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对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的影响

2017-01-11梁海棠曾旋吴巧云李范强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6年4期
关键词:正脊推拿法根管

梁海棠,曾旋,吴巧云,李范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康复医学科( 519000)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对腰椎周围
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的影响

梁海棠,曾旋,吴巧云,李范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康复医学科( 519000)

目的 探讨腰椎定位正脊手法对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80例, 分为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和常规针灸推拿法组, 每组4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改善率与总有效率为92.5%, 显著高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50.0%(P<0.05)。结论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能够提高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 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 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一种腰腿痛, 主要临床症状为根性坐骨神经痛, 发生机制为纤维环在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作用下破裂, 髓核向后突出对脊神经或脊髓造成刺激或压迫, 其较易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 进而极易引发腰腿痛[1]。本研究采用腰椎定位正脊手法治疗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 并将其治疗效果与常规针灸推拿法相比, 结果表明其更能提高患者的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 进而有效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n=40)和常规针灸推拿法组(n=40)两组。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患者中男性23例, 女性17例, 年龄26~61岁, 平均(43.1±10.2)岁; 病程1个月~20年, 平均(10.2±3.3)年。常规针灸推拿法组患者中男性21例, 女性19例, 年龄22~62岁, 平均(42.3±10.4)岁; 病程2个月~22年, 平均(11.1±3.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

1.2.1.1 仰卧位治疗

1)屈膝屈髋顿拉法。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双手将患者的腋下抵住, 进而将患者固定住, 临床医师在患者一边站立, 应用一只手将患者的脚踝握住, 应用另一只手将患者的膝部扶住, 用力为患者屈膝屈髋, 进行内外收展运动, 然后向下进行2~3次的顿拉; 2)直腿抬高背伸法。临床护理人员固定患者身体, 临床医师在患者身边站力, 应用肘部关节将患者的脚踝位置托住, 双手扶住, 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屈伸或压伸, 分次数向垂直位笔直抬升双腿, 临床护理人员两次拉伸患者足背部。

1.2.1.2 侧卧位治疗

1)腰部背向拔伸法。临床护理人员将患者的体位固定下来, 临床医师在患者的背部侧边站立, 在腋下夹住患者的肢踝部, 临床护理人员应用双手拇指将患者的突出部位向前抵住, 临床医师将患者的小腿握住, 朝着弧形背进行拉伸, 角度为30°~45°; 2)腰部定位斜扳法。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拇指将患者的偏歪棘突抵住, 临床医师斜扳患者腰部, 同时让临床护理人员应用拇指将患者的偏歪棘突按住进行复位。

1.2.1.3 俯卧位治疗

1)旋转加压运腰法。临床医师在患者一边站立, 应用前臂托起患者的疼痛肢体, 应用手掌将患者的健康肢体扶住, 同时应用另一只手在患者的腰部重叠放置, 进行2~3次的旋转加压运腰动作;

2)对抗牵拉拉腰法。临床护理人员将患者的腋下部位抵住, 固定患者身体, 分别应用肘部和手部固定患者的踝关节。临床医师应用双手将患者的突出位置重叠按住, 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抗牵拉, 同时临床医师有节奏有规律地按压2~3次患者腰部。每周2~3次, 1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2.2 常规针灸推拿法组

将华佗夹脊穴、 大肠俞、 秩边、 委中、 昆仑、 阳陵泉等穴位选取出来进行针刺, 每次施针时均经5~8个穴位选取出来, 针刺后进行20 min的停留, 然后采用常规按摩方式, 包括点、 按、 揉、 滚等, 每天2次, 每次15 min, 1周为1个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X线、 CT等影像学检查, 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分为改善、 无变化、 加重三项。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 治疗后患者的痛、 麻、 异感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临床体征也完全消失, 具有正常的身体姿态, 体力完全恢复过来, 能够进行正常工作; 显效: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基本消失, 具有基本正常的身体姿态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 能够对轻微的工作进行负担; 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所减轻; 无效: 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没有减轻甚至加重[2]。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 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疗效采用(%)表示, 并用χ2进行检验, 检验标准a=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患者的改善率92.5%(37/40)显著高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50.0%(20/40)(P<0.05), 无变化率、恶化率5.0%(2/40)、 2.5%(1/40)均显著低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40.0%(16/40)、 10.0%(4/40)(P<0.05), 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例/%)Tab.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例/%)Tab.2 Comparison of imaging findings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注: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50.0%(20/40)(P<0.05), 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Tab.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后遗症的主要发病病机为肌肉、 筋膜长久留住风寒湿邪, 淤堵血脉, 并对经络造成闭阻等, 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极易发生各种临床症状, 诱发因素为骨结构移位[3]。腰椎定位正脊手法下患者的神经根管在腰椎正脊后增大, 从根本上促进了挤压神经根程度的减轻, 对椎管及神经根管的内外平衡进行了调整, 促进了脊柱稳定性的加强和代偿能力的提升[4-6]。本研究结果表明,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组患者的改善率显著高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P<0.05), 无变化率、 恶化率均显著低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P<0.05), 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灸推拿法组(P<0.05), 说明在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的治疗中,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的影像学治疗效果, 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神经根管在治疗前不规则变小, 双边、 双凸现象在椎弓根和棘突偏位的情况下出现, 同时患者的神经根压迫症状也在椎弓根和棘突偏位的情况下发生, 治疗后虽然仍然没有改变椎间盘突出的大小, 但是却增大了神经根管规则, 消除了双边、 双凸, 从而显著减轻或消除了患者的神经根压迫症状[7-10]。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为椎间盘突出, 但是临床症状只会在脊柱平衡无法被椎体、 上下关节突、 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等各种稳定因素代偿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造成临床表现并不完全符合突出程度[11]。腰椎定位正脊手法能够将大部分患者治愈, 完全恢复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 消除患者的侧弯,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的椎管内外异常结构, 提高患者的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 为有效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12]。

总之, 腰椎定位正脊手法能够提高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症患者的腰椎周围肌肉及筋膜代偿能力, 值得推广。

[1] 韩为华. 断面九针穴配合平衡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49-750.

[2] 陈新锋,党伊国,郭辉,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6):76-77.

[3] 林果辉. 中药熏蒸与推拿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9):99-100.

[4] 刘夕明,张志伟. 铍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臀部疼痛的临床研究[J]. 陕西中医,2015,36(2):218-219.

[5] 邹树荣,张伟,余将焰. 中医正骨联合温针灸及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15(10):50-51.

[6] 彭耀庆.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205例分析[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2,25(1):56-57.

[7] 周运峰,王建业. 颤压“腰三线”配合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5,30(05):750-752.

[8] 张卫东,李俊莲,高丽娜,等. 调神、温经、通督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 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5,56(08):672-675.

[9] 乐树生,李志明,刘梅英,等.“五穴一经”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3):64-65.

[10] 金大地.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并发症的回顾性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2,23(11):653-656.

[11] Lee Ryan K L , Griffith James F , Lau Yvonne Y O,et al. Diagnostic capability of low- versus high-fiel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J].Spine, 2015, 40 (6):382-391.

[12] Li Yetian , Zhang Xiaohai , Kong Zhiyang,etal.Kirschner wir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nerve root retractor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disc herniation[J].Clin Neurol and Neurosurg, 2015, 139:51-55.

Influences of Lumbar Positioning Ridge Practices in Lumbar Muscles Aaround and Fascia Compensatory Ability

LIANG Haitang, ZENG Xuan, WU Qiaoyun, LI Fanqia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The Fifth Hospital Affiliated to Zhongshan University (Zhuhai, 51900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s of lumbar positioning ridge practices in lumbar muscles around and fascia compensatory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nerve root canal stenosi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nerve root canal sten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lumbar positioning ridge manipulation group (n=40) conventional massage therapy and acupuncture group (n=40)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s, the imaging findings and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rate of the lumbar positioning ridge manipulation group 92.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group 50.0% (P<0.05), the total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92.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therapy group 50.0% (P<0.05). Conclusion The lumbar positioning ridge practices can improve the lumbar muscles around and fascia compensatory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nerve root canal stenosis.

lumbar positioning ridge practices, acute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ith nerve root canal stenosis, lumbar muscles around and fascia compensatory ability

10.3969/j.issn.1674-1242.2016.04.013

梁海棠,E-mail: kfklht@163.com

李范强,E-mail:106817732@qq.com

R274

A

1674-1242(2016)04-0226-04

2016-08-09)

猜你喜欢

正脊推拿法根管
正脊治疗脊源性内科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概况*
脑瘫患儿便秘应用护理干预结合推拿法治疗的效果研究
根管显微镜联合超声技术治疗阻塞根管的效果观察
小儿推拿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四十九)——小儿眼保健推拿法
杠杆定位与正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浅谈乐山古建筑脊饰艺术
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中医学研究
锥形束CT结合显微超声技术诊治老年钙化根管的应用
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再治疗术后疼痛的影响
正脊调曲法结合中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