的教师放任他们的行为和活动,忽视这些孩子与正常儿童的差异;20.5%的教师会让他参与集体教学与游戏;只有9%的教师会对特殊儿童进行相应的指导。因为在传统教育观念中,大多数往往把特殊儿童作为孤独体,采用特别的教育方式,认为只要使其安全就行,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让特殊儿童“与世隔绝”,孩子们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和改变特殊儿童的现状,也就无法保证其接受适宜的教育,失去了随班就读本来的意义。所以,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清醒认识必须提高教师的认识,大家必须齐心协力,遵循教育和保育相结合的原则,共同负责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2.探讨科学的教育法
(1)注意教育目标的差异性。教育提倡因材施教,对特殊儿童也同样如此。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教师首先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针对特殊儿童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发展层次不同目标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例如,中班数学“点数配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班上的正常儿童要求正确点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对特殊儿童,教师要求“数一数,这里有几个点”、“这个数字宝宝,你认识吗?是几呢”,引导他们认识实物个数和数字。当然,教育目标还要有全面性,对于特殊教育儿童来说,教师也很注重特殊儿童交往能力、合作意识、自我服务能力、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关注教育方法的差异性。教师应掌握特殊幼儿的特殊需求,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个别化教育训练,使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也得到良好的发展。例如:对肢体障碍的孩子让他多参加美术教学活动,因为美术活动中的画线条、涂色彩、剪纸拼贴,对特殊儿童有心理治疗的功效。美术创作中团、捏、撕、剪、搓、拼等等过程让幼儿手、眼、脑能充分协调,锻炼了幼儿肢体协调发展,让身心充分合作,从而促进肢体的发展。对于不喜欢用语言表达感受的特殊儿童,教师们让他们多玩沙盘游戏,通过触摸天然的细沙和沙具,让孩子在游戏中缓解不良情绪,缓和内心冲突。用科学教育法进行干预指导,行为异常孩子的效果最明显,达到76.1%,肢体障碍和其他障碍效果为53%,智力障碍的效果为41%。
(3)注重教案设计的差异性。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教师也要注意与正常孩子有所区别。在教材内容安排上,根据特殊儿童的接受能力,只要他们能达到活动的最低要求,能基本学会或积极参与就可以了。如儿歌教学中,正常儿童要求熟练朗诵儿歌,特殊儿童能学会就已经很好了,有的孩子只会说一两句,有的孩子只能说出几个词,说的时候口语还含糊不清,但只要开口说,就是进步。在回答问题时,我们多让他们回答较容易的问题,如“对吗?好吗”,对于难的问题,要求他们学说答案“老师说一遍,你来学一学”,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起学习的兴趣。
(4)注意游戏角色的差异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有效形式,游戏也能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游戏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育和发展。教师积极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创设和谐、良好、适宜的游戏环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扮演简单的角色,融入正常儿童。例如在“理发店”的游戏中,让特殊儿童做“顾客”,配合“理发师”的要求;在游戏“娃娃家”中,让他们扮演宝宝角色,请正常孩子扮演“爸爸或妈妈”,共同参与游戏。特殊儿童在游戏中,体验交往,发展语言,内心充满愉悦和满足。教师努力为特殊儿童营造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心理环境,可以让幼儿大胆游戏、放松身心。
二、帮助孩子相互融合,克服自我中心
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正常儿童与特殊儿童融合,能让正常儿童对特殊儿童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也使其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而特殊儿童则喜欢模仿年龄、能力比自己高的同伴,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具备更多的独立行为技能和经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后,班上80%的孩子没有觉得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例如小班部的智障儿童文文,孩子对他的评价就是:喜欢笑,喜欢吐舌头,不会自己吃饭,坐在那里很乖。但是从来没有孩子说他“笨”、“傻”,所以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学习生活环境相对宽松,没有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歧视。教师鼓励班上的孩子主动与特殊儿童结对互助,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正常孩子喜欢成为特殊儿童的“小老师”。
三、联合家长共同教育,引导健康成长
当“特殊儿童”成为教育对象时,家长们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家长是“特殊儿童”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因素。幼儿园积极增强家园联系,取得特殊儿童家长对幼儿园、教师的信任,使“特殊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园内欢迎特殊儿童家长随时随地来园探访;建立了特殊儿童成长档案,教师用照片、文字的形式精心制作,向家长反映了孩子的活动和进步;要求随班教师坚持每天用十分钟以上时间同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行为状况;增加家访的次数,教师多了解孩子的生活环境,能掌握“特殊儿童”形成的原因和具体情况的变化发展;通过幼儿园校讯通平台向特殊儿童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方法;组织家长来观摩特殊儿童的半日活动,互相商量制定对策,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教育方式帮助“特殊儿童”进步。
特殊儿童的教育涉及许多方面,我们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温暖、平等、和谐的环境和教育氛围,要形成全社会共育的局面,这样才会涌现出更多具有正常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的有用之才,他们也同样是父母和老师的骄傲。
(江苏省南通市滨海园区三余幼儿园)
[1]李伟亚.普通幼儿园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在园生存现状,学前教育研究.2011.12
[2]高志娟.案例解析幼儿园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教育导刊.2013.9
[3]朱莉娜.特殊需要儿童如何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